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时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7 10:38: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时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对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防治凝血功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生产后出现产后大出血的患者180例,患者的产前凝血功能、血常规比较无差异,将1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按照输入新鲜冰冻血浆(ffP)和红细胞(rBc)的比例分为低血浆组(ffP:rBc=1:2.5)、中血浆组(ffP:rBc=1:1)和高血浆组(ffP:rBc=1.5:1),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输血后24 h的凝血功能和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三组患者的悬浮rBc和冷沉淀输入量无明显差异;大量输血24 h后,低血浆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bg)含量降低,中血浆组和高血浆组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三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及血红蛋白(Hb)均降低,中血浆组优于低血浆组和高血浆组;三组患者在24 h内输注的rBc和冷沉淀的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产后大出血患者输血时,血浆(ffP)和红细胞(rBc)的比例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以1:1的比例输注,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还能有效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输血;血浆;红细胞

本文引用格式:王旭.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时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78-79.

0引言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产妇的出血量超过500 mL,80%发生在产后2 h内。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1]。目前,临床对于产后出血的治疗措施是以积极止血的同时进行输血为主[2]。经临床实践表明,恰当的输血有助于改善或者避免休克,进行有效的组织灌注,缓解组织细胞氧供,而不恰当的输血可降低患者的血容量,减少血小板,稀释凝血因子,严重者会引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而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因此,合理输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探讨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时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对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现将我院收治的18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1一般资料

抽取的180例产后出血的患者均经临床明确产后出血的诊断,出血量≥1500 mL,超过血容量的25%,符合大量输血的治疗标准[4],排除了患有凝血障碍者、慢性肝脏疾病病史者、肝功能检查异常者、各种原因所致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者。患者年龄25~45岁,平均38岁;初产妇85例,经产妇9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眼花、出冷汗、呼吸困难及心动过速等。

2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取补充血容量、预防感染、纠正酸中毒等常规救治措施。使用戴安娜血型仪鉴定患者血型,而后再采取盐水配血法或凝聚胺配血法对患者血液与供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在确保输血安全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输注血浆及红细胞治疗。低血浆组(FFP:RBC=1:2.5)、中血浆组(FFP:RBC=1:1)和高血浆组(FFP:RBC=1.5:1),输血后每隔2 h为患者检测1次血常规指标与凝血功能指标,以对输血方案进行相应调整,对于体内血小板(Plt)<50×109/L的患者给予1个治疗量的PLT,对于纤维原蛋白(Fbg)<1 g/L的患者给予10 U冷沉淀。

3结果

三组患者的悬浮RBC和冷沉淀输入量无明显差异,见表1;大量输血24 h后,低血浆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bg)含量降低,中血浆组和高血浆组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三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及血红蛋白(Hb)均降低,中血浆组优于低血浆组和高血浆组;三组患者在24 h内输注的RBC和冷沉淀的量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


4讨论

临床实践表明,在产后出血等各种急性失血的治疗中,采用经多条静脉同时输血或经深静脉输血或使用加压输血装置进行大量输血的方式[5],即:一次输血量>2500 mL,或3 h输血达患者总血容量的50%,或24 h内输血达到患者的全身总血容量,或24 h输注的红细胞>40 U,或输血速度超过100 mL/min,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6]。但是大量输血时一定要注意合理搭配血液成分,联合应用晶体和胶体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会有可能出现血液稀释性低凝,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7]。

以往,临床认为治疗产后出血等大量出血时,为维持机体的胶体渗透压和正常的凝血功能,输入全血是最佳的复苏方法,但是输入全血不仅不利于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具有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传播风险高等缺点,因此,成分输血在临床中逐渐取代全血输注。临床研究显示,控制好红细胞与血浆的比例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8]。产后大出血时,流失的大量全血中的红细胞在体外补充的晶体液或胶体液中无法得到改善,红细胞的减少会造成缺氧和组织代谢紊乱、酸中毒,及时输注一定量的红细胞可有效地提高带氧能力,因此产后出血输血首选红细胞。血浆中包含着所有的凝血因子,其中的凝血因子Ⅷ是参与血液凝固的各蛋白质组分,凝血因子Ⅴ在抗凝、促凝途径中具有多重功能,产后大出血时及时输注血浆成分有助于改善出血情况,增强凝血功能。但是,如果输注的血浆比例过高,会出现患者对血浆蛋白过敏现象,极易引发急性肺损伤等输血相关并发症。临床实践及本组资料统计显示,在产后大出血的成分输血治疗中,将血浆与红细胞按1:1的比例输注补给,不但可有助于改善凝血指标,减缓血红蛋白与血小板下降,还能有效地降低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产后大出血患者输血时,血浆(FFP)和红细胞(RBC)的比例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以1:1的比例输注,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还能有效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小华,程蔚蔚.孕晚期部分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检测对低危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J].检验医学,2013,28(6):492-495.
[2]伍少莹,刘慧姝.产后出血救治中大量输血方案[J].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4,3(4):236-239.
[3]焦风琴,王兰兰.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时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J].中国妇幼保健,2018,32(12):2710-2711.
[4]韩驰.血浆与浓缩红细胞的比例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6):836-837.
[5]郭亚丽.限制性液体复苏结合成分输血在抢救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0):1367-1368.
[6]朱正洪,苏简文,陈丽娟,等.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7):1863-1865.
[7]刘桂芳,金勇,夏和凤.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治疗时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6,42(14):1579-1580.
[8]陈瑞.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治疗时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12):1355-13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3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