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脑电图在急性重症脑梗死预后恢复中的评估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9 15:57: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在急性重症脑梗死预后恢复中的评估价值。方法本文观察对象为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50例。根据NISS评分予以分组探讨,对比未改善组、改善组脑电图检查诊断结果。结果两组脑电图分级一致(P>0.05);在病灶侧α及对侧θ相对功率以及θ/α比(TAR)方面,未改善组与改善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余频谱指标无差异(P>0.05)。ROC提示TAR对患者预后恢复评估较为满意。界值2.24(敏感度0.88,特异度0.72)。结论对急性重症脑梗死预后恢复的评估,病灶侧θ/α功率比指标预测较为理想。

关键词:脑电图;急性重症脑梗死;预后评估

本文引用格式:李艳.脑电图在急性重症脑梗死预后恢复中的评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226+240.

0引言

急性脑梗死好发于老年人群,在临床中比较多见,临床实践发现脑电图能够有效预测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但评估时间段多为患者出院时或治疗1周、3周甚至4周后,对患者预后结局的评估比较多。但预后结局评估无法完全满足临床所需,事实上依然有部分患者入院接受治疗过程中恢复甚微,而预后恢复的评估,有助于临床调整患者治疗方案,进而减轻患者治疗负担,特别是重症者[1]。现阶段,对于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相关报道较少。本文特此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预后恢复实施了脑电图检查诊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50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接收时间为2018年02月至2019年02月,其中中男性观察对象27例,女性观察对象23例,年龄45-88岁,平均(66.8±10.9)岁。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病程≤6d;经MRI、CT确定梗死范围。排除溶栓、癫痫病史、入院时间<7d而非医嘱离院、临床检查前24h或检查时用过镇静药物治疗的患者。NISS未改善组25例、改善组25例的临床资料均衡一致,P>0.05。可分组探讨。

\

 
患者入院48 h内、出院前48 h,予以NIHSS量表评估,入院NIHSS分值-出院NIHSS分值若是<3分,为未改善。

1.2方法。选择数字EEG系统,为Neuron-Spectrum系列,16导电极安放参照国际10-20系统,进行单极导联,参考电极为Cz(分析频谱时)或双耳电极(分级时),低高频滤波分别为1 Hz、30 Hz,监测>30 min。根据Synek标准进行脑电图分级,以声音刺激、疼痛刺激为脑电图反应性观察标准。分析频谱时,1个采样单元为8 s,采集伪迹不明显的脑波,依次获得10个采样单元,计算其平均值;分析每个频带相对功率、DBR(δ/β比)DAR(δ/α比)、TAR(θ/α比)、TBR(θ/β比)等。

1.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为[n(%)],予以检验;计量资料为(
±s),予以t检验。P<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脑电图分级。NIHSS未改善组、改善组脑电图分级高度一致(P>0.05),即Ⅰ级7vs6例、Ⅱ级11vs10例、Ⅲ级5vs5例、Ⅳ级5vs1例。

2.2两组频谱对比见表1。


\
 

2.3脑电图预测效果。ROC提示TAR对患者预后恢复评估较为满意。界值2.24(敏感度0.88,特异度0.72)。

3讨论

以NIHSS<3分作为改善分界值,其目的就是为缩小偏差[2]。癫痫发作会影响到电脑图监测,故而为减少干扰,特此排除了癫痫病史者。现阶段,临床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恢复的评估报道较少。本文观察发现,脑电图级别越高,患者预后越不佳,可能是因为脑梗死越严重,脑电图分级越高,且患者病情程度关系着患者预后恢复。另外,在脑梗死预后恢复中,θ以及α功率角色至关重要。病灶侧α功率:脑梗严重影响着功能连接,在病灶四周出现电脑复杂性降低信号,而α功率是影响脑电复杂性最为主要的因素,α功率越高,说明脑电复杂性受损越轻[3-5]。基于此,病灶侧α功率对脑梗患者预后恢复评估,相较于病灶对侧α功率更为有利。病灶侧θ功能:细胞毒性水肿为缺血半暗带最为主要的病理变化,而脑梗死恢复最为重要的一项生理基础,就是缺血半暗带修复[6-8]。故而θ升高,说明细胞毒性水肿越严重,导致修复难度进一步增大,影响患者预后恢复。病灶对侧θ功率:病灶侧以及病灶对侧的脑电活动,与脑梗死预后恢复都具有密切的关系[9-13]。

本文发现病灶侧TAR为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恢复最为有效、理想的评估指标。病灶侧α对患者预后恢复十分有利,故而针对性优化病灶侧α指标,对急性重症脑梗死预后恢复的影响更为的重大。

参考文献

[1]朱殊.连续视频脑电监测对急性脑梗死并发癫痫样放电和临床发作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7):102-105.
[2]卢仕芬,李艳萍.老年急性脑梗死脑电图异常与癫痫发作的关系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32(10):79-80.
[3]陈峰,郭谊,丁美萍.定量脑电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效果及预后的评估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6):3961-3963.
[4]王晓锋,姬仲,吴永明,等.急性幕上大面积脑梗死脑电图波段功率的改变及意义[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4):213-216.
[5]林贵喜.急性脑梗死并发非痉挛发作及非痉挛发作持续状态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13):37-38.
[6]杨燕雯,张爱娟,石勇,等.急性脑梗死早期脑电图特征分析[J].河北医药,2005,27(5):357-357.
[7]陈哲萌,黄菊明,朱晓东.经颅多普勒与动态脑电图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3):50-51.
[8]王新利.脑电图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探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7):404-405.
[9]麦晖,周海红,赵斌,等.振幅整合脑电图结合NIHS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3,13(2):139-142.
[10]车春晖,阮杏林,林寿金,等.定量脑电图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急性脑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2016,36(20):5016-5019.
[11]陈峰,郭谊,丁美萍.定量脑电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效果及预后的评估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6):3961-3963.
[12]李冬云,韩冰.脑电图在脑梗死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5):226-227.
[13]王大力,赵晓晶,张江,等.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22(4):251-2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52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