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Q大学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6 10:25: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调查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取样的方法选取青岛市某高校336名全日制医学研究生,应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研究生创新成果较少,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内隐特征总均分为(3.38±0.5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本科毕业院校、工作经历、读研动机、自我角色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术交流活动、医患关系对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及导师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赵亚玲,胡波,刘庆伟,等.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Q大学为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303-306.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Based on Study of Q University

ZHAO Ya-ling1,HU Bo2,LIU Qing-wei1,YIN Xiao-meng1,JIANG Yuan-yuan1,ZHU Xiu-li1*

(1 School of Nursing,Qi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Shandong;2 Thoracic Surgery,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Qingdao Shandong)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and explor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 A total of 336 full-time medical postgraduates from a university in Qingdao were selected by means of handy sampling and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for the investigation.Results There were few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of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The average score of implicit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was(3.38±0.50),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rade,undergraduate university,work experience,motivation for postgraduate study,self-role definition,curriculum setting,teaching methods,academic exchanges and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P<0.05).Conclusion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needs to be improved.It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Universities and supervisors should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KEY WORDS:Medical graduate student;Innovative ability;Influencing factor

0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培养一批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拔尖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1]。目前有很多关于创新能力研究的文献,但对其概念却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概念界定不同会导致测量内容和评价指标的不同。基于此,本文在借鉴廖和平等[2]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思路,将研究生创新能力定义为:研究生在从事学习、科研和实践等活动中,在批判和继承前人的理论、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自身素质和周围资源,所表现出的创新知识获取能力、创新思维提升能力、创新成果产出能力等。创新能力是一种复杂的综合能力,其能力结构具有多元性,在目前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众多研究中,理论性研究居多,实证分析较少。因此,本研究对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实证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选取青岛某高校336名全日制医学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从研究生样本特征看,性别:男生146人(43.5%),女生190人(56.5%);年龄:23~25岁213人(63.4%),26~30岁111人(33.0%),30岁以上12人(3.6%);年级:研一127人(37.8%),研二111人(33.0%),研三98人(29.2%);专业:护理学79人(23.5%),基础医学52人(15.5%),临床医学153人(45.5%),公共卫生52人(15.5%);学位类型:科学学位180人(53.6%),专业学位156人(46.4%);本科毕业院校:“211”工程院校及以上10人(3.0%),普通高校326人(97.0%);工作经历:有工作经历61人(18.2%),无工作经历275人(81.8%);婚姻状况:已婚17人(5.1%),未婚319人(94.9%)。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2.1.1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由研究者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本科毕业院校、学位类型、工作经历、婚姻状况,共计8个条目。

1.2.1.2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参考相关调查问卷[3,4]、并结合医学研究生的特点,自行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包含5个维度,即创新能力内隐特征(创新知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外显的创新成果,共计22个条目。创新能力内隐特征部分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每个项目分为完全符合(=5),基本符合(=4),一般(=3),基本不符合(=2),完全不符合(=l)五个等级,在评分时按照研究对象所勾选的数字计为该题所得分数,数值越大表示越符合,即研究对象在该题项上的得分越高,创新成果部分赋值(见表4)。

1.2.1.3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参考相关调查问卷[5,6]、并结合医学研究生的特点,自行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包含5个维度,分别为自身因素、导师因素、学术氛围、课程教学和科研条件,共计27个条目。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每个项目分为完全符合(=5),基本符合(=4),一般(=3),基本不符合(=2),完全不符合(=l)五个等级,在评分时按照研究对象所勾选的数字计为该题所得分数,数值越大表示越符合,即研究对象在该题项上的得分越高。问卷中研究生自身因素主要包括读研动机、自我角色定位两个方面;课程教学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两个方面,学术氛围主要包括学术交流活动、医患关系(有研究表明[7],矛盾尖锐的医患关系阻碍着创新环境和谐稳定的发展,会多方面打击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激情)两个方面;科研条件主要包括图书资源、实验设备两个方面;导师因素主要包括导师学术水平、师德师风、导师指导三个方面。

1.2.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发放。一是在研究生宿舍楼进行发放,发放问卷时向调查对象阐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填写要求以取得调查对象的信任与合作,问卷采用自愿无记名方式填写,所有问卷均由研究者本人现场发放及收回;二是通过网络平台问卷星进行发放;为保证问卷的质量,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严格筛选,剔除规律作答、漏答、相同等无效问卷,尽可能地保证所收集资料的完整性,共计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36份,有效回收率93.33%。

1.2.3质量控制

形成问卷条目池后,先在青岛某高校随机抽取30名医学研究生进行小范围调查,根据问卷完成情况及课题组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反复的修改、完善,形成初测问卷。为确保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有效性,随机选取青岛某高校医学研究生200名,对所得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最终形成正式问卷。

1.2.4统计分析

运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采用±s进行统计描述;定性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自编问卷的信效度情况

2.1.1创新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本文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度检验,以检验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运用SPSS 22.0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样本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数据的KMO值为0.888,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P=0.000<0.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转求解共同因子,以特征值大于1来提取公因子;最后,萃取出“创新成果”、“创新知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知识”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解释率为59.07%,共22项题目。其次,运用AMOS24.0对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因验证性因子分析输出的结果较多,本研究采用2/df、RESEA、AGFI、GFI、NFI、CFI等指数指标进行验证,一般情况下,2/df小于3,证明模型拟合较好,小于5表示模型拟合可以接受,RESEA小于0.1表示模型拟合较好,小于0.05表示拟合得非常好,AGFI、GFI、NFI、CFI取值介于0-1之间,取值越接近1说明拟合情况越好。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2/df为2.753,RESEA为0.072,AGFI为0.837,GFI为0.872,NFI为0.810,CFI为0.869,模型各项的拟合指标均达到理想水平,以上数据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为确保问卷的可靠性,在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过后,还需要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经用SPSS 22.0计算,问卷总Cronbach'sα系数为0.884,各维度Cronbach'sα为0.645~0.840,均大于0.6,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同质信度。综上所述,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的有效问卷。

2.1.2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本文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度检验,以检验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运用SPSS 22.0对所得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样本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数据的KMO值为0.903,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P=0.000<0.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转求解共同因子,以特征值大于1来提取公因子;最后,萃取出“自身因素”、“导师因素”、“科研条件”、“学术氛围”、“课程教学”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8.38%,共27项题目。其次,运用AMOS 24.0对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因验证性因子分析输出的结果较多,本研究采用2/df、RESEA、AGFI、GFI、NFI、CFI等指数指标进行验证,一般情况下,2/df小于3,证明模型拟合较好,小于5表示模型拟合可以接受,RESEA小于0.1表示模型拟合较好,小于0.05表示拟合得非常好,AGFI、GFI、NFI、CFI取值均介于0-1之间,取值越接近1说明拟合情况越好。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2/df为3.577,RESEA为0.087,AGFI为0.871,GFI为0.827,NFI为0.858,CFI为0.892,模型各项的拟合指标均达到理想水平,以上数据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为确保问卷的可靠性,在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过后,还需要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经用SPSS22.0计算,问卷总Cronbach'sα系数为0.944,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693~0.932,均大于0.6,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同质信度。综上所述,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有效问卷。

2.2医学研究生所取得的创新成果情况见表1。

\

 
2.3创新能力内隐特征各维度得分见表2。

2.4不同特征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得分比较


不同性别、学位、专业、婚姻状况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年级、工作经历、本科毕业院校的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

 
2.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以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总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自身因素、导师因素、科研条件、学术氛围以及课程教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自变量赋值方式见表4,回归结果见表5。



\

 

3结论

3.1医学研究生整体创新能力一般


本研究结果显示(见表1),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成果较少、学术成果质量不高、有影响的创新成果较少,与袁本涛等[8]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见表2),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内隐特征总均分为(3.38±0.50),满分为5。从各维度分析,创新知识得分最高,说明医学研究生具有较好的知识储备。创新思维是指能突破思维定式,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善于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提出不同于多数人的、富有创见的新观念、新思想的思维[9],创新思维始于实践,源于问题,此项得分不高,说明应提高医学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是指崇尚创新的价值取向,特别是人们在创新过程中所体现出来并服务于创新活动的品格、特质、风格和精神面貌[10],此项得分较低,原因可能为医学专业学习年限较长,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医学研究生具有较强的自信力和意志力。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11],此项得分最低,说明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意识较弱,原因可能为创新意识具有个体差异性的特征,它受社会地位、文化素质、兴趣爱好、情感志趣等影响。

3.2不同特征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见表5),年级、本科毕业院校、工作经历对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P<0.05)。有工作经验的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高于无工作经验的研究生,与董泽芳[12]等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为有工作经验的医学研究生,人际沟通能力、理论与实际结合运用能力、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研三的创新能力大于研一和研二,而研一和研二无显著性差异,与单亦亮[13]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知识积累与科研训练对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本科毕业院校为“211”院校及以上的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比普通高校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要强,与杨晓明[14]等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与“985”、“211”院校的师资力量、学术氛围、教学质量、信息资源、国家支持度、和学生自身能力较强有关。综上所述,高校和导师可以根据不同特征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差异,在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的过程中,改革培养和管理模式,因材施教。

3.3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见表5),研究生自我角色定位、读研动机、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术交流活动、医患关系对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各自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其作用大小依次为:教学方式(0.209)、课程设置(0.193),学术交流活动(0.150)、自我角色定位(0.134)、医患关系(0.117)、读研动机(0.085)从影响方向上看,各影响因素对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均为正向。

3.3.1教学方法滞后

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呼唤富有活力的教学模式[15]。目前医学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多数教师授课方式仍采取PPT结合讲解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授课方式以单向传授知识为主,不利于医学研究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及前沿知识的掌握。研究型教学模式是针对以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的,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16]。有实践表明,研究型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促进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培养[17]。因此,高校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采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研究型教学方法。

3.3.2课程设置不合理

尽管在课程设置方面提倡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多数高校课程设置仍以学科或专业为主,这种以学科或专业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虽然能够加深学生的专业知识,但知识面过窄、视野不够开阔制约其创新能力的提升[18]。高校应在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选修课程在所有课程中所占比例,设置个性化的课程,以适应不同培养类型和学科类别研究生的学习需要;同时疏通跨专业选择课程的渠道,鼓励不同学科、学院开放共享研究生教育资源[19]。

3.3.3学术交流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有利于拓宽医学研究生视野,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学术参与意识,激发创新激情,但从当前高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看,主要存在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举办较少、外出学习或参加会议的机会不足等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学术活动开展应坚持“走出去”即让医学研究生出国访学和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请进来”即邀请国内外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为研究生作演讲、报告,开展学术讨论会,为医学研究生介绍当前学科前沿知识及研究动向[20]。

3.3.4自我角色定位不当

“角色”就是当某个个体处在一定的社会上,就会有相应的一套角色丛需要承担,也就会有一套特定行为规范,它既承载着个体周围对个体的某种期望,也包括其行为[21]。医学研究生除了承担主要的“研究者”角色外,还身兼多种社会角色,比如实习生、打工者、子女、恋人、配偶亦或是父母,各种角色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本应该专注于科研的医学研究生分不清主次角色,影响其对科研的投入度。读研,意味着人生一次重要的“角色转换”。有了恰当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成功的“角色扮演”---包括完善的角色形象与合理的角色行为[22]。医学研究生应通过正确的角色定位,增加学习投入度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23],学校和导师应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生学习目标及意义,坚定专业理想,对出现角色定位模糊及迷茫的研究生给与支持。

3.3.5矛盾尖锐的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指“医”与“患”之间的关系,“医”包括参与医治过程的所有医务人员;“患”包括患者、患者家属以及患者的社会关系[24]。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医患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医患关系逐渐恶化,频繁曝出医务人员被殴打、刺伤事件。不良的医患关系对医学研究生的择业观、学习热情和专业喜爱度均产生了负面影响[25]。而针对问题“我认为医患矛盾影响了我的创新热情”来看,医患矛盾对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研究生的负面影响较大,因为临床和护理专业研究生大多数正在临床实习,毕业后也将工作在临床一线,直接接触和面对患者及家属,更容易受医患矛盾的影响。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激发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激情和动力,因此,从社会层面来说,应传播医患正能量;从学校层面来说,应注重对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增强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从个人层面来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坚持依法行医和以德行医。

3.3.6读研动机不纯

读研动机即研究生选择读研的原因,有研究显示,目前大多数研究生读研的目的是由于就业的需要[26],而不是出于对医学专业的热爱及对科研学术的兴趣,带有一定的功利化色彩。因此,对于大多数医学研究生来说缺乏创新的内在动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医学研究生应该充分利用这宝贵的三年时光,努力提升自己,达到与学历相匹配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储备能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一名医学研究生应该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言,承担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责,同时,高校应注重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发医学研究生对科研学术的兴趣。

4小结

综上所述,医学研究生的整体创新能力一般,有待进一步提高。读研动机、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因素对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高校在今后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本研究仅选取某高校医学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选取不同层次、不同地方的医学院校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以探索不同层次、不同地方医学院校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水平,为制定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07-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廖和平,高文华,王克喜.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审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09):33-37.
[3]吕红艳.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十二所高校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3.
[4]刘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7.
[5]余锋.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9.
[6]张竹云.研究生管理方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7]刘杨,朱艳,王利,等.医患矛盾对医学研究生创新环境的影响[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
[8]袁本涛,延建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
[9]Wang G W,Li Q S,Hong W,et al.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Innovation in the Work of Students[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2,427:6.
[10]刘建军.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74-79.
[11]于秀萍,刘典恩,王小芹.医学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自我认知比较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06):70-72.
[12]董泽芳,何青,张惠.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2):1-5.
[13]单亦亮.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以上海市985高校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7.
[14]杨晓明,冯茜.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06):38-41.
[15]任新玲,李发凯,远陆,等.创新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重庆医学,2017,46(13):1861-1862.
[16]袁方.大学研究型教学与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09):112-113.
[17]Firdaus,Darmadi.Shaping scientific attitude of biology education students through research-based teaching: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IMPLEMENTATION,AND EDUCATION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4TH ICRIEMS):Research and Education for Developing Scientific Attitude in Sciences And Mathematics[C].2017.
[18]Cainian J,Yang L,Shaohua W,et al.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Reform for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4.
[19]李金碧.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反思与范式重构--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7,38(04):49-54.
[20]张意忠,李旖.学术活动视角下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调查与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06):42-46.
[21]张正.研究生多重社会角色冲突及其教育调适[D].西南大学,2012.
[22]易悌辉,陈纲伦.角色定位与研究生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4).
[23]程斯辉,曹靖.当代研究生责任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1):24-29.
[24]郑肯,勉闻光.中国医患关系的人类学解读[J].医学与哲学(A),2016,37(08):60-62.
[25]张丽娜,马晓玲,高云山.略论暴力伤医事件对医学生专业学习及择业观的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5):68-71.
[26]Keane E.Being altruistically motivated:the postgraduate and career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of access students at an Irish University[J].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2016,47(4):1-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0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