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定量脑电图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能力的诊断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7 12:48: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定量脑电图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能力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82例帕金森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均分为非痴呆组(n=41)和痴呆组(n=41),两组患者均给予定量脑电图检查,收集记录两组患者功率谱及(δ+θ)/(α+β)数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痴呆组患者相对功率谱明显优于痴呆组患者相对功率谱(P<0.05);痴呆组患者(δ+θ)/(α+β)值与非痴呆组患者(δ+θ)/(α+β)值比较明显较高(P<0.05)。结论针对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定量脑电图检查能够有效诊断患者认知能力,可将其作为临床诊断的有效技术之一。

关键词:认知能力;帕金森病;定量脑电图

本文引用格式:乐华辉,唐震宇.定量脑电图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能力的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192-193.

0引言

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为主要病理变化的帕金森病(PD)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为视觉空间功能、记忆力、注意力及额叶执行力等机体功能的下降,其中以认知功能障碍尤为显著[1]。针对该类患者于早期选取常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已远不能达到鉴别的目的,因此寻找有效的检测手段对于该类患者的鉴别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作为当代临床新型诊断技术之一的定量脑电图在针对各类脑局部疾病患者慢波活动相关领域检测方面颇具疗效[2],可定量分析各类脑部疾病患者的脑电波活动情况,然现临床该技术运用于针对帕金森病患者诊断却无相关文献记载。为了深入探寻定量脑电图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能力的诊断价值,本研究针对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定量脑电图通过记录其功率谱及(δ+θ)/(α+β)数值探讨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1.1.1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82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均分为痴呆组与非痴呆组,每组41例。其中痴呆组患者男31例,女10例;年龄35-70岁,平均(48.42±1.81)岁;病程1-5年,平均(2.18±0.61)年。非痴呆组患者男29例,女12例;年龄35-69岁,平均(47.17±1.37)岁;病程2-5年,平均(2.37±0.3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其病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1.2纳入及排除标准:①所选研究对象病程均未超过5年。②所选研究对象均能较好服从治疗且行神经功能测试完全。③所选研究对象均无伴随任何全身进展性、慢性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病。④所选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说明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检查方法。所选研究对象均进行定量脑电图检查,主要步骤为:所选研究对象闭眼及清醒时静息脑电图的记录选取数字脑电图仪进行,严格遵循国际10-20系统标准于受试患者头皮表面放置电极,所选电极阻抗应不超过5 kΩ,将采样频率设置为200 Hz,以0.3 s设置为一次定量脑电图检查时间,以频率为1-35 Hz设置为带通滤波。所有受试者所记录的连续脑电图时间均为半小时以上且无棘波、动作以及其他带有伪迹的现象出现方可。若所选研究对象于检查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检查并采取紧急措施。

1.3观察及评价标准

1.3.1相对功率谱值标准:相对功率谱可分为δ、α1、α2、θ、β1、β2等六个频段。其中以频率数值0.5-3.5 Hz为δ,以频率数值8-10.5 Hz为α1,以频率数值11-13.5 Hz为α2,以频率数值4-7.5 Hz为θ,以频率数值14-18 Hz为β1,以频率数值18.5-30 Hz为β2。

1.3.2(δ+θ)/(α+β)值标准:功率谱可分为δ、θ、α及其β等四个频段。其中以频率数值1.0-3.9 Hz为δ,以频率数值4.0-7.9 Hz为θ,以频率数值8.0-12.9 Hz为α,以频率数值13.0-24.9 Hz为β。观察指标以(δ+θ)/(α+β)数值为主。

1.4统计学处理。分析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患者相对功率谱及其(δ+θ)/(α+β)值采用均差±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相对功率谱比较。痴呆组患者相对功率谱明显优于痴呆组患者相对功率谱(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δ+θ)/(α+β)值比较。痴呆组患者(δ+θ)/(α+β)值与非痴呆组患者(δ+θ)/(α+β)值比较明显较高(P<0.05),见表2。


\


3讨论

作为中老年人神经变性疾病之一的帕金森病发生于患者脑部,该病发作时以黑质残存神经元胞质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及其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形死亡为其突出的病理性变化。出现临床症状时80%以上纹状体DA含量减少,至少50%以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死亡[3]。帕金森疾病发生时不但会损伤多巴胺系统,对体内的非多巴胺能系统也有明显的损害。如脑干中缝核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Meynert基底核的胆碱能神经元以及脊髓、大脑皮质等部位,长期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因此,针对帕金森病患者选取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定量脑电图诊断技术起源于80年代中期,经各代杰出的医学工作者的不断创新发展,在各类脑神经病学中成为了重要的辅助诊断技术之一。该诊断技术不但被广泛运用于各类脑神经病学的预后评定、疗效评价、鉴别诊断及其早期诊断,在研究认知功能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针对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定量脑电图检查,发现患者出现智力减退等现象时可出现β活动降低等早期表现,θ与δ两波频段的功率谱数值与认知成绩呈现负相关趋势,而呈现正相关趋势则为θ波频率。研究结果显示:痴呆组患者相对功率谱与(δ+θ)/(α+β)值明显高于非痴呆组患者相对功率谱(P<0.05),与何雪桃等研究结果一致[4]。

综上所述,针对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定量脑电图检查可有效检测患者的认知能力,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郑超群,阮甦,戚婉,等.磁共振成像辅助帕金森病诊断的临床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01):6-8+18.
[2]何喜英,吴月鹏,张颜波,等.定量脑电图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40(01):78-80.
[3]马芸,徐海清,钱展,等.MMSE正常的帕金森病患者定量脑电图与早期认知障碍的相关性[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8,25(01):57-61.
[4]何雪桃.脑电分析技术在帕金森病并发认知功能损害及无认知损害者早期诊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7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