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0 10:40: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8例,按随机平均对照原则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39例。传统组实施传统根治术治疗,改良组实施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改良组治疗有效率94.87%,高于传统组的64.10%,对比差异显著(P<0.05);改良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且淋巴结清除数量高于传统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5.13,低于传统组的20.51%;且改良组复发率2.56%,低于传统组的15.38%,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显著,可临床推广。

关键词: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肠癌;并发症;复发率

本文引用格式:李鐯澎,肖曙峰.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138,144.

0引言

结肠癌为常见恶性肿瘤疾病,生活习惯、饮食不规律等均是引发该病的重要因素,且多数患者患病后易产生淋巴结转移情况,经由手术治疗后易复发,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另有报道显示结肠癌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手术后淋巴结转移复发率高,患者生存质量低[1]。为进一步探讨有效的结肠癌患者手术治疗方法,本次对我院患者实施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现总结相关情况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平均对照原则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传统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39-76岁,平均(51.63±3.76)岁,Dukes分期:A期8例,B期17例,C期14例;改良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37-77岁,平均(51.69±3.74)岁,Dukes分期:A期9例,B期15例,C期15例。两组结肠癌患者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营养支持、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术前禁食,传统组实施传统根治手术治疗:取患者仰卧位,全麻后消毒铺巾,于腹直肌处切口,暴露右侧结肠并切开系膜,分离回结肠、结肠静脉右分支后结扎切断。切开结肠外侧腹膜后,行肝结肠韧带切开并分离结肠肝曲,后切开胃结肠韧带右部并分离横结肠右段,确保淋巴组织清除后关闭结肠系膜,最后关闭腹腔。

改良组实施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取患者仰卧位,行全身麻醉并做常规消毒铺巾,于患者右下腹正中位置取手术切口,于横结肠、回结肠末端位置结扎,包含肿瘤组织于封闭腔后于两端注入5-FU,分离大网膜至右段,并结扎右血管,清除淋巴结。于结肠根部下侧切开系膜,结扎系膜血管分支后切开侧壁腹膜,并沿小肠系膜行右筋膜剥离。切断横结肠、回肠后行结肠吻合,最后缝合。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量,记录两组并发症情况,随访1年统计淋巴结转移复发情况。手术治疗后患者各症状消失,恢复效果理想且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判定显效;治疗后症状部分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判定有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判定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处理数据,以(±s)表示变量数据,采取t检验;无序分类数据以(%)表示,采取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传统组治疗总有效率64.10%(25/39),改良组总有效率94.87%(37/39),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
 

2.2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改良组39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组;且改良组淋巴结清除数量多于传统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
 


2.3两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对比

传统组39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5例,吻合不佳2例,死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51%(8/39);改良组39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1例,吻合不佳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13%(2/39),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随访结果显示,传统组39例患者淋巴结转移复发6例,复发率15.38%(6/39);改良组39例患者复发1例,复发率2.56%(1/39),改良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低于传统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结肠癌为结肠黏膜上皮部位恶性肿瘤病变,该病多发于老年男性群体,且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明确诊断后病情已至中晚期,增加了手术治疗难度[2]。结肠切除术是当前临床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手术方法,但因右半结肠解剖结构复杂导致手术难度大,术中出血量多且风险高。另有报道称,手术治疗后淋巴结转移性复发是造成结肠癌手术治疗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选取合适的手术方法,有效清除肿瘤组织并减少淋巴结转移复发,是治疗和提升患者生存治疗的关键[3]。

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在实践中存在较大弊端,手术风险较高且受术中出血因素影响,不能有效清除第3站淋巴结,导致术后易复发。其次其采用先切开右结肠外腹膜并游离结肠、肿瘤体,后切断左侧相关血管及分支,不能实现自血管根部的结扎,易造成肿瘤细胞经由血液转移,进一步增加了复发风险[4]。右半结肠外切除术作为传统无瘤操作改良手术类型,将肿瘤区视为整体进行切除,并对局部血管及分支妥善处理,降低了术后转移复发的可能性[5]。

本次实施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结果显示,改良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传统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随访结果显示改良组复发率低于传统组,表明了同传统手术方法相比,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能够高效清除淋巴细胞,手术时间短且术中出血少,结合抗生素药物、维生素应用有效减少了患者术后感染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显著,可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并减少术后复发情况,可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俆晋,李强.结肠癌患者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24):1-3.
[2]王占峰.探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对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8):30-31.
[3]周昱,商莹,王宇,等.结肠癌患者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8,35(01):23-25.
[4]钱飞,徐欣,冯轲,等.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并顺行性淋巴结清扫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4):38-40.
[5]孙玉龙.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8):136-1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6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