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研究院前急诊急救与护理对急性心梗病人抢救效果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5 17:26: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常规护理组以及院前护理组,每组32例。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性急救护理,院前护理组行院前急救护理,通过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死亡病例、抢救以及溶栓时间等指标。结果院前护理组抢救时间以及溶栓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数据差异经过统计学计算有意义(P<0.05);院前护理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质量以及存活率,减少抢救时间。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配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意义

本文引用格式:姚起,王园园,刘石朋.研究院前急诊急救与护理对急性心梗病人抢救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108,114.

0引言

本院进行了院前急救联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的效果研究,并取得良好成果,本次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常规护理组以及院前护理组,每组32例,常规护理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介于36-58岁,平均(47.4±4.1)岁。院前护理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介于37-60岁,平均(49.4±4.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故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该组患者均由家属或其他人送入医院,未经过院前急救。

院前护理组:该组患者均由家属或其他人拨打急救电话,由医院派出救护车将患者送入医院,已经过必要的院前急救处理以及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包括:①急救物品准备,首先保证急救车内的急救设备运行状况良好,将急救药品准备齐全,数量足够,且药品摆放位置固定,避免在紧急时刻在找药品时耽误时间,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需要备好“一包药”(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药品设备等急救物资需要有专人管理,将交接班职责进行进一步明确,通过急救电话确定患者的情况以及地址,应在电话接通3 min内出诊。②院前急救,急救人员到达患者病发现场后,需迅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向患者或家属了解其发病原因,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电、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心电图检查,在发现心电图中有ST-T段提示升高时,为患者服用“一包药”紧急救助,同时除颤仪的摆放位置应在极其明显且方便拿取的地方,以提升患者出现室颤时的快速抢救;若患者出现心跳和呼吸停止情况应进行心脏复苏术,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以及尿量情况,注意记录。③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遵循医嘱为患者行硝酸异山梨酯、肾上腺素等药物。④经过现场抢救后需安全地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急诊科室,邀请心血管科进行会诊,若需要溶栓的患者使用纤溶酶进行溶栓,并观察患者经过溶栓后的血压情况、意识状态、是否出现血尿情况、眼睫膜内是否出现渗血情况以及患者皮肤表面是否出现淤斑等;而病情严重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应及时送往省医院胸痛中心。⑤回访,患者接受治疗且病情稳定后需要定期进行回访,以了解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情况以及不适症状等。

1.3临床观察指标

①血管再通率以及患者死亡情况,其中血管再通评定标准满足下述任意两项指标均可:患者胸部的持续性疼痛在2 h内有明显缓解或消失;患者心电图ST-T段检查回降率在2 h内超过1/2;患者血清CK-MB峰值提前至少在其发病后的14 h内。②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针对院前急救联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的效果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计量资料则以(±s)的形式来表示,通过t对其予以检验,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2结果

2.1血管再通率以及患者死亡率


院前护理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层面的意义(P<0.05);且院前护理组患者死亡率虽低于常规护理组,但是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意义(P>0.05)。详情见表1。


\

 

2.2溶栓时间以及抢救时间比较

院前护理组抢救时间以及溶栓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数据差异经过统计学计算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2。

\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致人体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症状[1]。临床症状多伴有剧烈、持久性的胸骨后疼痛,仅通过休息无法完全缓解,此外该疾病还伴有血清心肌酶生物活性升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等情况,具有病情凶险、发病急等特点[2],根据相关报道称大约有1/2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在发病1h之内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护理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以及改善预后的重点,及时准确的院前急救配合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是抢救工作成功的必要条件[3]。所谓院前急救具体是指,在医院外部等地点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的紧急性抢救措施[4]。从广义范围来讲,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发病时由专业医护人员或者发病现场目击人员为患者进行的紧急行抢救,而从狭义层面来讲,院前急救主要是指具备通讯设备、运输设备以及医疗基本要素共同组成的专业性急救机构,在患者进入医院前所实施的现场紧急性抢救以及途中进行监护的一种医疗活动。院前急救可保证患者在发病的第一时间接受到紧急、准确、及时有效的救治,随后转运至医院的急诊科室或相关科室内进行确定性治疗,现阶段院前急救已成为医学领域内十分重要的一项医疗手段。

加强医院急救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技能培训,使急救质量得到保证,才能够提升院前急救的成功率[5],急救医生以及随行护理人员必须完全掌握各种急救药品的功效以及剂量,了解急救设备的使用,原因是在急救过程中患者用药史医生口头阐述,所以护理人员只有完全掌握药品相关信息,才不会发生错用药时间,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6,7]。

本院本次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紧急抢救具有积极作用[8]。

总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应用院前急救配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梁肖霞,周华玲,彭雪梅,等.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15-16.
[2]曹英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6):2304-2305.
[3]宋杏婷.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临床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03):72-73.
[4]冯翠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1(17):181-182.
[5]黄云.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08):244-245.
[6]罗薇,任燕.探讨优化急诊护理对心梗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1):181,185.
[7]郭阳,袁丽,朱海玲.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3):150-151.
[8]陈慧琼.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7(16):159-1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0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