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彩超检查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诊断价值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7 09:51: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彩超检查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从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病患者,对4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病患者行超声检查,并与组织病理学比较。结果以病理学为金标准,40例患者中,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2.50%,7例误诊,误诊率17.50%。其中结节肿块型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42.86%,片状回声型的为84.62%,弥散型的为95.00%。结论彩超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有一定诊断价值。

关键词:彩超;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

本文引用格式:袁春苗.彩超检查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184+186.

0引言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临床少见的慢性炎症性乳腺疾病,主要侵犯乳腺小叶,在女性良性乳腺疾病者大约占1.8%[1]。其发生原因多与自身免疫性炎症、乳汁淤积等有关[2],具体原因尚不明确。该病进展迅速,波及范围广,容易导致乳房外观破溃等现象。由于早期病变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容易误诊为乳腺增生、乳腺癌而导致手术治疗。早期明确诊断对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彩超检查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从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39岁,平均(31.24±3.48)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术前均行彩超检查。

1.2方法。采用GELOGIQ E9型、HIVISION 900型彩超,设置探头频率5-12 MHz,对双侧乳腺的乳头中心区及边缘区行多切面扫查,确定病灶位置、大小、钙化情况、内部回声、窦道、后方回声、腋下淋巴结情况等。血流信号按Adler半定量法分级。超声分型根据文献分为弥散型、结节型、片状回声型。

2结果

2.1临床表现。40例患者中,无痛性乳腺肿块11例,乳腺肿块伴疼痛19例,伴破溃流脓6例,乳头溢液1例,乳腺肿痛3例;均有生育史,1例未哺乳,39例停止哺乳4个月-7年,31例伴有同侧淋巴结增大,合并脓肿7例,皮肤瘘管形成3例。

2.2病灶数目、大小。单发病灶28例(70.00%),2个病灶7例(10.00%),3个病灶5例(20.00%);发病部位位于左侧乳腺19例、右侧21例。

2.3超声表现。结节肿块型7例,片状回声型13例,弥散型20例,见表1。


\
 


2.4超声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以病理学为金标准,40例患者中,超声诊断符合的33例,诊断符合率为82.50%,7例误诊,误诊率17.50%。其中7例结节肿块型中,超声诊断准确的3例,诊断符合率为42.86%,误诊4例,其中误诊为乳腺癌2例,误诊为乳腺纤维腺瘤、增生结节各1例;13例片状回声型中,超声诊断准确的11例,诊断符合率为84.62%,误诊2例,误诊为乳腺癌、增生结节各1例;20例弥散型中,超声诊断准确的19例,诊断符合率为95.00%,1例误诊为浆细胞性乳腺炎。

3讨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多见于育龄期妇女,有近期哺乳史,本组40例患者中,39例停止哺乳4个月至7年,常单侧发病,本组占70%,也可双侧受累。临床表现以乳腺肿块、疼痛、乳腺破溃、淋巴结增大等为主要表现。以单发病灶多见,病灶大小不等。

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表现多变,分为结节型、片状回声型、弥散型,其中弥散型病灶范围较大,结节型病灶直径相对较小。三种类型是疾病发展或转归的不同时期的表现。初期表现多为结节肿块型,多为低回声肿块,且形态不规则,血供较少;片状回声型多表现片状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后方回声增强,血供较少,少数病例有窦道;弥散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大片状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边界不清,后方回声增强,血供增多,多数有窦道。以病理学为金标准,40例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2.50%,低于屈婷婷[3]报道的85%的诊断符合率。40例患者中,以结节肿块型的诊断符合率较低,仅为42.86%,4例误诊,分别误诊为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和增生结节。肉芽肿性乳腺炎早期超声表现特异性不强,容易误诊。随着疾病进展,诊断符合率逐渐增高,片状回声型的诊断符合率为84.62%,而弥散型的达到95.00%。肉芽肿性乳腺炎早期容易被误诊为乳腺癌,典型的乳腺癌的超声表现为,癌肿块边缘角状突起多表现为小分叶、毛刺状,无回声区多存在癌肿块内,形态较规则,肿块内部多见强回声的小钙化灶回声,癌肿块的纵横径之比多大于1。而肉芽肿性乳腺炎多表现为不规则低回声区,其中弥散型回声区之间由窦道相通,其纵横比<1,病灶内无钙化,可作为乳腺癌的重要鉴别指标[4-5]。肉芽肿性乳腺炎还应与浆细胞性乳腺炎、脂肪坏死、结节病、真菌病等进行鉴别。

总之,肉芽肿性乳腺炎发病率较低,由于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导致误诊率较高。其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团块,内部有窦管形成等。超声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了解其超声表现,结合临床特点、母乳喂养史等与其他乳腺疾病相鉴别,必要时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提高该病的检出率,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叶旭,陈小霜,黄丹凤,等.超声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6,25(9):790-794.
[2]陈铃,刘桂连,张建兴.彩超对不同分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7,33(3):213-215.
[3]屈婷婷.超声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8,24(13):112-114.
[4]吴恢升,伍建春,郑昶,等.12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23(2):225-228.
[5]吴颢.超声在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6):26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36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