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病理学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47例,回顾性总结分析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超声联合CT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为89.36%,明显高于超声及CT增强检查,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为单侧癌,发生在左侧有22例(46.8%),发生于右侧有25例(53.19%)。滤泡状腺癌13例(27.66%),乳头状腺癌29例(61.7%)。髓样癌1例(2.13%),未分化癌2例(4.26%),鳞状细胞癌1例(2.13%),肉瘤样变1例(2.13%)。47例患者临床症状治愈31例(65.96%),好转13例(27.66%),无效3例(6.38%),总有效率93.62%。术后随访3、6、12个月,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可以运用超声联合CT进行早期诊断,同时利用术前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检查,或者术中病理学检查制定合理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疗效,改善预后,降低术后复发率。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超声检查;CT扫描;手术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吴纯东,秦科宇,刘建君.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44-45.
0引言
近年来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病率为6%-7%,在外界环境等因素刺激及诱导下腺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可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生[1]。而甲状腺癌患者常因为各种恶性行为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2]。本研究针对我院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总结其临床诊断与治疗,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情况。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病理学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47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30例,年龄25-76岁,平均(41.7±7.6)岁。所有患者均行彩超及CT增强检查,术中给予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排除标准[3]:严重的内科合并症;精神障碍者;急性炎症期。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如:甲亢、桥本氏甲状腺炎等。交代治疗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检查手段[4-5]。①超声检查:Philips ClearVue350彩色超声仪,探头频率为5-12 MHz。取仰卧位,颈部垫高,头略后仰,监测甲状腺情况:包括结节大小、边界、血流、淋巴结情况。②CT检查:Philips Ingenuity Flex32 64排螺旋CT扫描仪,扫描范围为声带水平至胸廓入口,扫描参数:电压120 kV,电流150 mAs,层厚3 mm,螺距1.0。平扫后,静推碘海醇后行动、静脉期扫描。监测甲状腺情况:包括结节大小、边界、血流、淋巴结情况。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中给予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同时根据患者术中情况及病检结果,选择个性化手术方案。当肿瘤直径1-4 cm,临床判定的低危患者都可以采取单叶切除。而明显的甲状腺腺外浸润、颈部淋巴结受累、远隔转移、肿瘤直径>4 cm、有甲状腺癌家族史、有头颈部放射治疗史和年龄>45岁的患者,仍需考虑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
1.4疗效评价。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人数。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查方式比较。所有患者均行彩超及CT增强检查,与术后病检结果比较,超声联合CT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为89.36%,明显高于超声及CT增强检查,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彩超表现:47例患者中,有23例结节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边缘毛刺征,边界不清晰;有23例结节回声不均匀;有6例呈囊实性改变;有21例沙粒状钙化灶;有30例结节血流信号丰富;17例出现颈部或锁骨部位淋巴结转移。CT增强表现:37例结节形态不规则,26例结节内有钙化病灶,呈颗粒状。26例CT平扫边界清晰,增强后均匀性强化,边界不清,呈现“边界反转征”。17例颈部或锁骨部位有淋巴结转移,见表1。
2.2病理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侧癌,发生在左侧有22例(46.8%),发生于右侧有25例(53.19%)。滤泡状腺癌13例(27.66%),乳头状腺癌29例(61.7%)。髓样癌1例(2.13%),未分化癌2例(4.26%),鳞状细胞癌1例(2.13%),肉瘤样变1例(2.13%)。
2.3治疗效果比较。47例患者临床症状治愈31例(65.96%),好转13例(27.66%),无效3例(6.38%),总有效率93.62%。术后随访3、6、12个月,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3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由于体内碘含量下降,血液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持续、长期刺激下,部分滤泡上皮异常增生,诱导发生癌变,因此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目前临床上甲状腺疾病筛查主要首选彩超检查。检查甲状腺结节的首选常规检查方法为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检查结果,监测甲状腺结节大小、边界、血流、淋巴结情况,彩超的优势在于对于结节数目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检测率较高。随着癌灶增大,血管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钙盐沉积,超声显像为砂粒状钙化病灶[5]。本研究彩超发现有21例沙粒状钙化灶。但由于彩超检测受医师技术、病灶大小等因素影响,导致漏诊、误诊机率较大。CT扫描当甲状腺发生结节状改变时,碘含量下降,CT扫描为低密度区,同时,由于癌灶组织血管丰富且集中,增强扫描显示强化影,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形成密度差,边界显示不清晰,包膜破坏,形成“边界反转征”,这是甲状腺癌的特征性征象,本组患者有26例出现该征象。但是CT检查有它的局限性,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以及处于生育期的妇女,还有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都是无法满意使用该项检查项目。国内研究表明,超声和CT诊断甲状腺疾病准确率为50%-70%,本临床研究发现,彩超的准确率为59.57%,CT增强的准确率为72.34%,与文献研究基本相似。衡量两种无创影像学检测手段,各有优缺点,因此两种手段联合诊断,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联合CT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为89.36%,明显高于超声及CT增强检查,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手术是首选治疗手段,手术方案需要依据病灶大小、病理类型,对侧甲状腺情况等综合制定个性化的方案,根据《中国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主要包括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和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全甲状腺切除术即切除所有甲状腺组织,无肉眼可见的甲状腺组织残存;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即切除几乎所有肉眼可见的甲状腺组织(保留<1 g的非肿瘤性甲状腺组织,如喉返神经入喉处或甲状旁腺处的非肿瘤性甲状腺组织)。当肿瘤直径1-4 cm,临床判定的低危患者都可以采取单叶切除。而明显的甲状腺腺外浸润、颈部淋巴结受累、远隔转移、肿瘤直径>4 cm、有甲状腺癌家族史、有头颈部放射治疗史和年龄>45岁的患者,仍需考虑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个性化手术方案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预后,降低术后复发率。本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93.62%。因此,早期诊断、恰当适时的手术治疗是提高手术有效率的关键。
综上所述,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可以运用超声联合CT进行早期诊断,同时利用术前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检查,或者术中病理学检查制定合理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疗效,改善预后,降低术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赵永振.7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J].山东医药,2015,55(19):104-105.
[2]陈军,王富华,王育林,等.1120例甲状腺癌合并甲状腺疾病的病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50-52.
[3]杨炜,姚丹.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并存的诊断与治疗[J].医学综述,2014,20(7):1312-1314.
[4]林家威,黄顺荣,冯泽荣,等.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诊治的探讨[J].医学综述,2014,20(13):2492-2493.
[5]曹宏泰,韩继祥,张冬红,等.甲状腺全切除除术治疗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Meta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6):625-6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