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在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4 14:12: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在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前未实施任何护理管理的6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将2018年1月后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的58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不同部位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院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皮肤、胃肠道以及泌尿系统等感染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精神科病房院感染防控中应用精细化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院感的发生以及改善各部位感染发生几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管理;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控

本文引用格式:孙亚楠.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在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245-246.

0引言

医院感染是一种临床常见疾患,泛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因为病菌侵袭或者其他因素而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但出院后发生的感染等,其传播性和危害性较大,若未及时控制和治疗,不仅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还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精神科病房多为封闭式环境,其空间狭小,活动起居集体化加之患者生活不规律、运动量小、自制力差以及反应迟钝等,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而院感的发生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患者身体恢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1]。为此,如何减少院感发生率对于确保医疗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近期,有学者发现,将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控中可以极大地降低院感发生。但传统护理管理模式方法较为单一且针对性较差,无法满足现阶段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需要[2]。基于此,本次研究将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其中,并对其效果和价值进行分析,以此为临床早期防控提供借鉴经验,内容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前精神科住院患者60例为对照组;2018年1月后精神科住院患者58例为观察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3]中关于精神障碍的相关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中合并心肾功能障碍、言语障碍、恶性肿瘤和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其中,观察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19~76岁,平均(46.15±2.48)岁,住院时间15 d至3年,平均(1.16±0.76)年;对照组37例,女23例,年龄18~77岁,平均(46.36±2.36)岁,住院时间18 d至3年,平均(1.31±0.58)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措施如下:①组建专业院感控制小组:选取本院临床护理经验丰富以及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组建专业的院感控制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根据病区情况严格制定岗位职责以及院感防控的具体措施和相关检查标准等,并定期召开护理会议,对小组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其防控意识,组长需要定期对检查结果进行点评,对其中存在不足的地方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②环境护理:由于精神科病房环境多封闭且狭小,护理人员需要定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适当的时候可以安装紫外线循环风,将半封闭式窗户尽量改装成为普通开放窗户,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以此确保病房空气流通[4];③加强观测:护理人员在监测患者精神症状的同时还需要观察其身体变化,每日详细的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时候还需要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存在异常则需及时调整用药;④生活护理:监督患者做好日常卫生,包括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物等,限制患者的吸烟量和次数,以此促使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⑤组织文娱活动:根据患者的性格、职业、生活和技能特点等组织适量的文娱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活动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患者的参与感,调动其积极性,促进疾病恢复[5];⑥加强安全注射管理理念,有利于规避风险,降低感染隐患;⑦及时总结和反馈护理结果,每隔一段时间由小组人员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并将其记录整理成册交由组长查看,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及时的改良或者优化护理措施,以此不断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6]。

1.3观察指标

①护理管理实施完成后统计两组院感发生情况;②记录两组不同部位感染发生率,包括: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系统、皮肤和胃肠道等。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院感发生情况分析


观察组院感发生率(6.9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各部位感染发生情况分析

观察组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皮肤、胃肠道以及泌尿系统等感染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


3讨论

呼吸系统感染是精神科病房最为常见的感染类型,据临床研究分析,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的原因和精神科病房空间狭小、患者活动起居集体化、通风效果不好有关,以及患者长期住院活动减少导致免疫力低下,加之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等,进而诱发呼吸系统疾患。此外,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和胃肠道感染也同样是精神科不容忽视的主要问题。

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先进管理理念,是在既往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将各护理步骤进一步精细化,使社会分工精细化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培养严谨、细致、准确的工作状态,并结合优质护理服务和综合管理理念等制定的新型护理措施,不仅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还明显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避免了医疗隐患,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李美鹚等学者曾将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感染护理中发现,相较于常规管理模式,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和无菌操作评分,且其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7]。而邓艳将细节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中发现[8],观察组(细节管理)感染率2.75%相较于对照组(常规)7.75%更低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而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院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各部位感染发生率均有所降低(P<0.05),和以上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进一步说明将精细化护理管理应用于精神科院感防控中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院感防控中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德志,顾桂英,李淑芬,等.行为干预在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中的作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7(2):127-129.
[2]卢公荣.普通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中护理管理干预模式的应用价值评定[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0):126-127.
[3]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4]郑芳.全方位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监护中心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统计,2017,24(5):385-387.
[5]毛坚丽,阎庆娟,马光红.医护一体院感防控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估[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0):192-193.
[6]张晓慧,王宝安,翟歆明,等.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38.
[7]李美鹚,张丽华,林鲜奇.医院感染护理综合干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0):61-63.
[8]邓艳.探讨细节护理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6):2294-22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0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