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64例,将其根据收治时间均分为观察组(82例,2017年1月后收治的患者)与对照组(82例,2017年1月前收治的患者)。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与死亡率。结果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治疗效果呈上升趋势,观察组死亡率远低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采取合理的治疗,可有效提高整体治疗效果,降低此类疾病死亡率,今后的研究中应不断发现更为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方法。
关键词: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率
本文引用格式:白玛乔.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94,96.
0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指具有气流阻塞特性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患者在发病后若未接受积极有效的治疗,可能由于病情发展,而出现肺心病、呼吸衰竭的症状[1]。常发病于中老年人群,且与环境中有害气体或颗粒有关。临床治疗此类疾病可通过常规治疗,康复治疗等方法[2]。预防亦可使用戒烟、预防呼吸道感染等方法。随科技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与环境亦在不断改善,本次研究即主要分析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现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64例,将其根据不同收治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82例,男41例,女41例,平均年龄(67.51±3.09)岁;对照组患者82例,男42例,女40例,平均年龄(68.09±3.46)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后,其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相互比较。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已对研究内容审核并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收治入院确诊后,接受符合患者自身病情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取全方面治疗。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包括戒烟、康复理疗、饮食指导,多食肉、鱼、鸡蛋、牛奶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增加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甲基黄嘌呤联合胆碱能受体阻断剂联合治疗,β2受体激动剂以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抗氧化剂治疗,降低患者痰液浓稠度,促进痰液排出。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治疗,了解患者自身情况,通过护理人员给予心理治疗,疏导患者内心消极情绪,使其配合治疗,增加治疗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与死亡率情况。前者使用我院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该表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好转明显或痊愈;有效:治疗后患者有一定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几乎无好转。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中所有资料使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时表示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死亡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3例死亡,79例存活,死亡率为3.7%,对照组患者10例死亡,72例存活,死亡率为12.2%。2=4.094,P=0.043,观察组患者死亡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结论
目前阶段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一般临床认为此症发病的原因与慢性支气管炎与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因素相关,即是由于患者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外部原因与遗传、肺发育异常等内部原因导致。其中由于高原地区人群大多经济水平不高,较为恶劣的生活环境,亦可导致高原地区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几率的升高[3]。
患者在患病后,最为常见的即是慢性咳嗽,并且此症状持续较长,可能终生无法治愈。患者在早晚均会加剧,并且晨咳现象较为明显[4]。同时,患者将会出现痰量增多、脓痰等症状,除上述较为明显症状,患者还可出现呼吸困难、紧促、喘息、全身乏力等症状表现,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严重者可能导致患者死亡[5]。
在我国高原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医疗条件限制等因素,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常处于较为基础的阶段,一般即采用康复治疗、稳定治疗或常规药物治疗[6]。此类治疗方法对病情较轻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治疗过程较长。但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患者,治疗手段有限,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因此导致此类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增加了疾病的威胁性[7]。
随科技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近年高原地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亦具有逐渐上升趋势。患者在医院除可接受效果更好药物的治疗外,还可受到更为全面的护理与预防,例如心理治疗、疫苗注射等[8]。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树立治愈信心,增加患者治疗积极性,通过疫苗注射,亦可较为有效帮助高原地区人群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防。整体治疗效果有逐年增加趋势,死亡率亦在不断下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前者死亡率远低于后者,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在使用更为全面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提升,且死亡率明显下降,说明医疗方法与条件的改善,使我国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并有效控制死亡率。在今后研究中亦需持续发现更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方法。
综上所述,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采取合理的治疗,可有效提高整体治疗效果,降低此类疾病死亡率,今后的研究中应不断发现更为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方法。
参考文献
[1]Shashank Singh,Mradul Daga,H Hira,et al.Correl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 and clinical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questionnaire score with BODE index in patients of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Lung India,2018,35(6):494-498.
[2]Eti Ajit,Kushal Bondade,J Rakesh,et al.Prevalence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its impact on the severit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mong patients attending tertiary care center in central Karnataka,Davangere[J].Indi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Care,2019,8(1):42-45.
[3]吴丽中,关巍.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现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1):12075,12078.
[4]李英莲,李维善.中西医联合治疗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1):2354-2356.
[5]籍彬彬,王燕,赵海涛.益肺胶囊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评价[J].中国药业,2019,28(8):47-49.
[6]钟真莲.人文护理在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复治疗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1):185.
[7]王裕祥,李西玲,李军,等.西宁地区降钙素原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J].高原医学杂志,2018,28(1):11-13.
[8]蔡维秀.康复护理改善高原地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的临床研究[J].高原医学杂志,2018,28(2):41-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