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8 15:26: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在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住的28例早产出生体重极低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出早产出生体重极低但未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各项危险因素,统计观察组nec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危险因素中:窒息史、输血、败血症以及rds等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窒息史、输血、败血症以及rds均为影响早产儿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以及家属应当加强对于患儿以上几类因素的重视,避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能够从以上几类因素中进行治疗和预防。

关键词: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李明倩.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64-65.

0引言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是特属于新生儿的获得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于早产儿和出生体重极低儿,是由多种因素(肠道供血不足,饮食因素以及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黏膜损害,导致小肠的缺血、缺氧,肠道弥漫性的坏死,常表现为:①腹胀、肠鸣音的减弱,患儿可能有胃排空延迟、腹胀,严重时可能出现腹胀或腹部胀如鼓的情况。②呕吐,呕吐物为咖啡样,常带有胆汁。③腹泻或者血便,开始为水样便,5~10次/d,一天之后可能会有血样便,有时候可能是鲜血便、果酱样便或者黑便。④病症甚至表现在全身,主要表现为反应差、拒食、面色苍白、四肢比较冷、休克等表现[2]。此类病症严重时可以危及患儿的生命,对患儿家属心理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和情绪影响,因此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本次研究对此展开了有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在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住的28例早产出生体重极低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作为观察组,男婴15例,女婴13例,胎龄33~37周,平均(34.26±1.62)周,出生体重1267~2453 g,平均(2068±249)g,病发时长0.8~13 d,平均(6.2±3.9)d;另选出早产出生体重极低但未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28例作为对照组,男婴12例,女婴16例,胎龄32~36周,平均(34.38±1.56)周,出生体重1305~2469 g,平均(2068±262)g,病发时长0.7~14 d,平均(5.9±4.1)d。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以及病发时长等数据,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两组患儿的危险因素进行数据分析:窒息史、输血、败血症、母乳喂养、脐静脉置管、母体妊娠期糖尿病、糖皮质激素以及RDS进行登记,比较两组的差异[3]。

患儿开始绝对禁食,以此减轻胃肠减压,要足疗程抗感染治疗,动态复查腹部直立位片,观察肠道情况,维持患儿内环境稳定,实时监测患儿的基础体征,必要时采用人体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更为严重时,可采用外科手术。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9.0软件来对比两组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各项危险因素


通过对两组患儿不同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窒息史、输血、败血症、母体妊娠期糖尿病、脐静脉置管以及RDS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

 
2.2观察组患儿NEC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观察组患儿NEC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窒息史、输血、败血症以及RDS均是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如表2所示。

\
 
3讨论

由于早产儿的特性,早产儿容易出现出生体重极低和头围小的情况,再加上身体脏器、器官以及各个系统相较于足月的婴儿是比较脆弱的,可能出现体质偏差的状况,甚至一些孩子可能存在先天不足:①心肺异常;②呼吸窘迫综合症;③频发性呼吸暂停;④慢性肺损伤;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⑥脑损伤;⑦硬肿症;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4]。以上疾病对于早产儿而言都是极其凶险的,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儿及家属都是沉重的打击。其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病情发展迅速,且容易出现并发症,来势迅猛,是目前造成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5]。治疗后应当更加注重患儿的体质,避免复发,据大量临床资料显示早产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后,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肠道狭窄等后遗症,其发生率高达20%~25%[6]。目前许多家属认为早产儿出生体重越低,越容易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但目前并未明确此病的病因,本次研究从窒息史、败血症、母乳喂养、脐静脉置管、妊娠期糖尿病、糖皮质激素、RDS以及输血等几方面开展研究,据上述数据所得,窒息史、输血、败血症、母体妊娠期糖尿病、脐静脉置管以及RDS都是影响患儿出现此类疾病的重要因素,窒息史和RDS容易造成患儿吞咽能力降低,减少进食时消化能力;输血和败血症都容易增加患儿体内炎症发生,引起细菌感染;母体妊娠期糖尿病和脐静脉置管是感染方式之一,增加早产儿患病的几率[7]。因此开展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在早产儿出生后,可以增加医护人员和家属预防和检测的有效手段,便于早预防、早治疗、早治愈,有效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和致死率[8]。

参考文献

[1]张兰.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5):3515-3517.
[2]吴莹.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及母乳的保护作用[D].杭州:浙江大学,2016.
[3]黄艳,梁小琴,张敏,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不良预后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2018,33(15):368-371.
[4]尹燕,黄兴楚,谢化胜,等.母乳喂养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作用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109-111,118.
[5]林丽,黄继谦,诸葛张明,等.超低出生体重儿243例存活率和并发症临床分析[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2017,32(4):259-263.
[6]郭跃华,崔丹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指端坏死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8):113-115.
[7]Boo NY,Cheah GS.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ecrotising enterocolitis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in Malaysia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J].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2012,53(12):826-831.
[8]Mcguire W,Bombell S.Slow advancement of enteral feed volumes to prevent necrotising enterocolitis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Online),2008,2(2):CD0012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1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