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精细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者行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作用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4 14:22: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者行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接受的重症颅脑损伤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中,抽取6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①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颅脑损伤者行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实施精细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重症颅脑损伤;肠内营养;并发症;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

本文引用格式:赵东方.精细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者行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282+285.

0引言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同时处于昏迷状态,长时间不能自主进食,能力消耗增加,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加快,容易引起患者营养不良、处于负氮平衡状态从而增加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1]。鼻饲可以有效确保患者机体营养需求,但鼻饲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为了降低鼻饲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本研究对观察组中33例重症颅脑损伤行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实施精细化护理措施,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接受的重症颅脑损伤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中,抽取6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33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3-63岁,平均(43.0±20.0)岁。观察组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4-63岁,平均(43.5±19.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饮食指导以及胃管清洁等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措施:①术后将胃管插入患者鼻饲肠管内,同时将其置于空肠上端,并将胃管和负压引流器连接,管饲前使用温开水将营养管进行冲洗,并对营养管进行妥善固定,全程均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避免营养液被污染而引起患者发生感染情况;②肠内营养输注时遵循由慢到快的原则,术后第1天输注速度为20 mL/h,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逐渐增加至100-120 mL/h,同时将营养液加热至38-42℃,防止温度过低引起腹泻,温度过高将胃肠道黏膜烫伤,并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输注后半卧位保持30-60分钟,以防营养管反流和误吸。③确保整个护理期间严格按照无菌标准操作,避免营养液被污染,每4-6h要对袋内营养液进行更换,预防细菌滋生而引起患者发生感染、腹泻情况;④抗生素可对肠道正常菌群产生抑制,从而使得其对病原微生物抵抗作用降低,造成菌群易位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发生腹泻,在护理期间每位患者应当接受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1.3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②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情况。③采用我院电子满意度评价器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共三个选项: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n×100%。

1.4统计学分析。将本研究66例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纳入SPSS 21.0分析,使用(%)表示、χ2对比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经护理,对照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如下:腹泻2例、呕吐2例、低血糖1例、脱管1例、感染2例,总发生率为24.24%(8/33例);观察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如下:腹泻0例、呕吐0例、低血糖0例、脱管0例、感染1例,总发生率为3.03%(1/33例)。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3.03%显著低于对照组24.24%,χ2=19.101,P=0.000;两组间差异对比结果P<0.05。

2.2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情况对比。经护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血清白蛋白水平如下:(39.54±4.17)分、(42.73±4.03)分,t=3.160,P=0.002;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如下:(92.14±12.61)分、
(99.52±16.37)分,t=2.051,P=0.044。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比较结果P<0.05。

2.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评价如下:非常满意11例、不满意5例、满意17例,总满意度为84.85%(28/33例);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评价如下:非常满意15例、不满意2例、满意16例,总满意度为93.94%(31/33例)。由此可见,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84.85%,χ2=4.357,P=0.036,两组间差异比较结果P<0.05。

3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在机体受到外部、内部刺激影响认知能力出现持续性或一过性障碍,使得患者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护理人员主动全面低给予其机体生命维持等所需的支持,促进其机体逐渐恢复主动生命活动。鼻饲是为患者机体提供基础营养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但鼻饲属于侵入治疗,且患者长时间昏迷,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极易发生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患者救治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临床危重症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措施,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在临床实践中有目共睹,相比于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增强患者肠道蠕动、使其肠道黏膜、肠道功能、免疫功能、等得到完整的保护,但由于重症病人机体大多处于高代谢状态,常伴有摄入不足、营养低下的情况,若护理不当患者容易发生不耐受情况,故而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郭素华[2]研究发现实施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降低感染、腹泻、肌肉萎缩、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实施精细化护理后,重症颅脑损伤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同时有效促进了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通过术前和加强鼻饲管固定、清洗等有避免了鼻饲管脱落、污染等情况的发生;通过对对营养液输注速度、温度等控制,有效降低了患者胃肠道不适情况的发生;通过对患者体位进行护理,有效降低了误吸和反流的发生,为患者机体所需营养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有助于预后。

综上所述,在重症颅脑损伤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腹泻、呕吐、低血糖、脱管、感染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为患者预后提供了重要营养支持和保障,从而促进了护患关系的改善。

参考文献

[1]余巧敏.精细化管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5):54+71-73.
[2]郭素华,吴小旋,周容花.精细化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2):87-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00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