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2 11:15: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0例重症肺炎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分别采取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就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1%)较之对照组(80.0%)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5.7%)较之对照组(22.9%)更低,两组对比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重症肺炎;利奈唑胺;万古霉素;临床疗效;安全性

本文引用格式:穆清爽,李晶晶.探讨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125+127.

0引言

重症肺炎属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该病多发于老年人,其病情危重、进展快,会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宜尽早进行治疗。临床中多采取药物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但药品种类较多,需为患者选择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本次试验就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现作如下具体阐述。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0例重症肺炎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19例、1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1岁,平均
(55.1±3.0)岁;病程在1至12年之间,平均(5.0±0.5)年;合并基础疾病:脑血管病3例,高血压9例,冠心病5例。对照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21例、14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2岁,平均(55.6±3.5)岁;病程在1至9年之间,平均(4.8±0.6)d;合并基础疾病:脑血管病2例,高血压8例,冠心病6例。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上述资料的差异不明显,P>0.05,本次试验可行。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重症肺炎,排除存在脏器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本次试验征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了试验知情通知书。

1.2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止咳、祛痰、平喘、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万古霉素静脉注射治疗,每天2次,每次1000毫克。试验组患者给予利奈唑胺静脉注射治疗,每天2次,每次600毫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天,本次试验所用万古霉素注射液为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84268,所用利奈唑胺注射液为Fresenius Kabi AS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160301。

\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患者症状体征消失,病灶消失;②有效:患者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病灶缩小50%以上;③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者[1]。将治愈率与有效率相加得出总有效率。

1.3.2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发生腹泻、血小板减少、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选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对应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统计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显著水平为95%,P<0.05时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各位97.1%和80.0%,组间对比P<0.05,详见表1。


\

 
2.2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两组相比P<0.05,详见表2。

\

 

3讨论

重症肺炎是一类危害较大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等诸多不良症状,并可引起败血症、感染性休克、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中多采取万古霉素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治疗,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用药安全性不高,具有较强的肾毒性,会给患者肾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本次试验中我院采取利奈唑胺对部分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积极的应用效果,且用药安全性有保障,深受医患好评。利奈唑胺属新型恶唑烷酮类抗生素,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抗菌效果,该药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对格兰阳性球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2]。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利奈唑胺在治疗重症肺炎中具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1%,不良反应仅为5.7%,且上述指标均优于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陈慧冬等[3]的试验结果与本次试验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4-5]。

由上可知,利奈唑胺对治疗重症肺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红,陈彦.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疗效观察和对心理对策[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9):215-216.
[2]佚名.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评价及对患者血清IL-1β,TGF-β和TNF-α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7):123-126.
[3]陈慧冬,詹枝华,康亮,等.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评价及对患者血清IL-1β,TGF-β和TNF-α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7):3313-3316.
[4]杜赢,牛焕红.利奈唑胺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6):2920-2922.
[5]黄进,刘娟.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重症肺炎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2):79-8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6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