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50例无痛分娩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采取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各产程VAS评分和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缓解产妇各产程疼痛程度,降低运动神经阻滞功能,提高镇痛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
本文引用格式:耿铭.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临床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158-159.
0引言
孕妇在自然分娩的过程中常常伴有强烈的疼痛感,使其对自然分娩产生畏惧的情绪,不良的心理状态影响到产妇的生命健康和胎儿的出生[1]。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无痛分娩的普及,大部分孕妇在临床分娩中均选择无痛分娩的方式,在减轻孕妇分娩痛苦的同时,也对医院麻醉方式的选择有着更高的要求[2]。根据有关研究表明,无痛分娩提高自然分娩率和分娩安全性,通过药物或非药物的方式达到分娩镇痛的效果,减轻产妇的分娩痛苦[3]。在无痛分娩中,采取硬膜外腔给药方式,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小等特点,因此合理选择麻醉方式是提高镇痛效果的关键。鉴于此,本文为了深入探究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选取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50例无痛分娩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例无痛分娩产妇均于本院接受治疗,样本纳入的时间是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产妇最小年龄20岁,最大41岁,平均(27.74±3.75)岁,孕周37~41周,平均(38.34±0.22)周。观察组产妇最小年龄21岁,最大42岁,平均(28.03±3.82)岁,孕周38~42周,平均(38.56±0.25)周。两组患者均无精神病病史、无语言沟通障碍,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以及患者的同意,且患者年龄均>18岁,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其家属也支持研究[4],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罗哌卡因(广东嘉博制药,国药准字H201333178)麻醉,在产妇宫口开至2~3 cm时,于产妇第3~4腰椎(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注入5 mL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观察孕妇情况,时间为5 min左右。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具体内容为:对产妇进行连接监护仪,给予其吸氧,在宫口开至<3 cm时,于孕妇第3~4腰椎处穿刺长度为3~4 cm的置管,保持导管头端向上。在宫缩间歇期,向孕妇硬膜外腔处注射浓度为0.1%的罗哌卡因(广东嘉博制药,国药准字H201333178)和10 mL的50μg/mL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观察孕妇情况,时间为5~10 min。确认孕妇无明显异常情况后,对其连接镇痛泵,内含0.08%的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4μg/mL,混合液100 mL,泵速率为5~8 m L/h,在孕妇宫口全开后,停止给药,时刻监测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5]。
1.3观察指标
采取疼痛自评量表(VAS)评估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7~10分为强烈疼痛,3~6分为中度疼痛,3分以下为轻微疼痛,得分越高说明产妇疼痛感越强。采取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价两组产妇运动神经功能,无运动神经阻滞为0级,不能抬腿为1级,不能弯曲膝部为2级,不能弯曲踝关节为3级,评分等级越高说明产妇运动神经能力越弱。对比两组产妇镇痛效果,评判标准为:轻微疼痛且完全配合为0级,轻微疼痛且积极配合为1级,中度疼痛且配合度较差为2级,重度疼痛且无法配合为3级。总有效率=(0级+1级)/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文章涉及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表示计数资料,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产妇各产程VAS评分
观察组产妇各产程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对比两组产妇各产程Bromage评分
观察组产妇各产程Bromag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对比两组产妇镇痛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讨论
产妇在自然分娩时容易处于应激状态,引起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造成疼痛敏感性增高,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紊乱,不仅使分娩时间延长,而且产妇会逐渐宫缩乏力,增大生产难度,最终导致产妇难产[6]。将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应用于无痛分娩临床中,其直接作用于孕妇脊髓和脊神经,起效快,麻醉效果持久,不良反应较少[7]。罗哌卡因属于长效局部麻醉药物,麻醉效果显著,舒芬太尼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物,麻醉起效快,联合用于连续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中,通过协同作用,加强镇痛效果[8]。总之,无痛分娩可减轻产妇的痛苦,但是对麻醉药物的选择要求较高,既要有较高的镇痛效果,又要确保母婴的安全,以促进产妇的顺利分娩。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VAS评分第一产程(1.22±0.32)分、第二产程(1.73±0.53)分、第三产程(0.82±0.4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68±0.35)分、(2.91±1.42)分、(1.03±0.41)分;观察组产妇Bromage评分第一产程(0.46±0.15)分、第二产程(0.43±0.13)分、第三产程(0.39±0.1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68±0.35)分、(0.78±0.34)分、(0.64±0.37)分,观察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组第一、第二产程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镇痛起效时间短,与刘国华等[9]研究结果基本相近。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较高,且无运动神经阻滞,与研究结果基本相近。由此可知,罗哌卡因麻醉和镇痛效果较佳,对产妇痛感抑制又快又深,且对其下肢肌力无明显影响,有利于产妇正确用力,使婴儿顺利出生。舒芬太尼镇痛效果较强,剂量使用恰当不会对母婴呼吸产生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效果确切,总有效率较高。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缓解产妇各产程疼痛程度,降低运动神经阻滞功能,提高镇痛效果,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黄萍,陈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159-160.
[2]张培才,陈勇,李斌飞.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可行走无痛分娩镇痛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9):161-163.
[3]王庆利.无痛分娩采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的效果研究[J].临床研究,2019,5(10):126-128.
[4]刘慧.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及对胎心监护、血气分析的影响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7(14):21-22.
[5]何斌,刘劼,梁刚.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对妊娠高血压患者无痛分娩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30(4):508-512.
[6]李明亮,尹坚银,邹定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40(1):102-105.
[7]裴学坤,王蓉.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产妇中的麻醉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6):83-84.
[8]贾群峰.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3):45.
[9]刘国华,韦天全.舒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0):2068-20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