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究无痛分娩中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30 13:00: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无痛分娩中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对2018年2月至019年2月这一时间区间于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妇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50)采取自然分娩,实验组(n=50)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比两组的疼痛情况、各产程时间与不良分娩结局。结果两组VAS疼痛评分相比,实验组更低;实验组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分娩结局较对照组少,数据差异在统计当学中有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于分娩时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可减轻其疼痛感,并缩短分娩时间,对分娩结局有改善作用。

关键词:无痛分娩;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倪俊,徐旭然.探究无痛分娩中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197,203.

0引言

分娩疼痛现被医学界认为是强度最高的一种疼痛,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常常因疼痛难忍且精神过度紧张而引发一系列应激反应,出现茶酚胺类水平极速上升的情况,从而对节律性的宫缩产生抑制作用,加长分娩时间,容易造成不良的分娩结局[1]。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无痛分娩技术得到了广大育龄妇女的亲睐,其通过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可有效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且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显著[2]。现笔者选取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这一时间区间于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比两组的疼痛情况、各产程时间与不良分娩结局,总结如下。

\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100例产妇是均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这一时间区间内于我院分娩,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准确、完整;②患者或家属已在同意书上签字;③全部产妇均足月,且是初产、单胎、头位。排除标准:①存在产科合并症、内外科疾病、麻醉禁忌症者;②存在头盆不称者。依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1~38岁,平均年龄(29.5±8.5)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2.0)周;对照组22~36岁,平均年龄(29.0±7.0)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5±2.5)周,比较两组年龄及孕周,于统计学当中不具有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自然分娩,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按照常规治疗步骤进行助产,并由助产士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生理、心理指导。

实验组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发现产妇宫口已开3cm时,指导其取侧卧位,双膝向胸位靠拢微屈,建立静脉通道,滴注生理盐水。同时在孕妇的L2-L3或L3-L4之间实施硬膜外穿刺,穿刺针自硬膜外腔至头部置一2-4cm管路,并完成固定,接下来利用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54171)+盐酸罗哌可因注射液(AstraZeneca AB,批准文号:H20100103)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剂量依照产妇情况控制在7~10mL左右,并在导管的远端连接镇痛泵,将麻醉平面调至T10以下,依照每小时8mL的速度通过镇痛泵向硬膜外腔连续泵药。此外考虑到硬膜外阻滞麻醉会在60分钟后开始逐渐减弱,为确保镇痛效果,需进行药物的追加,追加药物锁定时间是15分钟,单次计量是4mL,直到分娩产程结束才停止用药[3]。

1.3临床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依照VAS疼痛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0~10分。0分为无痛;3分以下表示有轻微的疼痛,且可以承受;4-6分为疼痛感较强,但依然可以忍受;7-10分为强烈疼痛,难以忍受。观察并记录两组各产程的具体时间。统计、记录两组不良分娩结局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应用SPSS 20.0软件,计量资料(±s),t检验,P<0.05;计数资料[n(%)],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VAS评分对比


实验组的VAS评分为(2.86±0.51)分,对照组的VAS评分为(8.74±1.03)分,两组VAS评分相比,实验组更低,数据差异在统计当学中有意义(t=36.175,P<0.05)。

2.2各产程时间对比

实验组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在统计当学中有意义(P<0.05),见表2。


\


2.3不良分娩结局对比

分娩后,实验组出现胎儿窘迫2例(4.00%),新生儿窒息1例(2.00)%,产妇出血1例(2.00%),不良分娩结局占比4例(8.00%);对照组出现胎儿窘迫3例(6.00%),新生儿窒息3例(6.00)%,产妇出血4例(8.00%),不良分娩结局占比10例(20.00%),数据差异在统计当学中有意义(X2=5.980,P<0.05)。

3结论

众多研究与报道表明,分娩的疼痛指数极高,是除灼烧痛外的第二疼痛。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不仅需承受来自生理上的疼痛,还会产生恐惧、紧张等一系列负面情绪,致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子宫的不规律收缩,同时宫口的扩张速度也会逐渐放慢,无形中使产程延长,产生不良的分娩结局[4]。此外,在应激反应的长期刺激下,产妇的基础代谢也会不断加快增加了氧气的消耗量,导致胎盘供血不足,加重产妇的疲惫感。

为减少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并减轻产妇疼痛感,可通过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来实现无痛分娩。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关键就在于药物的选择,我院选用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联合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作为无痛的药物,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可在使用小剂量的情况下便达到较强的麻醉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药物的浓度。罗哌卡因属长效酸胺类局麻药,毒性反应较小,作用时间较长,可对产妇的心血管系统、中枢系统进行调节,并能够阻滞其感觉神经,促进产妇子宫的收缩,同时也不会对产妇的主动肌与胎盘血液供给造成影响。芬太尼适用于各种疼痛及外科、妇科等手术后和手术过程中的镇痛,也用于防止或减轻手术后出现的谵妄,还可与麻醉药合用,作为麻醉辅助用药[5]。此外硬膜外阻滞麻醉主要应用于分娩时的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是在孕妇的L2-L3或L3-L4之间实施硬膜外穿刺,同时注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盐酸罗哌可因注射液,期间需要镇痛泵作为载体,实现药物的持续泵入。但需注意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效果具有时效性,需进行药物的追加。

本次研究显示,两组VAS评分相比,实验组更低;实验组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分娩结局较对照组少,数据差异在统计当学中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产妇于分娩时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可减轻其疼痛感,并缩短分娩时间,对不良分娩结局有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霞,李金良,赵玲娜.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分析[J].名医,2018(07):18-19.
[2]柯超群.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1):133-134.
[3]张慧泉,郑时学.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6):46-47.
[4]王慧丽.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3):138-139.
[5]冯丽英.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0):108-1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00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