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康复新液是蜚蠊科动物美洲大蠊干燥虫体乙醇提取而成的纯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具有抗炎、消肿、镇痛、修复、抗氧化、抗衰老、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安全性高,但药效活性成分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检索近年国内发表文献,对康复新液(溶液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康复新液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康复新液;美洲大蠊;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本文引用格式:李治纲,朱辉.康复新液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26-27.
0引言
美洲大蠊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蜚蠊科昆虫。我国多见于云南、四川等地。美洲大蠊(蜚蠊)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用于治疗血瘀症、寒热、破积聚、咽喉痹、内寒无子等症状,后被李树楠教授发现其对各类外伤、溃疡、压疮等具有良好修复作用,由此研制出美洲大蠊单方制剂-“康复新液”。康复新液是由美洲大蠊提取而得,是既可口服也可外用的纯中药制剂,其主要功能为消除炎症水肿,促进创面修复,调节免疫功能,外用可治疗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烫伤、褥疮等创面,内服可用于治疗胃痛出血、消化性溃疡,以及肺结核的辅助治疗,临床应用广泛,安全性高。美洲大蠊主要化学成分为信息素类、肽类及氨基酸蛋白质等物质,而对康复新液成分的研究并不多,在临床推广应用和推进市场国际化都形成了较多阻碍。本文就康复新液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为康复新液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临床用药合理化提供参考依据。
1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是康复新液发挥药效活性的物质基础,但康复新液化学成分复杂,目前研究发现康复新液的主要成分有氨基酸类、多元醇类、核苷类、肽类等物质。
1.1氨基酸类
氨基酸是组成生命活动物质蛋白质的基石,研究表明氨基酸与创伤愈合有一定关系。吕娜等[1]采用现代分离鉴定技术发现康复新液中含有甘氨酸、L-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络氨酸、丙氨酸。苏慧等[2]通过一种反向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直接紫外法同时分离检测到亮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络氨酸。张利等[3]建立了二硝基苯柱前衍生化法测定康复新液中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对康复新液中18种氨基酸进行鉴定分析,但除甘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五种氨基酸含量较高且稳定,其余氨基酸含量较低,且检测误差较大。而且该研究显示,不同企业生产的康复新液中各氨基酸含量相差较大,其原因可能是原材料的来源不同,生产工艺存在差异,建议规范美洲大蠊养殖技术,加强工艺研究有助于提高康复新液的质量标准。
1.2核苷类
核苷类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既是核酸RNA、DNA单体的前体,也是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的中间体。研究已证实,核苷类物质是美洲大蠊抗炎成分之一。吕娜等[1]对康复新液进行分离鉴定得到尿嘧啶、次黄嘌呤和肌苷。研究者[4]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康复新液中尿嘧啶、肌苷及次黄嘌呤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厂家所生产的康复新液的含量也有所不同。吴红梅从康复新液中间体的25%乙醇洗脱液中分离鉴定到腺苷。吕娜等通过建立康复新液HPLC指纹图谱测定到了黄嘌呤。
1.3肽类
肽类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以及抗消化性溃疡等作用[5]。肽类成分不仅是美洲大蠊主要成分,也是康复新液中的主要成分。吴红梅从康复新液中间体的25%乙醇洗脱液、50%乙醇洗脱液以及75%乙醇洗脱液均检测到多肽类化合物,其中75%乙醇洗脱物中,肽类纯度达到90%以上。吕娜[1]通过现代分离技术以及波普鉴定手段分离得到一个肽类物质cyclo-(Tyr-Gly)。
1.4多元醇类
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含有大量多元醇类化合物。焦春香等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对美洲大蠊醇提水溶性成分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多元醇含量最高,含量为38.5%,其中又以甘油的含量为最高。吕娜等[1]通过现代分离技术以及波谱鉴定手段也分离得到丙三醇。
1.5其他
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中还含有糖类、生物碱类、有机酸以及脂肪酸等化合物。王光强等[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康复新液中(3R)-3-甲基-7-羟甲基-8-羟基-3,4-二氢异香豆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KFX-4),并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一定浓度内建立线性关系,为康复新液中KFX-4含量测定提供有效方法。吕娜等[1]通过萃取、制备液相及波谱法发现康复新液中含有原儿茶酸(3,4-二甲基苯甲酸)。原儿茶酸是一种天然的酚酸类化合物,已被证实具有抗氧化、修复缺血损伤抗癌、保护神经等广泛的生物活性[7]。
2药理活性研究
创面修复是康复新液在临床应用的主要作用。创面修复是一个复杂、动态、多元的生物过程,主要分为炎症阶段、增殖修复阶段、组织重建阶段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既具有一定的时间序贯性,又在作用时间上相互重叠。在修复过程中还需要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随着对康复新液的研究不断深入,还发现其抗肿瘤、修复骨缺损以及治疗肺纤维化的药理活性。
2.1促进组织修复
康复新液在促进组织修复方面已被众多研究者所报道,外用对烧伤、烫伤、压疮等修复效果显著。机体在创伤后修复过程中,需要一系列不同细胞的参与,如成纤维细胞、角质细胞、巨噬细胞等,这些细胞增殖分化,细胞迁移,炎症反应,与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共同促进组织修复和重建。成纤维细胞是皮肤真皮层中主要的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对肉芽组织和促进创面修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8]。康复新液在3-100g/mL浓度下对成纤维细胞均有增殖促进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48h、72h时作用效果最强[9],康复新液可能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来达到创伤修复的效果。研究者通过对大鼠和家兔两种动物的皮肤烧烫伤创面实验显示,康复新液还具备类似表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作用[10,11]。内服对腔道内黏膜不仅可以起到修复作用,还有助于重建黏膜下组织结构,恢复黏膜的防御能力。大鼠乙酸造模后,配合灌胃康复新液,不仅可减少炎细胞浸润,还能够加速黏液及黏膜屏障的重建[12]。炎症反应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刺激下所产生的防御反应,可清除刺激因素并对局部组织损伤进行修复[13]。康复新液能迅速消除炎症水肿,并且显著增加NK细胞和巨噬细胞对病原物质的吞噬作用。康复新液对溃疡性结肠炎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IL-1、IL-4、IL-17、TNF-α、TNF-γ和TGF-β1,抑制NF-kB转录发挥促进肠道黏膜修复作用[14]。
2.2调节免疫功能
美洲大蠊提取物通过降低外周血中CD3+、CD4+细胞数和CD3+/CD4+比值,而升高CD8+细胞数,提高免疫功能,从而加快大鼠口腔黏膜愈合[15]。杨雯等[16]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显示,康复新液对正常小鼠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没有影响,但可显著提高低免疫小鼠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并且可改善老龄鼠脾脏组织的老化症状和脑组织的氧化损伤。
2.3抗肿瘤
目前对美洲大蠊抗肿瘤的药理活性报道较多,而对康复新液在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相对较少。蒋永新等研究表明康复新液具有诱导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作用,且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关系。邹俊波等[17]研究显示复新液具有明显抑制HCTll6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且与抗肿瘤药顺铂、伊立替康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抗肿瘤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2.4修复骨缺损
王涛等[18]对兔膝关节炎软骨缺损模型的修复作用及机制研究发现,康复新液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缺损模型兔的软骨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唐晓东研究发现康复新液在治疗新西兰兔颅骨骨缺损时,可起到加快骨修复的启始阶段。
2.5肺纤维化
目前,肺纤维化国际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肺移植,但是肺移植存在肺供体少、手术风险大、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等缺点,很难在肺纤维化的治疗中广泛应用,所以扩展新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徐秋颖等[19]研究显示康复新液可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其作用与其下调肺组织LN,FN及α-SMA蛋白表达有关。康复新液还可改善由TGF-β1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细胞纤维化的表型[20]。
3小结与展望
康复新液是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具有消除炎症水肿,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机体病损组织修复,以及抗炎的作用。康复新液在临床应用已有三十多年,其中好医生康复新液由于临床效果显著,广泛应用于消化科、口腔科、外科、肿瘤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化学成分是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然而目前对康复新液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让康复新液在阐述其作用机制以及相应药效活性物质方面都受到阻碍。近年来,已经有更多研究团队致力于康复新液活性成分以及作用机制深入研究,为康复新液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吕娜,沈连刚,李广志,等.康复新液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7,19(4):488-490.
[2]苏慧,周鑫悦,陈莉,等.反向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直接紫外检测法测定康复新液中氨基酸[J].分析科学学报,2019,35(1):90-94.
[3]张利,李志远,李惠.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康复新液中5种游离氨基酸含量[J].医药导报,2013,32(5):650-652.
[4]张利,李惠.HPLC法同时测定康复新液中尿嘧啶、次黄嘌呤及肌苷含量[J].中国药师,2012,15(9):1265-1267.
[5]张成桂,何正春,焦春香,等.美洲大蠊抗癌活性成分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9):2249-2250.
[6]王光强,陈鉴东,徐小军,等.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康复新液中有效成分KFX-4[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2):24-25.
[7]郭昕,巩荣艳,朱娟娟,等.康复新液乙醇提取物中原儿茶酸超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J].四川动物,2018,37(2):185-190.
[8]丁子文,陈茜茜,连燚沛,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创伤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J].健康周刊,2017,11(29):11-14.
[9]刘荣荣,李丽娟,李玥,等.康复新液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J].大理大学学报,2019,4(2):15-20.
[10]王峥屹,黄秀华,谢壹科,等.康复新液对动物实验性烧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1,52(15):1316-1318.
[11]李珊瑚,李勇敏,彭淑珍.康复新液对家兔创伤愈合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730-731.
[12]陈继兰,刘童婷,黄秀深,等.康复新液对促进实验性胃溃疡愈合过程中病理变化的影响[J].现代中医药,2015,3(5):172-176.
[13]刘莹,王振洲,李平亚,等.天然药物抗炎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特产研究,2017,39(1):69-76.
[14]张汉超,王朋川,刘衡,等.康复新液缓解三硝基苯磺酸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8,34(4):496-501.
[15]谭巧云,满红霞,那凯歌,等.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口腔溃疡大鼠模型的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1):1014-1016.
[16]杨雯,王陆陆,向虹宇,等.康复新液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J].华西药学杂志,2011,26(6):543-546.
[17]邹俊波,熊永爱.康复新液于顺铂、伊立替康联合应用对大肠癌HCT116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和造血系统的影响[J].中国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5):854-861.
[18]王涛,郭英,殷红,等.康复新液对兔膝关节炎软骨缺损模型的修复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房,2019,30(2):197-201.
[19]徐秋颖,刘伟伟,王宝家,等.康复新液对博来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治疗作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8,52(2):75-78.
[20]徐秋颖,刘伟伟,王宝家,等.康复新液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J].厦门大学学报,2018,57(3):434-4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