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发生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不孕症患者为对象,均采用促排卵方式治疗,分析不孕类型、不孕年限及促排卵治疗次数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结果研究可知,原发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34.92%,继发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为29.41%,两组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年限2年以下、3-5年及6年以上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分别为54.54%,33.33%及31.11%,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做过1-2次促排卵治疗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为28.07%,明显低于做过3次以上促排卵治疗的患者52.17%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P<0.05)。结论促排卵治疗次数较多会增加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临床需要加以重视,采用相应的措施,减少对女性身体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不孕症;促排卵;子宫内膜息肉;发生
本文引用格式:朱春华.分析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发生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117+119.
0引言
排卵障碍临床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即功能性排卵障碍及器质性排卵障碍,单纯由排卵障碍导致的不孕不育,可采用促排卵的方式加以治疗,采用促排卵的药物诱发排卵,大部分患者可顺利妊娠[1]。促排卵的药物主要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不同部位,从而达到排卵的目的。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依赖激素的疾病,病灶位置主要在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对患者实施促排卵治疗是否会对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产生影响,国外尚无相关报道。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进步及临床对该种疾病研究的加深,对患者实施促排卵治疗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经过多次促排卵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明显增高[2]。下面以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不孕症患者为对象,均采用促排卵方式治疗,分析不孕类型、不孕年限及促排卵治疗次数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具体研究内容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不孕症患者,选自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其中最小患者24.8岁,最大患者45.8岁,平均(31.210±3.28)岁。患者具采用促排卵方式治疗,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异常回声,于门诊行宫腔镜检查。排除进行促排卵治疗前,患者通过超声检查已显示子宫内膜异常回声。
1.2研究方法。分析不孕类型、不孕年限及促排卵治疗次数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系统,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不孕类型、不孕年限及促排卵治疗次数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行χ2检验,当P<0.05表示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不同不孕类型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结果。研究可知,原发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34.92%,继发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为29.41%,两组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对比不孕年限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结果。不孕年限2年以下、3-5年及6年以上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分别为54.54%,33.33%及31.11%,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3对比不同促排卵治疗次数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结果。做过1-2次促排卵治疗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为28.07%,明显低于做过3次以上促排卵治疗的患者52.17%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P<0.05),详见表3。
3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的良性结节性隆起,主要发生在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伴有纤维化厚壁血管,疾病的形成与雌孕激素及位于内膜上受体的平衡、内膜细胞基因得以改变等因素有关,此种疾病为激素依赖性疾病。临床研究得知,该种疾病的发生与雌激素受体的高表达及孕激素受体的低表达存在较大关联。据有效数据统计得知,我国不孕症患者的发生率在10%-15%之间,不孕症临床将其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种,患者受孕几率虽低,但能通过治疗的方式提高受孕率,达到怀孕的目的[3]。不孕症患者常采用促排卵方式提高受孕率,促排卵的药物主要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其为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但随着临床对该种疾病研究的深入,发现促排卵药物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4]。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的一种表现,临床研究发现,45%的育龄女性与35%的绝经女性并无明显症状,但少部分仍有恶性病变的风险。尤其对育龄女性而言,子宫内膜息肉会引发不孕不育情况的发生,使得患者难以受孕,采用人工受孕的患者,息肉的出现会干扰胚胎着床[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与不同不孕类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且与不同不孕年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不孕类型及不孕年限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无关联。而通过表3可知,促排卵治疗次数与子宫内膜息肉存在一定关联,促排卵治疗次数越多,患者子宫内膜息发生率越高。由于子宫内膜长时间处于高雌激素水平,使得子宫内膜息发生率得以增加,对女性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目前针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对于直径小于10 mm的患者,临床倾向于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不推荐使用药物。对于绝经后出现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临床一般将其切除,宫腔镜切除术是其常用的手术方式,尤其是患有息肉导致其不孕不育的患者,手术切除能提高受孕率[6-10]。
综上所述,促排卵治疗次数较多会增加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临床需要加以重视,采用相应的措施,减少对女性身体健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慕白,吕莹,吴效科.子宫内膜息肉对不孕患者的影响[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7,89(05):103-106.
[2]王利群,李萌,卢美松.控制性超促排卵中新发子宫内膜息肉的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62(8):78-79.
[3]李悦,赵慧,黄冰玉.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41(3):45-46.
[4]王利群,李萌,卢美松.控制性超促排卵中新发子宫内膜息肉的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56(8):78-79.
[5]许思娟,倪亚莉,张红红.控制性超促排卵刺激中子宫内膜息肉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2016,36(2):152-155.
[6]张扬.控制性超促排卵影响子宫内膜接受性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8,30(5):295-298.
[7]陈静鸽.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4(34):17-18.
[8]高青翠.不孕症患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4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6(5):70-71.
[9]乔攀峰.宫腔镜诊治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6):3179-3179.
[10] 李懋,马媛,梁新新,等.官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IVF/ICSI助孕胚胎移植时机的多元回归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18,27(12):31-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