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院前急救对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8 14:14: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讨论院前急救对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截止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阶段内收治的7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实施院前急救治疗)与研究组(实施院前急救治疗),评判标准:术前准备时间、休克复苏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及休克复苏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机率的25.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5%,P<0.05。结论院前急救治疗的实施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休克复苏时间,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院前急救;创伤性休克;并发症;术前准备;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张杰.院前急救对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47-48.

0引言

创伤性休克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病症,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及建筑事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创伤性休克患者数量在临床上呈现了逐年增长的趋势,引发创伤性患者出现休克症状的主要原因为组织器官的低灌注,相关研究显示[1],创伤所导致的骨髓损伤也属于导致创伤性患者发生休克的重要因素,为有效的提高该病症治疗效果,对患者实施必要的院前急救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本文对院前急救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病症的抢救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院截止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阶段内收治的7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2:17;平均(37.2±4.0)岁;创伤原由:高处坠落患者有14例、交通事故患者有20例,其他损伤原因患者有5例;创伤类型:四肢创伤患者有10例、颅脑损伤患者有8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有12例、多发伤患者有9例;休克程度:轻度有15例、中度有17例、重度有7例。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23:16;平均(37.1±4.4)岁;创伤原由:高处坠落患者有15例、交通事故患者有18例,其他损伤原因患者有6例;创伤类型:四肢创伤患者有9例、颅脑损伤患者有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有14例、多发伤患者有10例;休克程度:轻度有17例、中度有16例、重度有6例。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本次研究所有家属知情且同意,所选78例创伤性休克以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纳入标准:符合创伤性休克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患者;②对复苏液过敏的患者。③合并其它严重性慢性病症患者。④合并既往器官功能损伤患者。⑤合并颅脑创伤患者。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未实施院前急救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治疗,治疗内容如下:①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②为其进行静脉通路的建立,并使用生理盐水与低分子右旋糖酐药物的混合液对患者进行扩容处理。③给予患者常规的吸氧干预,清除其口腔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其呼吸畅通性。④结合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给予其血管活性药物。⑤若患者出现有活动性出血现象时,应对其出血部位进行常规包扎处理,必要时给予患者止血药物及止血带进行干预;若患者出现有骨折症状时,应使用夹板对其骨折部位进行固定,避免加剧休克。⑥转运患者途中,加强对患者各生命体征及病情的监测及评估,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⑦将传统的补液法转变为亚休克疗法,传统补液法主要是通过以静脉输液的形式来使休克患者得以复苏,其虽然可以保障患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复苏,但是其治标不治本,为有效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实施亚休克治疗法是十分必要的,其可通过限制输液速度及输液剂量,来使患者血压指标控制在40 mmHg之间,使其处于亚休克状态(复苏临界点),来有效避免其发生器官衰竭及各类并发症,并对其生命得以维持。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休克复苏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评估P值用SPSS 22.0软件,以%表示计数资料,并利用χ2对其进行计算;以(±s)表示计量资料,并利用t对其进行计算,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术前准备时间及休克复苏时间情况。研究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及休克复苏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2.2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机率的25.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5%,P<0.05,见表2。


\
 


3讨论

大量临床经验显示[2],创伤性患者发生休克症状后多存在有急性失血现象,若不及时对其进行干预治疗,将累及患者机体的细胞、组织及器官,并促使机体的凝血功能出现异常,致使其出现呼吸困难以及严重性的感染症状等,情况严重者,甚至导致其出现多器官衰竭或者是死亡现象,所以,应有效的加强对创伤性失血患者的急救干预。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及休克复苏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机率的25.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5%,P<0.05,上述两项研究结果显示,给予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其不仅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休克复苏时间,降低因休克症状而对其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且可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提高其治疗预后效果。且此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所产生的休克复苏时间与司运兴、孙瑞[3]在其文献中观察组患者所产生休克时间的(2.05±0.73)min相差不大;研究组患者所产生并发症发生机率的25.64%与程敏,肖红[4]在其文献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18.75%相差不大,说明此次研究所产生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院前急救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对其推广使用。院前急救治疗的实施将注重对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的干预,通过清除其口腔分泌物以及及时给予其吸氧干预,可促使患者呼吸的畅通性,降低其因呼吸不畅而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通过及时有效的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可方便于抢救医生快速给药及进行扩容处理,使之节约患者的抢救时间;院前急救治疗方案实施过程中将会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的监测,使之为其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诊疗科学依据,保障对症治疗;该治疗方案实施过程中将加强对患者的止血干预,减少因机体血液的大量流失,而造成对其各器官功能的影响,促进其血液循环量及循环性尽早恢复,提高抢救效率;此外,相关研究显示[5],有效的补液干预对于该病症患者的治疗预后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中院前急救治疗中将注重对患者实施亚休克补液疗法,该种治疗方法将充分对患者的代偿功能进行调动,使之有效维持其生命体征,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治疗的实施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休克复苏时间,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孔建宜,柯丹,杨凤华.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2):98-100.
[2]王敏善.浅析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1):41-42.
[3]司运兴,孙瑞.研究院前急救对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9):63.
[4]程敏,肖红.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方法及效果对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04):175-176.
[5]牛际铭,孔祥忍,张莹,等.104例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体会[J].口岸卫生控制,2017,22(06):39-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1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