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在脑卒中预防中采取中医治未病理论,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接收的存在脑卒中先兆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常规健康教育中加以中医治未病理论,分析两组接受干预后疾病认知度以及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接受不同干预措施后,研究组患者的疾病认知评分优于对照组,且脑卒中发生情况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存在脑卒中先兆的患者采取中医治未病理论教育措施,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预防;中医治未病理论
本文引用格式:张培.脑卒中预防中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175,177.
0引言
脑卒中发病比较急切,病情发展迅速,属于一种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的疾病。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脑卒中发病率逐渐趋于年轻化。目前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多样化,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肥胖、过度疲劳等[1],因此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其中健康教育措施十分重要。中医治未病理论就是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做到有效预防。本研究取我院存在脑卒中先兆的患者进行中医治未病理论,分析其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接收的存在脑卒中先兆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为48~60岁,平均(53.2±2.5)岁;研究组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为50~60岁,平均(52.3±2.4)岁。比较两组数据,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则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未病理论,涉及的方面如下。
①饮食调护。长期饮食不良,大量饮酒、食用刺激性食物会引起脑卒中,而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膳食则可以对脑卒中的出现进行预防,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先兆,对人体免疫力起到提升作用。在饮食方面,原则为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食物[2],避免选择油炸、刺激性强、辛辣、过甜等食物,同时减少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多食用新鲜蔬菜、小米、豆浆等,有利于改善机体胆固醇,降低动脉粥样化的发生。
②情志调护。出现情志失调的情况很容易使得机体内产生病理物质,机体中的病理因素是脑卒中发病的基础。因此可以对患者加强教育措施,指导患者调节自身情绪,以防情绪波动过大出现肝气郁滞、肝火上升的情况。患者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情况需要对其情绪进行改变,保持开朗、乐观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建议患者练书法、听音乐、和其他人交流,对情绪的稳定具有帮助作用。
③加强脑卒中疾病的教育指导。告知患者脑卒中的先兆,主要为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尤其是多次发生的情况下,可以怀疑为存在脑卒中先兆。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肢体麻木等也需要采取一定的脑卒中预防措施。脑卒中近期先兆表现为头痛、头晕等症状明显加重,突然一侧肢体活动出现障碍、无力的情况,或者是突然发生半身麻木、言语不清。告知病人出现这些情况时需要重视,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④注意劳逸结合,坚持进行锻炼。存在脑卒中先兆的大都为中老年人,因此患者需要结合自身体质强弱的差异,注意对情欲做好节制措施,过度劳累会对心、肝、肾、肺等脏器造成影响[3],进一步还会存在气滞、血行不畅,引起脑卒中。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坚持劳逸适度、坚持锻炼,可以进行太极、散步、气功等,对动脉硬化起到预防的效果,改善心脑供血状态。
⑤病后防其传变。脑卒中的发生主要是患者机体内伤积损,以及饮食不节、外邪侵袭等,患者出现脑卒中后说明机体已经受到损伤,需要采取及时的措施对机体进行修复,做好“防变”措施,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对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后的疾病认知评分进行评估,以及记录两组脑卒中发病率[4]。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表示计数数据,2检验;(±s)表示计量数据,t检验。P<0.05时,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数据显示,研究组疾病认知评分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出现脑卒中的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1。
3讨论
脑卒中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且引起脑卒中的因素多样化,因此在临床中应当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措施,对其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做到防病于未然、预病先治。中医治未病对脑卒中的预防具有积极作用,其中包括情志调护、饮食调护、防病措施等,充分发挥中医药理论优势,在脑卒中的预防中取得一定作用,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一定的保障。
本研究对我院存在脑卒中先兆的患者采取中医治未病理论,干预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得到改善,且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曹国强,苏凤哲,任志强.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防治[J].中医学报,2019,35(6):1166-1169.
[2]高鹤,林翠如,李会娟.中医“治未病”思想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4):25-27.
[3]赵国敏.中医“治未病”理论与中风病防治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7):175-176.
[4]刘晓艳,吕艳明,张永德,等.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吉林中医药,2019,39(3):417-4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