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讨对妇科炎症感染患者采取不同微生物检验技术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的150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做研究分析,对上述患者阴道1/3侧壁的分泌物进行采集,并通过培养法(a组)、凝集法(B组)以及镜检法(c组)等方法检测念珠菌,比较和评估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检测准确情况。结果a组有86.0%的患者检测结果呈阳性,B组检测结果呈阳性者为82.0%,c组检测结果呈阳性者为80.0%,a、B、c三组的阳性检测率基本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培养法、凝集法或镜检法对妇科炎症感染患者做检测,三者均可有效检出阳性病例,检测准确性均较有保障,值得推荐。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技术;妇科;炎症感染;临床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洪美花,韩玲.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及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141,146.
0引言
妇科炎症感染属于临床的常见、多发疾病,常见妇科炎症感染包括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以及子宫内膜炎等。该类疾病的起因多与女性生殖系统的原菌群被某些因素扰乱,导致微病菌异常繁殖有关[1]。敏感抗生素对各种类型妇科炎症感染的治疗均有确切效果,但前提是需要尽早明确主要致病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药效的充分发挥[2-3]。目前临床可用于检测妇科炎症感染致病源的方法较多,如凝集法、培养法与镜检法等。为了解该三种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实施价值,本文就150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了研究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此次选择的150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均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到我院接受诊疗,主诉存在白带异常、外阴瘙痒等炎性感染症状,后证实为阴道炎感染;年龄最高53岁,最低22岁,平均(31.2±4.8)岁。患者近4周无抗生素使用史,无伴发其他生殖系统疾病,且入组研究前均已在相关文件上签署姓名。
1.2方法
150例患者在接受研究前2 d均未进行性生活,标本通过port.A-cd进行采集,于仰卧体位下经阴道1/3侧壁采集分泌物3份,并按相应的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检测。A组予以培养法检测,采集标本后,将标本置于沙保罗培养基上,于35℃环境下培养1周,若此期间有真菌繁殖,提示标本呈阳性,反之为阴性。B组予以凝集法检测,标本在采集后使用装有软琼脂的试管存放,并置于零下40℃的冰箱内,尽早(不超过24 h)接种。通过肉眼对标本进行观察,以是否出现紫色样凝集颗粒为依据,判断标本的阳性或阴性。C组在镜检法下完成微生物检测操作,完成标本的采集后,及时将其制成涂片,同时在涂片上滴2滴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钾(KOH)溶液,待KOH溶液与涂片完全混匀,再利用显微镜对标本的菌丝、假菌丝等形成情况进行观察与判断,若出现上述情况,可判断标本为阳性;若未有菌丝或假菌丝等出现,则说明标本为阴性。
1.3数据分析方法
研究数据的处理由软件SPSS 20.0执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准,说明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有86.0%的患者检测结果呈阳性,B组检测结果呈阳性者为82.0%,C组检测结果呈阳性者为80.0%,A、B、C三组的阳性检测率基本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一项关于中国妇女感染妇科炎症的调查显示,近年我国女性罹患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感染的概率逐年不断攀升,尤其是已婚女性,其发生妇科炎症感染的概率普遍更高[4]。造成妇科炎症感染的首要原因多与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女性患者在抵抗力减弱或泌尿生殖道微环境改变的情况下,极易由于念珠菌的侵袭而诱发各种感染[5]。另有资料指出,仅个别男性龟头炎的发生是由原发病引起,大部分男性龟头炎是因配偶感染念珠菌后通过性传播所造成[6]。因此,重视对妇科炎症感染的及时、准确检测与治疗,在预防上述疾病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极为关键。
现阶段临床针对各种类型妇科炎症感染的检测主要依赖于凝集法、镜检法等微生物检验技术。其中凝集法是近年才逐渐在临床上使用的一种检验技术,其推广时间不及镜检法与培养法长,但在检测念珠菌感染方面同样具有高度的准确性,能够依据念珠菌的抗体特性,借助凝集试剂使念珠菌自行凝集为紫色样小颗粒,从而方便肉眼观察,整个检测过程既简便,用时又短,在普通医疗机构的开展非常适合。培养法在微生物检验技术中属于耗时最长的一种,同时还可能因传代培养次数过多而降低阳性检出率,进而影响到临床诊疗工作[7],但采取培养法检测,其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有效鉴别菌种,这对于临床实施药敏试验非常有帮助,因此成为了公认检验真菌感染的一个“金标准”。至于镜检法,该检测技术在检测念珠菌方面也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兼具操作简便、检测费用低、方便保存等特点,但检测过程中,若KOH溶液未完全溶解细胞,往往会导致标本呈假阳性或假阴性,使检验结果无法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的依据[8]。
此次通过对150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做研究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妇科炎症感染中的应用均有较高的准确性,其中A组阳性检测率为86.0%,B组阳性检测率为82.0%,C组阳性检测率为80.0%,三组的阳性检测率略有高低,但并无显著差异,与上述文献看法均有一致性。综上说明,采取培养法、凝集法或镜检法对妇科炎症感染患者做检测均适合,三者的检测准确性均较有保障,值得推荐;但实际应用时,还需充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必要时给予联合检测,以互补不足、发挥优势,进一步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Axelrad JE,Joelson A,Nobel YR,et al.Enteric Infection in Relapse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The Utility of Stool Microbial PCR Testing[J].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2017,23(6):1034.
[2]俞桂秀.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3):213-214.
[3]季楠.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与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7):64.
[4]姜秋慧.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9):121-122.
[5]周芹.妇科炎症感染中几种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8):130.
[6]Balato G,Franceschini V,Ascione T,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 synovial fluid,blood markers,and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in chronic knee prosthetic infections[J].Archives of Orthopaedic&Trauma Surgery,2017,138(2):1-7.
[7]赵大龙.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5(14):2055-2056.
[8]李滨.探讨妇科炎症感染中几种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9):36-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