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9 11:40: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12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60例,分别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15.00%,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用于硬核白内障治疗中能够改善角膜散光,减少并发症,有良好应用价值。

关键词: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徐芸华,赵敏.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68+70.

0引言

白内障是老年人群多发的一类眼部疾病,硬核白内障是主要类型。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会出现视物不清、视力衰退,甚至会导致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手术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重要方法,以往超声乳化手术是常用术式,当前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逐渐有了广泛应用,本研究选取120例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为对象,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应用价值。

\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中收治的12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在48-72岁,平均(61.28±7.36)岁;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至48-74岁,平均(60.59±7.14)岁。全部患者均排除同时伴有其他眼病,2组年龄、性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术前均完成血糖、肝功、肾功、胸透、心电图检查,术前3天利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每天4次;术前进行泪道常规冲洗,术前一天进行泪道以及眼结膜囊冲洗,进行5次左右散瞳处理。两组均通过4 mL 2%利多卡因实施球周浸润麻醉,用药后对眼球进行持续5分钟的压迫,帮助眼压下降。观察组手术中放好开睑器后向上进行直肌牵引缝线,结膜瓣制作基底为穹窿部,经烧灼方式止血,在角巩膜缘后2 mm位置做一个反眉形切口,至巩膜一半厚度,借助新月形板层刀做一个巩膜隧道,至透明角膜内0.5 mm的梯形隧道切口,保持外口小、内口大,外口长度在6 mm,进行前房穿刺,将粘弹剂注入后实施环形撕囊,并将粘弹剂注入晶体前后表面,通过灌注式晶体圈套器将晶状体托出。通过双管吸针头进行晶体皮质的冲吸,将透明质酸钠注入前房中以及囊袋中,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将前房中残存的粘弹剂吸净,通过缝合线进行切口缝合,使眼压恢复,局部涂抹地塞米松妥布霉素眼膏,术眼包扎,结束手术。对照组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囊袋中植入人工晶状态,对前房中残留的粘弹剂进行注吸,其他操作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分别在手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测定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比较两组术后角膜水肿、后囊膜破裂、前房出血、角膜切口灼伤各类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 22.0分析结果,(±s)表示角膜散光度,[n(%)]表示并发症发生率,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对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0%,P<0.05,见表1。


\
 
2.2角膜散光度。观察组术前角膜散光度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散光度测定结果与组内术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
 

3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外伤、遗传、营养不良都是硬核白内障发生的影响因素,且可能是不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受上述因素影响晶体会出现代谢异常,或者有退行性老化表现,进而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形成硬核白内障。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一直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主要术式,虽有良好效果,不过因为损伤明显,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2]。对于硬核白内障患者,为了保证角膜透明度,必须保护好角膜内皮细胞,所以在手术期间必须防止损伤内皮细胞,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视力的恢复[3]。本研究应用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摘除晶状体核时不需要反复操作前房,所以可以避免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实现角膜的有效保护,因而患者术后视力能够有更明显改善[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0%,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较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用于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能够更明显改善视力,提升手术安全性,有良好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袁霞.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对硬核白内障的效果对比[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05):575-577.
[2]钟小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小瞳孔硬核白内障的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3):390-391.
[3]杨洪生,夏侯梨,晏思珍.无缝线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02):137-139.
[4]崔健怡,胡水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3):60-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59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