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抽取200例小儿输液患儿,抽取时间范围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00%(P<0.05);护理后两组舒适度均显著上升,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102.23±2.82)分VS(90.25±2.62)分,P<0.05];观察组穿刺依从性98.00%、穿刺一次成功率94.00%均高于对照组91%、85%(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显著,可提升舒适度,提高依从性以及穿刺一次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输液;护理满意度
本文引用格式:裴炜娜.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342,345.
0引言
低龄儿童身体部位器官仍处于发病与阶段,抵抗力以及免疫力较弱,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如不及时治疗,患儿病情可逐渐加重,严重者可影响其生长发育[1]。临床在治疗过程中,当给予片剂、胶囊等药物治疗较差,或患儿无法正常吞咽时,多采用静脉输液方式完成给药,加快患儿康复。输液期间,实施合理护理干预,可为输液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常规护理干预多由护理人员遵医嘱完成各项操作,缺乏主动性。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制定路径表,明确各项操作流程,划分责任,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0例小儿输液患儿,抽取时间范围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5-12岁,平均(8.12±1.33)岁;对照组男70例,女30例,年龄5-11岁,平均(8.11±1.81)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有直系亲属陪同;家属配合度较好,无精神疾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中途退出者;依从性较差者;合并先天性疾病、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健康宣教,遵医嘱给予患儿实施各项操作,定时巡视,耐心解答疑惑,观察输液情况。
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为:(1)成立临床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组成,根据患儿需求以及临床经验,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各项护理措施,对临床护理路径表填写方式进行讲解,促使其能够掌握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方式;(2)入院时:对患儿及其家属介绍输液环境,同时询问患儿饮食、身体情况,采用温和的语气,与患儿沟通,再去的同意情况下,可适当抚摸患儿手或头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提升家属认知度,告知输液时可能出现的不适,促使其做好心理准备,避免不必要的纠纷;(3)输液前30min-输液时:认真核对输液所用物品、患儿信息、输液时间、次数以及注意事项等,做好药液配备工作。输液前,对使用药物进行讲解,做好药液悬挂工作,与患儿沟通,给予鼓励,保持微笑,对出现哭闹挣扎患儿,可适当讲故事,在家属配合下完成扎针。同时在路径表中填写输液时间、药物名称以及剂量等;(4)输液后:输液结束后,对输液情况进行记录,询问家属输液过程中是否出现不适,同时观察患儿面部表情以及肢体状况,在路径表中填写该次输液相关信息,并在完成选项中打钩。
1.3观察指标
采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量表4个维度,28个条目,其中包含生理、心理精神、环境、社会,根据1-4级评分法,满分28-112分,分值越高,舒适度越好[2]。
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值0-100分,其中9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5-95为一般满意,85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100×100.00%[3]。
统计两组穿刺依从性以及穿刺一次成功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中的数值变量资料(±s)以及名义变量资料(%),放入SPSS 19.0软件中,实施统计学计算,观察对比结果P值,其在0.05以下,说明数据差异较大。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舒适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舒适度比较无意义(P>0.05);护理后均显著上升,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3两组穿刺效果比较
观察组穿刺依从性、穿刺一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讨论
静脉输液时临床最常见给药方式之一,具有起效快,作用显著等优点,可极大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部分病情较为严重患儿,受病情影响,须通过输液缩短病程,提升治疗有效性,但输液需刺破表层皮肤及静脉血管,存在一定脱针、穿刺失败的风险,因此患儿耐受度较低,易出现哭闹、挣扎现象,导致家属负性情绪上升,提升纠纷发生风险[4-5]。本次研究中,通过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促使临床护理更具有规范性、科学性,确保各操作及流程有序进行,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极大的提升护理质量,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护理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以及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临床护理路径可提升穿刺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通过入院时健康宣教,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取得家属及患儿的认可;输液前30min核对各项信息,保证输液药品以及计量等无误,为治疗效果提供保障,输液时再次给予健康宣教,告知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促使家属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输液后,完成路径表该次输液信息填写,并签名,以便后续查询[6-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舒适度提升幅度更为明显,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患儿舒适度,提升依从性。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显著,可提升舒适度,提高依从性以及穿刺一次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艳春.优质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250.
[2]陈姣.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161-162.
[3]胡笳.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急诊输液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z1):461-463.
[4]刘红艳.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小儿静脉输液穿刺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8):118-121.
[5]郑金华,徐久云,朱贤关,等.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门诊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113-115.
[6]吴微微,成妙燕,李洁.小儿静脉输液港植入手术护理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7):181-182.
[7]万敏敏.浅谈门诊小儿输液管理的难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4):6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