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EB病毒感染患儿100例,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给予参照组重组人干扰素治疗,研究组添加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免疫功能指标,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比对研究组与参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前者优于后者,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比对研究组与参照组患儿的CD3、CD4与CD8,前者均改善优于后者,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EB病毒感染患儿添加使用更昔洛韦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免疫功能,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更昔洛韦;小儿EB病毒;免疫功能
本文引用格式:马云霞.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165+167.
0引言
小儿EB病毒感染为临床常见儿科疾病,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当患儿感染病毒后,极易损伤系统生理功能,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扁桃体渗出,部分有肝损伤,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因此需及时控制疾病[1]。近年来,随着临床深入研究,治疗EB病毒患儿的药物逐渐增多,如更昔洛韦,本文将以我院近一年100例患儿为对象,探究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为EB病毒感染患儿100例,研究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中,组间差异呈P>0.05,具统计学意义。
1.2方法。给予参照组重组人干扰素治疗:使用重组人干扰素(生产厂家: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40010)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次40000U/kg。持续治疗1-2周。研究组添加更昔洛韦治疗:使用重组人干扰素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次40000U/kg;使用更昔洛韦(生产厂家: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041;)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次10 mg/kg,持续治疗1-2周。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免疫功能指标,其中治疗效果以体温、肿大淋巴结、脾等缩小变化为评估标准,其结果包含:治愈(体温3天内恢复,肿大淋巴结、脾等缩小体积50%以上),好转(体温5天内恢复,肿大淋巴结、脾等缩小体积1/3以上),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与有效之和)/总例数×100%。免疫功能指标:以CD3、CD4与CD8为标准,运用免疫荧光标记法进行检测,对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分析。将研究中的各项数据结果输入软件(SPSS 19.0)进行证实,治疗效果的表现形式以(%)为基准,组间予以卡方检验,免疫功能指标的表现形式以均数(±s)标准差表示,组间予以t值检验,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产生。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比对研究组与参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前者优于后者,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比对研究组与参照组患儿的CD3、CD4与CD8,前者均改善优于后者,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重组人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干扰素通过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膜受体相结合而产生上述作用。多项研究提示,干扰素一旦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便可以启动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内过程,其中包括对某些酶的诱导。据认为,这一过程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干扰素的各种细胞反应,包括抑制病毒感染和细胞中病毒的复制、抑制细胞增殖及一系列免疫调节作用[2],如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和天然杀伤细胞的功能。大量临床实践表明,EB病毒感染患儿使用重组人干扰素单独治疗,效果不佳,可配合其他药物使用。更昔洛韦是一种无环鸟苷嘌呤衍生物类药物,水溶性理想,在病毒熊苷的刺激催化作用下,可短时间转变为活性三磷酸型,作用机理详细如下:①结合病毒携带DNA聚合体,发生有机结合反应,产生竞争性抑制,减慢病毒复制速度,加快衰亡速度;②直接作用于病毒DNA,有效干扰器复制环节。有学者指出,此药物抗病毒效果高于阿昔洛韦约为50倍,不会出现细菌或病毒耐药性,且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极易被机体吸收,广泛分布于全身,增加局部血液浓度,减少机体的屏障透过难度。此外,该药物有效成分未在肝内代谢,由肾脏排泄,在用药后不会损害肝酶系统,应用效果显著[3-5]。
综上所述,对EB病毒感染患儿添加使用更昔洛韦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免疫功能,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6-12]。
参考文献
[1]祁建平,祁晓媛,王小娟.清温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1):38-42.
[2]张艳红.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对儿童EB病毒感染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4):88-89.
[3]单鸣凤,胡静,穆原,等.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15):1174-1178.
[4]朱虹.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_(1b)联合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23):71-72.
[5]何雷锋,常青.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427-429.
[6]王桂敏.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6).
[7]于浩,郝春媚.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临床疗效分析[J].海峡药学,2017(10):186-188.
[8]阿吉古丽·艾山,吾马尔江·塔瓦库力.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3):105-106.
[9]齐鸿涛.阿昔洛韦静脉滴注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4(22):144-145.
[10]赵平,田靖,赵思敏.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疱疹病毒感染药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4(5):25-26.
[11]徐鸣浩,李宜航,葛太岭,等.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68例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1):142-143.
[12]车笑非,史艳红.单磷酸阿糖腺苷结合康复新液治疗82例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3):1392-13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