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孕妇梅毒筛查的临床意义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8 14:20: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孕妇梅毒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妇产科门诊接受产检的15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筛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验(TPPA)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梅毒确诊者接受青霉素标准疗法,追踪其新生儿TPPA、TRUST滴度检测结果。结果①1500例接受梅毒螺旋体检验的孕妇共检出12例,阳性率0.80%;②1500例孕妇中按年龄段划分为25岁以下者梅毒螺旋体检验阳性率0.91%,26~30岁者梅毒螺旋体检验阳性率0.76%,31~40岁者梅毒螺旋体检验阳性率0.63%,其中25岁以下孕妇筛查中梅毒螺旋体检验结果阳性率0.91%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显著(P<0.05)。③12例梅毒孕妇所产的新生儿检测均为TPPA阳性,TRUST滴度未达到母体血4倍。结论产前梅毒检测是为了筛查感染梅毒胎儿,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25岁以下孕妇要提高警惕。

关键词:孕妇;梅毒筛查;血清;临床意义

本文引用格式:徐艳梅.孕妇梅毒筛查的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162-163.

引言

产前检查的目的在于通过各项孕期检查来筛选是否存在影响孕妇健康及胎儿生长发育的妊娠高危因素或并发症,整个孕期不同阶段的产前检查项目不同,涉及的检查项目也很多[1-2]。梅毒螺旋体入侵脑实质后,可造成神经细胞变性、组织萎缩、额叶病变。梅毒有5年以上潜伏期,或是更久,初次感染梅毒者在5~25年以后才发病,也因为这种极高的感染隐秘性使得临床误诊率极高,临床预后差[3]。感染病毒3~18个月后会累及神经系统,且在10~30年才会有神经损伤表现[4]。梅毒经母婴传播后非常不利于母婴健康,我国为改善整体妊娠结局,已在产前检查项目纳入梅毒筛查一[5]。现就2016~2018年我院孕妇产前梅毒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详细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500例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妇产科门诊接受产检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1~38岁,平均(24.8±0.2)岁。孕周28~41周,平均(37.5±0.6)周。

1.2研究方法

①检测方法: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分离血清接受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以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梅毒、检测TRUST滴度。追踪其新生儿TPPA及TRUST滴度结果。②标准治疗方法:240万U苄星青霉素经两侧臀部肌肉注射,1次/周,连续治疗3周。③胎传梅毒诊断标准:检测新生儿TPPA结果为阳性,TRUST滴度结果高于母体4倍。

2结果

①1500例接受梅毒螺旋体检验的孕妇共检出12例TPPA阳性,阳性率0.80%;②1500例孕妇中按年龄段划分为25岁以下者659例,梅毒螺旋体检验结果阳性6例,阳性率0.91%;26~30岁者526例,梅毒螺旋体检验结果阳性4例,阳性率0.76%;31~40岁者315例,梅毒螺旋体检验结果阳性2例,阳性率0.63%;其中25岁以下孕妇筛查中梅毒
螺旋体检验结果阳性率0.91%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显著(P<0.05)。③12例梅毒孕妇所产的新生儿检测均为TPPA阳性,TRUST滴度未达到母体血4倍。

3讨论

梅毒通过TP致病因子而诱发疾病,全身脏器均可能受累,且其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胎盘血液传播。如果宫内胎儿感染梅毒则很可能死产、流产、早产、流产。妊娠开始后,胎儿可经胎盘感染梅毒螺旋体,妊娠中期病毒可侵犯胎儿各个器官(如肝、肺、脾、胰腺等)[7]。产前筛查梅毒螺旋体要依赖IgM抗体检验,这种IgM抗体具有较高敏感性,若检测结果阳性则说明已经被梅毒感染。临床数据表明感染梅毒的孕妇以隐性居多,又缺乏明显的典型症状,极易延误诊治[9]。我国在不断完善妊娠各期产前检查项目过程中,将梅毒筛查纳入其中,其目的也就是要致力于更进一步提高新生儿质量、预防梅毒感染者交叉感染。对我院2016~2018年产前梅毒筛查资料进行整理,发现梅毒检测阳性率呈逐渐上述趋势。同时根据孕妇年龄段进行划分比较,发现25岁以下、25~30岁、31~40岁者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91%、0.76%、0.63%,其中25岁以下孕妇筛查中梅毒螺旋体检验结果阳性率0.91%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显著(P<0.05)。随着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传染性疾病传播更加肆意猖狂,2016~2018年我院筛查梅毒螺旋体的资料统计中阳性率达到0.80%,其中25岁以下孕妇梅毒螺旋体阳性率更是高达0.91%。

在孕妇梅毒筛查过程中RPR筛查主要是检查血清是否存在抗脂质抗体,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可用于梅毒普查工作中,但高脂血症、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等因素也会引起血清RPR检测结果假阳性[10]。TPPA则是检测血清梅毒特异性抗体,虽然该检查方案的灵敏性、特异性相对较高,但试剂昂贵、操作繁琐、检验耗时长,不太适用于大量标本的梅毒筛查,更适用于梅毒确诊试验。本组检出的12例梅毒感染产妇经长效青霉素治疗后胎儿未发生胎传梅毒,说明长效青霉素治疗效果良好。总体来说,为了避免发生母婴传播梅毒的严重后果,产前检查中有必要纳入梅毒筛查,以提高梅毒检出率。

\

 
参考文献

[1]闫妙娥,王瑞莲,张华,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围生儿梅毒感染情况分析[J].广东医学,2013,34(9):1415-1416.
[2]罗珍胄,田丽闪,周国茂,等.227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9):1625-1627.
[3]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樊尚荣.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和处理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2):158-160.
[4]洪理泉,胡侠翔,张腊红,等.梅毒抗原血清学试验筛查在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4):263-265.
[5]Freyne B,Stafford A,Knowles S,et al.Universal perinatal screening for Treponema pallidum:the role of a dedicated infectious diseases team for 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J].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2013,89(7):582.
[6]黄欣欣,陈起燕,陈水仙,等.149例梅毒母婴传播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3):553-555.
[7]Charliana C,Eliete da CA,Tereza COC,et al.Risk factors and pregnancy outcomes in women with syphilis diagnosed using a molecular approach[J].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2013,89(3):257-261.
[8]杨清梅,贾伟建.88例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阳性结果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6):10-11.
[9]丁静,王泉,王庆国.RPR、TP-ELISA、TPPA试验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7):997-998.
[10]吴立春,代黄梅,谷仕艳.3种梅毒抗体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8):1053-10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1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