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4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老年抑郁症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HAMD),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HAMD评分(9.48±3.24)较常规组明显下降,抑郁程度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5.45%,常规组护理有效率为72.7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认知性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认知性心理护理;老年;抑郁症;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叶明珊,李军.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293+295.
0引言
在老年人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老年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情绪低落、睡眠障碍、思维迟钝、躯体不适等,并且有早重晚轻的重要特征。老年抑郁症多表现为轻度抑郁,少数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多有治疗的倾向[1]。老年抑郁症病程较长,虽然症状较轻,但对患者造成的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患者不能及时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躯体其他疾病患病率增加,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3]。此外,还有一些患者可能因为抑郁症而产生自杀的行为,患者的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老年抑郁症患者往往并发如听力下降、性格改变、理解能力下降等躯体疾病,这使得临床抑郁症的治疗和护理受到一定影响,护理质量下降[4]。因而,需要我们探究有效的临床护理方式。本文针对4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认知性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61-78岁,病程(6.12±2.18)年。老年抑郁症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具备抑郁症的相关标准;②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③患者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分≥20。排除标准:①患者原有精神性疾病;②患者合并严重心身疾病。按随机原则将本次研究的4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各22例。研究组患者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61-76岁,平均(67.46±2.10)岁;常规组患者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62-78岁,平均(67.44±2.1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常规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性心理护理,具体的方法如下:
1.2.1心理干预:在患者入院治疗后,针对患者情况进行认知重建的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在交流中发现患者悲观等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引导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准确认识自身价值、建立正确的观念等,帮助患者重建对自身的认识,从而对患者的情绪变化、行为等进行合理的控制及调节。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健康教育,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引导患者积极参与一些公共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重建患者生活的信心。
1.2.2安全护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伴有自杀倾向,因而,护理人员应增加对患者的安全护理。首先,在护患交流中保持良好态度,提升患者护士的信任感,消除不良情绪,避免自杀倾向的产生。其次,应为患者提供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如病房内充足的光线等,禁止摆放水果刀等危险物品。同时加强患者巡视,并嘱咐患者家属要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的自杀倾向行为。
1.2.3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同事,还应加强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可通过医院讲座、视频等途径,增强患者家属对抑郁症的基础知识及相关危害的认识,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并指导患者家属如何帮助患者正确服药,积极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1.3.1抑郁程度:本次通过HAMD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评分并进行比较。量表得分与患者抑郁程度成正相关,评分越高,代表其抑郁程度越严重。
1.3.2护理有效率:根据患者HAMD评分降低程度进行有效率评价。显效表示HAMD评分下降超过75%,有效表示HAMD评分下降不足75%但超过25%,无效指HAMD评分下降不足25%。对护理后的有效情况进行统计,护理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5]。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经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抑郁程度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9.48±3.24)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比较。研究组22例患者,显效20例,有效1例,无效1例,护理有效率为(21/11)95.45%;常规组22例患者,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6例,护理有效率(16/22)72.73%。研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健康成为当下关注的最主要方面,而老年人精神方面问题也逐渐显著,老年抑郁症患者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有资料证明,抑郁症在老年人中有较高的发病率,抑郁症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孤独与恐惧等,且病程长,受疾病影响患者逐渐变得内向,不愿与人交流[6];同时由于老年人对疾病认知上的缺乏,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导致药物治疗的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患者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出现病情加重[7]。因此,为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应给予相应的认知性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治疗观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社会功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给予患者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HAMD评分(9.48±3.24)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认知性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深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晓,车群,孙月霞,等.认知性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7,23(33):242-243.
[2]高寒.认知性心理护理应用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8):147.
[3]曹译丹,石捷,陶建青,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4):752-754.
[4]冷明俊.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中应用认知重建技术对护理满意率、抑郁症状改善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6):155,157.
[5]陈希.认知性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价值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6):24-25.
[6]巴音塔娜.认知重建技术在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7,(8):80,82.
[7]刘运平.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8):1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