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乙型肝炎的防治策略。方法分析2015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累计报告的40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乙肝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减趋势,且2015年与2018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虽传染率极高,但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其发病率会出现下降的趋势,随着人们卫生习惯及保健意识的提高,对于疾病的预防能力及警惕性也在不断增强,但针对此种传染疾病,各年龄段的人群都需要提高警惕,从根本上抑制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防治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陈建江,任玉华.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387+389.
0引言
乙肝是我国常见的流行疾病之一,具有极高的传染率,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性病变,引起患者多器官损害[1]。该种疾病在各国广为流传,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该病起病缓慢,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道得出,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且有100万人因为乙肝所引起的肝衰竭及肝硬化导致死亡,由此可见,乙肝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下面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累计报告的40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以尽绵薄之力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治疗策略及诊断意义,报告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累计报告的40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肝功能检查后,所有患者均符合乙肝的诊断标准,2015年108例(27.0%),2016年102例(25.5%),2017年96例(24.0%),2018年94例(23.5%);其中男性226例(56.5%),女性174例(43.5%);平均(74.68±0.34)岁,0-10岁共32例(8.0%),11-20岁共40例(10.0%),21-30岁共76例(19.0%),31-40岁共72例(18.0%),41-50岁共65例(16.25%),51-60岁共60例(15.0%),60岁以上共55例(13.75%),患者的病历资料保存完整,无缺失情况。
1.2方法。对400例乙肝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如对发病情况、人群分布情况及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析,了解疾病的流行特征。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 20.0的Excel表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计数资料采用χ2经验,例如例数与百分比等,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乙肝2015年至2018年发病情况。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乙肝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减趋势,且2015年与2018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乙肝发病人群分布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各年龄段均有乙肝疾病发生,但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较低,且其与21-30岁、31-40岁、41-50岁及51-60岁年龄段人群的发病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0例患者共93例患者进行过乙肝疫苗接种,总接种率为23.25%,10岁以下的患者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2.5%,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输注血制品传播、经皮肤传播、血液或者体液传统、母婴传播及性传播,但日常生活的接触,在同一间办公室办公及共用卫生间等不会受到传染。但如果感染上乙肝疾病,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器官功能受损的情况,部分患者甚至会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因此,临床医学需要对于乙型肝炎类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疾病的传染途径及特征后,才能更好的预防疾病,目前我国是乙肝流行最为广泛的一个国家,由于该病的传染性极强,任何季节均可发生,因此,其病理学特点亟待临床工作者们进一步研究与调查。
由于乙型肝炎使得大众产生恐惧及害怕的负面情绪,因此如何对乙型肝炎进行有效的预防不仅是临床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所在,也成为大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对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之后,进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临床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次研究中,回顾性分析40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发现,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乙肝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减趋势,且2015年与2018年比较,;各年龄段均有乙肝疾病发生,但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较低,对乙肝患者的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析后得知,400例患者共93例患者进行过乙肝疫苗接种,总接种率为23.25%,10岁以下的患者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2.5%,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说明从儿童时期加强乙肝疫苗接种能有效抑制乙肝疾病的发生。
针对以上流行病学特征,对乙型肝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具体包括:①加强乙型肝炎的疫情监测[2]。建立完善的乙型肝炎监测系统,每年定期对乙肝等传染疾病进行常规的检查,健康体检项目中对于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进一步加强。②加大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制度的执行力度。以街道为单位,由居委会工作人员对前往本地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接种的人群进行监督,采取提前电话通知的方式,避免接种人员出现遗忘的现象,同时,疫苗接种过程必须按照无菌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接种的注射器及棉签皆为一次性产品,严格按照一人一针一管的原则执行。③加大乙型肝预防的宣传力度。在小区或者街道的黑板及报刊上张贴乙型肝炎的防治宣传海报,将小区居民召集起来,以家庭为单位,对其定期进行乙型肝炎相关的知识讲座,定期发放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手册,使得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得以提高[3]。
综上可知,乙型肝炎虽传染率极高,但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其发病率会出现下降的趋势,随着人们卫生习惯及保健意识的提高,对于疾病的预防能力及警惕性也在不断增强,我国对于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监督力度较大,使得儿童患病的机率大大减小,但针对此种传染疾病,各年龄段的人群都需要提高警惕,从根本上抑制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民康.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0):34-36.
[2]冯晓洁,李惠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06):50-52.
[3]田启敏.石河子石总场镇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分析[J].农垦医学,2013,35(01):78-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