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在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入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中随机抽取110例设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两组中各包含患者55例,采用相同的方法对两组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工作,且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不同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人数分别为1例和7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1%和12.72%,实验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评分为(86.54±6.23)分、安全护理评分为(86.21±10.36)分、病房管理评分为(86.93±4.50)分、感染控制评分为(63.61±2.81)分、风险意识评分为(88.92±3.80)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对宫颈癌术后化疗治疗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有利于避免发生护患纠纷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宫颈癌;术后化疗;护理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张晓菲.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护理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241+243.
0引言
宫颈癌是当代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的一种妇科疾病,就目前为止其发病原因并不明确,认为可能与早婚、早育、多产等因素具有密切关联[1]。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治疗,并且术后给予患者进行化疗治疗,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肿瘤发展的速度,并对剩余的癌细胞起到消灭的作用。给予患者进行化疗治疗的过程中,对护理服务的要求相对较高[2]。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和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有必要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护理进行深入分析。本次研究采用双盲法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55例并给予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入院进行手术以及化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适用双盲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55例患者为实验组,患者年龄为(41.15±6.28)岁,年龄最小为24岁,年龄最大为58岁;另外55例患者为常规组,患者年龄为(41.36±6.77)岁,年龄最小为23岁,年龄最大为59岁。全部患者均已经过确诊,各项一般资料P<0.05,且我院伦理委员会已经批准进行本次研究。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组患者护理方法: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流程,其中主要包括用药指导、健康宣教、饮食指导以及局部皮肤护理等。
1.2.2实验组患者护理方法:在常规组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加用护理风险管理。
(1)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科室内护理人员组成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风险管理条例进行商讨、制定和完善,强化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对消毒隔离制度进行严格落实,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护理风险管理条例进行实施,以避免出现护理风险时间[3]。
(2)强化护理风险防范意识。给予患者进行静脉给药的过程中,发生护理风险时间的几率相对较高,所以护理人员在此期间必须对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强化相关的教育以及加强自我防范;在患者进行化疗之前对其进行详细的评估,在给药前严格核对药物信息,对合适的输注通路进行选择,拔针后续按压3 min。
(3)加强考核。科室内护理人员应积极参与相关的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并定期开展考核工作,促使科室内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术水平均能够得到提高。
(4)强化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适时给予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且需要注重自身仪表,同时保障态度亲切温和,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1.3观察指标。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护理风险事件主要包括:静脉栓塞、静脉炎以及药物渗漏。护理质量评分主要包括五个维度:基础护理、安全护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以及风险意识。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使用SPSS 21.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时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实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人数分别为1例和7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1%和12.72%,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实验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评分为(86.54±6.23)分、安全护理评分为(86.21±10.36)分、病房管理评分为(86.93±4.50)分、感染控制评分为(63.61±2.81)分、风险意识评分为(88.92±3.80)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2。
3讨论
宫颈癌是当代女性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能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4],术后给予患者进行化疗治疗,虽然能够促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够增加患者的护理风险,所以给予在此期间给予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5]。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人数分别为1例和7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1%和12.72%,实验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评分为(86.54±6.23)分、安全护理评分为(86.21±10.36)分、病房管理评分为(86.93±4.50)分、感染控制评分为(63.61±2.81)分、风险意识评分为(88.92±3.80)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对宫颈癌术后化疗治疗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有利于避免发生护患纠纷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严亚萍.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3):188-189.
[2]蒋清华.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6):140,146.
[3]王春兰,汪和美,潘祯,等.风险管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化疗配合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5):8-10.
[4]郑文彩.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的应用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4(6):79,81.
[5]李慢.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1):185-1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