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判产孕妇实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产妇妊娠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结合产孕妇入院编号进行分组,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撷取的140例产孕妇,分为研究组、参照组,两组人数相同均为70例。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参照组之上实行心理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8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1.43%,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护理前,研究组和参照组产孕妇心理评分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产孕妇心理评分实行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产后2 h出血量、平均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性均存在,P<0.05。结论产孕妇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产妇的负性心理。同时,能减少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产程时间。
关键词:产孕妇;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效果;产妇妊娠结果;影响
本文引用格式:张春香.对产孕妇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及对产妇妊娠结果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303+305.
0引言
分娩,即为胎儿脱离母体,成为独立个体的时期、过程。分娩的过程分为三个产程,即为第一产程,宫口扩张期;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因分娩的过程中,产孕妇易于产生不同程度负性心理情绪,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所以会对母婴的生命健康、妊娠结果,构成直接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相关资料。根据产孕妇入院编号分组,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所撷取140例产孕妇,分为研究组及参照组,各(n=70)。研究组年龄在22-40岁,平均(31.7±2.3)岁。包括初产妇、经产妇各42例、28例。参照组年龄在25-37岁,平均(31.5±2.1)岁。包括初产妇40例、经产妇30例。研究组及参照组的产孕妇临床数据信息相比较,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纳入标准: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者、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者[1]。排除标准:免疫功能障碍者、精神障碍者、沟通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
1.2方法。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措施,予以心理疏导、药物指导,并告知产妇分娩过程中需要配合事项。研究组在参照组之上,实行心理护理措施。①健康宣教,入院后对产妇家庭情况、文化程度予以了解,结合产妇的具体状况,采取适宜的沟通方式,为产妇、产妇家属讲解分娩方面知识、注意事项等,使产妇了解自然分娩、剖宫产的优势和不足,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临床相关工作。此外,可通过视频、图片不同方式,帮助产妇对分娩流程、需要注意事项加以了解。②心理疏导,主动和产妇、产妇家属沟通,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教会产妇冥想的方法,告知产妇保持身心放松的状态冥想,集中注意力并合理调节呼吸频率,以此消除产妇的焦虑、抑郁、不安等心理情绪。取产妇仰卧位,在闭目的状态下,为产妇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对产妇呼吸状况进行指导,避免受到外界因素所影响,每次时间控制在15 min左右。③肌肉训练方法,为产妇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取其半卧位,保持身心放松的状态,肌肉为绷紧状态如此反复,每次保持时间为15 s,然后放松数秒后继续。④产妇家属沟通工作,积极和产妇家属沟通,为其讲解分娩知识,叮嘱产妇家属平时多抽时间陪伴产妇,以便给予产妇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支持,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及压力,树立顺利完成分娩的自信。
1.3观察项目。对比两组产孕妇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心理评分,以及临床相关指标(产后2 h出血量、平均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利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判产妇、产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分≥90分,十分满意;护理满意度评分≥60分且<90分,满意;护理满意度评分<60分,不满意。十分满意、满意之和/100%=护理满意度。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产妇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评分。SAS评分<50分,正常;SAS评分≥50分,阳性。SDS评分<53分,正常;SDS评分≥53分,阳性。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全部数据,均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计数资料率%、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均予以χ2统计检验;计量资料均数差(±s)、两组护理前、后心理评分和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均予以t实行统计学检验。对比数据为P<0.05时,即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参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存在,P<0.05,如表1。
2.2研究组和参照组在临床相关指标方面的对比。两组产后2h出血量、平均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较,差异性均突出,P<0.05,如表2。
2.3研究组和参照组在护理前、后心理评分方面的对比。护理前,两组产孕妇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上述指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性均显著,P<0.05,如表3。
3讨论
产孕妇需要接受妊娠期、分娩期两个时期,为正常生理现象,角色经女性——母亲转变。因转变的过程,容易受到外界因素、自身因素所影响,所以严重情况会危及到产妇的生活质量、母婴结局。针对于此,建议实行护理干预,以此关注产妇的生理、心理,及早消除并改善产妇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确保母婴的身体健康。护理人员可通过积极的沟通,对产妇心理状态、产妇家属心理状态加以了解,从而使产妇感受到被尊重、理解,改善自身不良心理情绪[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产孕妇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佳,可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产妇的妊娠结果。
参考文献
[1]孙品妍,何冰,黄爱贞,等.心理护理干预在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1):100-103.
[2]杨凡.自我效能干预对高龄产妇妊娠结局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1):40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