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疗效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4 17:15: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晚期恶性肿瘤或复发的患者,均采用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分为两个组别,每组30例,TP组和GP组,TP组采用紫杉醇质脂体治疗,GP组采用吉西他滨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化疗期间出现的毒副作用。结果TP组和GP组临床疗效均出现好转,完全缓解人数占30%,部分患者人数占近40%,两组效率方面差距较小(P>0.05);TP组患者出现粒细胞缺失减少的患者主要集中在II-III期共10例,无IV期患者,术后24h-48h采用粒细胞刺激因子GCF治疗;GP组出现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为III-IV期共8例,术后输注浓缩血小板一个单位治疗可以缓解,两组差距较小(P>0.05),在肝功能及脱发现象TP组微多但是GP组无差异(P>0.05)。结论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较好,GP和TP两种化疗方法均能改善病灶,但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关键词:恶性肿瘤;TP顺铂;GP化疗;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

本文引用格式:耿生平,邓德辉,王栋.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147-148.

0引言

恶性肿瘤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疾病类型,患者预后疗效差,5年生存率较小,而这些恶肿瘤患者早期往往无显著特征,确诊时是中晚期或者已经发生骨转移及远处转移人数较多,外科手术治疗已经不能进行有效治疗,以往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进行全身静脉化疗,肿瘤病灶部位药物浓度少,治疗效果收到局限的同时出现不良反应较多。目前,西方部分国家认为对于中晚期或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采用局部肿瘤用药,治疗效果较好。毒副作用少。但是单独化疗治疗伴随者药物作用时间段,对微笑肿瘤无法进行有效治疗及已出现复发的特点。

针对上述两种治疗方式的不足,采用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但一定时间内以最大剂量的抗肿瘤药物,能够提高抗肿瘤药物浓度,国内关于此化疗方法的文献也在纷纷涌现,对于该化疗方法的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也各持己见,所以本文通过将本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观察期疗效。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晚期恶性肿瘤或复发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采用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其中乳腺癌4例,胃癌10例,结肠癌6例,肺癌8例,胰腺癌4例,胆管癌3例,食管癌5例,宫颈癌7例,肾癌2例,鼻咽癌2例,卵巢癌5例,膀胱癌4例,男性28例,女性32例,分为TP组和GP组,各30例,一般资料无差异,见表1。

\


1.2纳入和排出标准

纳入标准:均不能进行手术治疗;排出标准:合并其他感染疾病;中途不能坚持者,患者临床信息不全。

1.3治疗方法

运用seldinger方法,穿刺成功后,采用数字减影成像技术,将PICC置管选择插入肿瘤功学动脉内,造影确定肿瘤供血区域后,动脉灌入化疗药品,灌注后,穿刺点加压包扎,压沙袋6h,禁食6h,穿刺腿制动20h。TP组采用紫杉醇质脂体125mg/m2(南京绿叶)静脉滴注;洛泊30mg/m2(海南国际)治疗,GP组采用吉西他滨1000mg/m2(齐鲁制药),21d为1疗程,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分别进行治疗,共有10例/1疗程,35例/2疗程,20例/3疗程,5例/4疗程,消化道预处理采用地塞米松5m+托烷司琼4mg、非那根25mg肌肉注射。21-28天为一疗程。

1.4疗效标准

国际卫生组织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分为完全/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有效率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1.5毒副作用

观察TP组和GP组治疗期间出现的副作用,包含粒细胞减少,脱发等。

1.6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软件对TP组和GP组患者的化疗疗效及治疗期间副作用进行统计和分析,用(±s)表示计算出的结果,2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化疗疗效分析


TP组和GP组临床疗效均出现好转,完全缓解人数占30%,部分患者人数占近40%,两组效率方面差距较小(P>0.05),见表2。

\
 


2.2两组患者化疗期间副作用比较

TP组患者出现粒细胞缺失减少的患者主要集中在II-III期共10例,无IV期患者,术后24h-48h采用粒细胞刺激因子GCF治疗;GP组出现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为III-IV期共8例,术后输注浓缩血小板一个单位治疗可以缓解,两组差距较小(P>0.05),在肝功能及脱发现象TP组微多但是GP组无差异(P>0.05),见表3。

\
 


3讨论

化疗成为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在常规化疗方法会给患者带来较大发毒副作用的同时,新型的化疗方式脱颖而出,本文采用的区域动脉化疗法能够直接作用病灶,药物浓度是静脉注射浓度的8倍以上,疗效高毒副作用轻,是晚期恶性肿瘤或复发患者绝佳的治疗手段[2]。

本文通过对6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区域动脉化疗法,完全缓解的人数能够达到18人,部分患者的人数有25例,有效率能够达到70以上,说明该中化疗方式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病情,这与区域动脉化疗采用局部用药减少了机体的毒性作用,化疗药为作用病灶时间长,能够快速有效杀死癌细胞,王艳美[3]研究发现采用区域动脉化疗法总用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能够产生血管炎性反应,减少对肿瘤细胞的供血,指示肿瘤细胞因为缺少供血而导致坏死,有利于减少病灶转移。

本文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的动脉化疗法,两组患者病情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也出现一些副作用,主要以粒细胞减少等。区域动脉化疗法TP治疗方案是从原有的治疗方案改进出来的,具有化疗强度大,抗肿瘤效果好,尤其底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效果较好。王震霆[4]有研究发现采用TP和GP两种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人数相似,TP组患者出现粒细胞缺失减少的患者主要集中在II-III期,无IV期患者,术后24h-48h采用粒细胞刺激因子GCF治疗;GP组出现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为III-IV期,术后输注浓缩血小板一个单位治疗可以缓解,TP治疗方法的患者出现脱发高于GP治疗,这与国内其他学者研究相似。刘群轶[5]研究对发现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区域动脉化疗法,肿瘤病灶直径显著缩小,患者接受能力较高,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恢复能够好,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较好,GP和TP两种化疗方法均能改善病灶,但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乾坤,张志红,何丽,等.化疗对晚期膀胱癌病灶中恶性分子表达和分泌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8,24(12):228-231.
[2]刘强,徐静.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10):2023-2025.
[3]王艳美,尚华,刘丽梅,等.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单纯放疗的疗效分析[J].贵州医药,2017,41(6):622-624.
[4]王震霆,罗曼,汪智峰,等.TURBt术前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T2、T3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7,28(18):2951-2955.
[5]刘群轶,余国政,杨广宁,等.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3):316-3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04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