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硬度检测法与肝纤维化在慢性乙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400例患者中选择300例及健康对照组予以肝纤维化4项检测,对400例患者中100例患者予以肝脏硬度检测,对比不同疾病组肝纤维化4项及肝脏硬度检测指标。结果①与正常组、乙肝轻度组相比,乙肝中度组、乙肝重度组、肝硬化组以及肝癌组HA、LN、IV-C、PCIII水平较高,HA以及IV-C水平以肝癌组最高,LN及PCIII水平以肝硬化组最高(P<0.05)。②A与乙肝轻度组相比,乙肝中度组、乙肝重度组、肝硬化组以及肝癌组LSM水平较高(P<0.05);以肝癌组LSM水平最高(P<0.05)。结论肝脏硬度检测法与肝纤维化指标检查在肝纤维化的活动及肝损伤程度的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肝脏硬度检测法;肝纤维化;慢性乙肝
本文引用格式:吴智慧,丁媛,王琛,等.肝脏硬度检测法与肝纤维化在慢性乙肝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74+76.
0引言
肝纤维化与慢性肝病存在相同的病理基础,肝纤维化是慢性乙肝疾病进展为肝硬化的必经过程,若早期诊断发现肝纤维化并及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阻止肝硬化改变[1]。若能够有效阻断肝硬化进程,是肝功能保护的关键环节。病理检查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存在取样局限、有创以及主观性较大等缺陷,因此本实验探究肝脏硬度检测法与肝纤维化在慢性乙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院内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7例,女113例。年龄19-80岁,平均(49.80±5.11)岁。其中慢性肝炎轻度49例,慢性肝炎中度49例,慢性肝炎重度60例,肝硬化219例,肝癌23例。以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18-70岁,平均
(48.66±5.09)岁。诊断标准:其中肝硬化参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原发性肝癌参考《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3]。
排除标准:患者合并神经、精神症状;存在肝癌、肾癌及脑癌等其他恶性肿瘤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1.2.1肝纤维化4项检测:400例患者中选择300例及对照组予以肝纤维化4项检测,采用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患者肝纤维化4项(包括HA、LN、IV-C、PCIII)进行检测。
1.2.2肝脏硬度检测:应用瞬时弹性成技术对肝硬度值(LSM)予以武汉盛世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瞬时弹性成像扫描仪进行检测,硬度值为1.5-75 kPa,对400例患者中100例患者予以检测,最终获得均值作为最终LSM值。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采取(±s)表示,组间均数以t检验比较,多组间均数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疾病组肝纤维化4项检测比较。对照组和乙肝轻度组HA、LN、IV-C、PCIII相比无差异(P>0.05);与正常组、乙肝轻度组相比,乙肝中度组、乙肝重度组、肝硬化组以及肝癌组HA、LN、IV-C、PCIII水平较高,HA及IV-C水平以肝癌组最高,LN及PCIII水平以肝硬化组最高(P<0.05),见表1。
2.2不同疾病组肝脏硬度检测比较。与乙肝轻度组相比,乙肝中度组、乙肝重度组、肝硬化组以及肝癌组LSM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肝癌组LSM水平最高(P<0.05),见表2。
3讨论
肝纤维化监测指标包括HA、LN、IV-C、PCIII等,研究表明其与肝纤维化进程以及肝组织损伤程度具有密切联系。其中HA主是一种由肝间质成纤维细胞合成的物质,肝实质及肝内皮细胞受损严重,则血清中HA的摄取和降解功能障碍,致使血液中HA水平升高。PCIII是存在于机体内反映III型胶原合成状况的一种胶原蛋白,其水平增高提示肝脏III型胶原合成速度加快。当PCIII水平呈持续增高趋势时,提示慢性肝病患者病情恶化。IV型胶原是一种主要在血管、胆管内产生的构成基底膜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显示,肝纤维化早期即存在IV型胶原合成与沉积,致使在血清中LN水平增高,并参与肝窦毛细血管化构成[4]。LN是存在于内皮组织中的非胶原性结构糖蛋白,在正常机体中LN水平较低,当肝脏结构内存在慢性炎症损害时,LN迅速合成分泌并大量聚集于肝窦内。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是一项通过剪切波在肝脏内传递速度对肝组织硬度予以评判的检测技术,随着肝脏组织的硬度增大,传播速度即会加快,弹性数值随着增加,因此该技术可以作为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判方式[5]。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瞬时弹性成像扫描仪在检测肝硬度值方面的肝纤维化诊断准确率和敏感性均有所提高,因此在诊断方面,该技术能够使患者尽早确诊,以便为早期规范化治疗。
综上所述,肝脏硬度检测法与肝纤维化指标检查在肝纤维化的活动及肝损伤程度的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临床大样本、长期观察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转归提供良好前景的无创检测方案。
参考文献
[1]瞬时弹性成像仪检测肝脏硬度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10):659-662.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华内科杂志,2011,3(1):66-82.
[3]杨秉辉,任正刚.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135-135.
[4]李林,王望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PCIII、IV-C、LN、HA的表达[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08):64-67.
[5]林欣,尚国臣,齐翠花,等.利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对肝脏、脾脏硬度的测定及其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18,38(2):129-1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