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RI与CT诊断,观察两组诊断方式准确率、漏诊率及异常部位检查情况。结果CT诊断准确率为85.00%,漏诊率为15.00%,MRI诊断准确率为95.00%,漏诊率为5.00%,MRI诊断准确率明显比CT诊断更高,漏诊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式在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蛛网膜下出血CT检出率高于MRI,脑叶挫裂伤与脑深部挫伤检出率比MRI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异常部位共计110处,MRI检出90例,检查准确率为81.82%,CT检出61例,检查准确率为55.45%;MRI异常部位检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中诊断中MRI检出率比CT高,但在蛛网膜下出血检出中CT更准确率更高,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伤方面MRI准确率更高,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方法。
关键词:MRI;CT;急性颅脑损伤;应用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侯路恒.研究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190+192.
0引言
急性颅脑损伤多因患者头部受到外力打击所引起的一种颅脑外伤,该疾病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较高。研究表明,急性颅脑损伤发病率达到21%,死亡率高达10%,且近年来随车辆及机械设备增多,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此类患者病情急,施救越早效果越加,因而临床诊断工作尤为重要[1]。目前在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中迅速、精确的诊断方法对患者尽早获得治疗至关重要,MRI及CT均为临床诊断颅脑损伤的常用诊断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特收集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经多次诊断符合急性颅脑损伤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5±5.3)岁;其中19例患者存在头痛、重影,11例患者存在偏瘫,17例患者存在不自主身体抽搐,17例患者存在恶心呕吐;所有患者均于我院确诊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心脏病、肝肾疾病、肺疾病、妊娠女性。
1.2方法
1.2.1CT诊断。使用Philips 256层螺旋iCT对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时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以听眦线为扫描线,自患者头部开始进行平行扫描,扫描管电压参数为120kV,管电流参数为400 mA,层厚参数为5 mm,层距参数为5 mm,螺距参数为1 mm,扫描时间为2-3s。
1.2.2MRI诊断。采取GE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MRI诊断,序列为FSE、IR,FSE序列中进行T2加权成像,取矢状位和横轴位,IR序列中T1WI取横轴位;T1WI中TR参数为1868 ms,TE参数为21 ms,矩阵参数为320×192;T2WI中TR参数为3900 ms,TE参数为110 ms,矩阵参数为320×256;层厚参数为8 mm,层间距参数为6 mm。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准确率、漏诊率及异常部位(含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伤)检查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准确率、漏诊率对比。CT诊断准确率为85.00%(34/40),漏诊率为15.00%(6/40);MRI诊断准确率为95.00%(38/40),漏诊率为5%(2/40);MRI诊断准确率明显比CT诊断更高,漏诊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异常部位诊断结果对比。CT诊断(40例):12例(30.00%)存在颅骨骨折,2例(5.00%)脑深部挫伤,14例(35.00%)脑叶挫裂伤,13例(32.50%)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35.00%)脑叶挫裂伤,6例(15.00%)存在硬膜下血肿;MRI诊断(40例):10例(25.00%)存在颅骨骨折,12例(30.00%)脑深部挫伤,40例(100.00%)脑叶挫裂伤,6例(15.00%)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30.00%)脑叶挫裂伤,10例(25.00%)存在硬膜下血肿;两种诊断方式在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蛛网膜下出血CT检出率高于MRI,脑叶挫裂伤与脑深部挫伤检出率比MRI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异常部位共计110处,MRI检出90例,检查准确率为81.82%,CT检出61例,检查准确率为55.45%;MRI异常部位检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交通事故、高空坠落、重物撞击导致急性颅脑损伤发生率不断上升。患者颅脑受到损伤时脑组织、颅骨、脑膜、脑血管均存在不同程度变形情况,受伤原因及受伤部位不同,损伤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如损伤严重未及时治疗,可能直接致使患者死亡。由于本病特点特殊,临床诊断的精确度则尤为重要。
CT扫描属于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手段,在诊断过程中借助X线摄影、电子计算机快速运算,清晰的对横断面中患者颅脑器官形态及密度显示出来,可使临床医生更准确的对患者颅脑损伤病理改变情况进行判断[2]。CT在诊断过程中不仅不会对患者监护造成影响,且操作方便,检查时间短,仅需3-5分钟即可获得患者颅脑影像图像[3]。而与CT诊断对比,MRI诊断不受容积效应影响,可以对患者颅脑进行多层检查,通过TR、TE选择,使病灶敏感度更高,避免颅底骨骼伪影所形成的干扰,诊断准确率相对更高,可清楚的对后颅凹组织进行显示,软组织分辨率更高,进行冠状及矢状面扫描时,还能显示患者脑顶、颅底周围异常病变情况,更准确的反应病变部位程度及性质,而且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放射损伤,安全性更高,特别适合用于小脑、脑干、胼胝体等特殊部位诊断[4-7]。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CT、MRI诊断结果显示,MRI诊断准确率明显比CT诊断更高,漏诊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式在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蛛网膜下出血CT检出率高于MRI,脑叶挫裂伤与脑深部挫伤检出率比MRI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异常部位检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表明在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利用MRI进行检查诊断效果更佳,不过就目前MRI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依然为设备费用高昂,患者医疗负担较重,如何改善MRI费用问题依然有待深入探讨,此外,此次研究总样本量较少,实验结果存一定偶然可能,也需进一步从后续研究补虫大样本量以排除小样本量的偶然因素影响。
综上所述,急性颅脑损伤中诊断中MRI检出率比CT高,但在蛛网膜下出血检出中CT更准确率更高,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伤方面MRI准确率更高,因而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剑.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21-122.
[2]徐尊保.急性闭合型颅脑损伤患者MRI及CT影像学特点比较[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2):49-50.
[3]李培勤.核磁共振(MRI)与CT检查对于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意义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9):66-67.
[4]原泉.急性颅脑损伤中CT与MRI诊断价值比较[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0):68-70.
[5]王磊,吴静泽.磁共振成像与CT扫描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3):1685-1688.
[6]郝凡房.研究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4):101-102.
[7]贺俊峰.影像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中的CT、MRI诊断价值比较[J].当代医学,2017,23(1):64-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