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实现提高我国医学人才的层次培养目标中,研究生教育作为其中一种方式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今在临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上,分化出了两种不同模式培养出的硕士研究生类型,即临床专业型硕士与临床学术型硕士,而这两种培养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专业型硕士;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王焱,李则明,廖勇,等 . 当今两种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1):28-29.
Thinking on the Training Modes of Two Kinds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WANGYan,LIZe-ming,LIAOYong,TANGBo △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medical talents in China,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ccupies a large proportion in one way.Nowadays, in the training mode of clinical master students, there are two types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trained in two different modes,namely clinical professional master and clinical academic master,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rainingmodes[1].
KEY 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aster; Academic master; Training mode
0引言
从 2017 年起,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招生考试正式将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分开。同时专业型研究生在医学院校的招生比例逐年扩大[2]。由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原因, 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开始倾向于报考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同样对临床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来说,面临重大的机遇与挑战。
1我国医学硕士研究生现状
我国对于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以临床结合科研,培养研究生两方面的能力。再根据两种研究生不同的方向,分配其中在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学习时间的比例。专业型在临床实践中占大部分,而学术型以学术研究为主体 [3]。但是如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却走向两极分化。对于临床专业型来说,可能对于科研并不了解,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临床实践,科研型则恰好相反,专心投入科研而缺少了临床实践的锻炼。
2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
我国作为一个医疗大国,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作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与训练人才的主要方式,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医学事业的进步与发展[4]。培养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作为未来的临床医生与科研工作者两种身份的结合,本身就具有其特殊性。很多人将临床与科研分割开来看,其观点本身就是一种误解。无论是临床还是科研最终发展目标都是为了我国医学事业的进步。在这个大目标下,将临床与科研割裂来看,使得许多人产生了临床医生不需要科研,科研工作者无需临床实践的错误观点。
在医学领域,往往充斥着各种难题,许多临床实践上的问题到现在也无法解决,解决这些问题本来就是临床医生的职责,而解决方法往往都是从科学研究开始的,如果一个临床工作者只是单单考虑到临床上的工作,而忽视科学研究,这样将有可能导致我国整个医学领域的停滞不前。失去科学研究支持前进,临床工作必然很难取得进步,如同一个人的双腿,失去一条腿也许依旧可以站立,却很难行走。而临床实践是科研工作的前提,脱离临床的科学研究,其本身就是不可取的。临床中产生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目的,通过这些问题,促进科学研究的产生。临床与科研本身就是一体的。因此作为医学硕士研究生,我们本身就必须兼顾到临床与科研。
3如何实现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要实现临床与科研兼顾的目标,必须有其方法。同时对于两种不同的医学研究生类型,采取的方式也要有所区别。
3.1设置正确的基础课程
无论对于哪一种类型的研究生来讲,基础课程的学习都是一个必要的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课程设置都没有区别。学习基础课程是一个入门的过程,对于专业型来说,很难有大量时间进入实验室学习,因此在一开始就打好一个科研基础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样可以避免许多科研时间消耗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只有具有一定的科研知识才能在临床实践遇到问题时想到可以通过哪些研究方法来研究这些问题。同样对于科研型来讲,临床课程的学习也极其重要 [5]。
3.2训练临床的实践能力
目前,我国许多的学术型研究生临床能力培训基本为零,这样很难弥补本来在临床能力上就存在的欠缺。因此科研型的临床研究生必须抓紧在有限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掌握必须掌握的临床实践能力。所以至少需要掌握本科室常见的疾病及其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对初诊患者给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提出诊疗计划。且更需要掌握本科室的基本诊疗技术。同时是否可以考虑先临床再科研的路线,先借由临床实践使学生产生想法,进而产生通过科学研究达到目标的动力 [6]。
3.3培养完整的科研思维
如今许多无论专业型研究生还是学术型研究生的课题大部分是由导师安排的,其原因是科研思维的不足,专业型不知道如何去通过科研解决问题,学术型空有方法却提不出问题。因此对于专业型来讲,必须在培养时就要加入科研思维, 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且能提出研究设想和设计研究方案。在专业型硕士的培养上,应注意重点在临床科研能力和临床基础相结合,而不仅仅是“做实验”,科研能力不仅仅单指掌握实验技能 [7-10]。
对于学术型来讲,要了解临床前沿问题与技术,提出自己的设想,然后再通过科学研究来解决问题。尽管学术型更偏重实验,但基本点仍要落在解决临床问题上来,而不是做出来的科研只停留在纸上得不到应用 [11]。
3.4优秀能力的导师培养
如今许多临床上的导师并不了解科研,而许多从事科研的导师与临床脱节,这样导致了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具有其不足。因此对于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来讲,需要更多优秀能力的导师来改变这个现状 [12]。
3.5建立完善的考察制度
无论对于哪一类型的研究生来讲,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考察制度。在保持临床与科研能力完备的前提下,又要做到对其区别对待。即专业型重点考察临床实践能力,学术型加大科研要求,同时又要对学术型临床能力进行考察,专业型科研能力进行评估。
4小结
国内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仍然存在许多不同观点。但是无论对于哪一种观点,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对于实现提高我国医学水平层次,为我国输送更多的临床医学人才,改善我国医疗环境都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施毅 .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心得和思考 [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3,26(4):337-339.
[2]周桂琴 . 医学科研及专业两种培养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J]. 继续医学教育 ,2016,30(8):75-76.
[3]梁军 , 曾甫清 . 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1):23-24.
[4]章翔 . 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体验 [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5,14(1):68-70.
[5]郭进军 . 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临床与科研并重培养模式探讨 [J]. 现代医药卫生 ,2014,30(1):133-134.
[6]JIA Lin, YUE Yi-ji, LI Rong. 关于转化医学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建议 [J]. 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2012.
[7]王海东 . 加强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0,9(3):394-395.
[8]刘福全 , 邵雪梅 , 尹金淑 .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统一考核量化标准初探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8):631-634.
[9]欧云生 , 杨洪宇 , 蒋电明 , 等 . 七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经验 [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2,25(10):1081-1083.
[10]赵丹玉 , 柳春 , 王艳杰 , 等 . 论七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1,09(3):32-34.
[11]贾金忠 , 王志锋 , 段丽萍 , 等 .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分析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4(5):58-61.
[12]涂刚 , 杨光伦 . 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探索 [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19(6):1162-1164.
《当今两种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016/20181016024641509.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