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疾病治疗中静脉输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药液本身存在大量的不溶性微粒,微粒一旦进入到人体后,即对人体存在潜在及长期的危害性,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本文深入总结及分析静脉输液过程中产生微粒的原因,并就预防措施进行探究。提出的意见建议仅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静脉输液;微粒;原因;预防
本文引用格式:陈炽.安全输液护理思路[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38-39.
0引言
在现代临床治疗中,静脉输液是最为常见的重要应用手段及方法。临床上所指微粒又称为异物,即直径在50m以下、非水溶性的、那些外来的微小颗粒杂质。通常情况下,人眼所能分辨的微粒直径在50m以下。微生物是一种具有特殊致病作用的微粒物质。通过临床药学研究发现,有大量不溶性微粒存在于药液之中,该类不溶性微粒经静脉输注进入人体后,对人体存在潜在及长期的危害性,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深入总结及分析静脉输液过程中产生微粒的原因,并就预防措施进行探究。
1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性分析
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性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①红细胞聚在微粒上引起静脉炎或血栓形成。②直接阻塞血管诱发局部组织水肿和缺血。③某些微粒刺激组织而产生炎症性肿块。④滞留在肺部由巨噬细胞增殖和包围形成肉芽肿。⑤引起过敏反应和热源反应。⑥微粒碰撞血小板,致使血小板减少,严重时甚至造成出血。
2常见输液工具及用前检查方法
临床所用输液穿刺工具主要有输液器、植入式输液港、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外周静脉短导管(留置针)、头皮钢针等。护理人员在使用这些输液穿刺工具前,首先需严格检查其有效期及包装的完整性;其次再用两手轻挤外包装袋,看其是否漏气,若外包装袋不能鼓起,则说明其可能漏气,存在被污染的可能性,不可再使用。
3正确选择输液用具方法
①植入式输液港是一种可以长期留置体内及植入皮下的静脉输液装置,其建立输液通道要通过使用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即可,依靠局部大流量、高流速的血液迅速将药物稀释和播散,直接将各种药物输送到中心静脉处,以防止刺激性药物损伤静脉。全自动注药泵通过连续、精确方式,以设定的容量为患者进行输液,其持续输注给药的误差率较低,仅为<10%。②PICC导管利于避免颈部和胸部穿刺所引发的严重气胸及血胸并发症,减少患者因频繁静脉穿刺而产生的痛苦,使得外周静脉得以保护,且具有较多应用优势,如使用方便,可在患者床旁插管;保留时间长,最长可留置1年;CVC感染发生率较低,一般为<3%。该种方法适用于慢性病需长期输液者以及医院、社区医疗、家庭病床。③CVC径较粗,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插入导管相对较短、血流量大、血流速度快、不受输入液浓度与pH值的限制等优点,因此,该种方式对血管壁的刺激较小,血管的并发症少,被广泛应用于测定中心静脉压、大量输血、化疗药物、输入静脉高营养及补液。④对于治疗时间小于49d而大于7d的静脉输液治疗患者、外周静脉条件较差的患者以及等渗或接近等渗药物的患者,多采用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输注低刺激性药物。⑤留置针适用于输全血或血液制品、输液量较多、输液时间长的患者;但输入渗透压>600 mosm/L的液体、pH低于5高于9的液体或药物、胃肠外营养液、发疱剂及刺激性药物时,禁止使用外周静脉短导管(留置针)[1-3]。⑥头皮钢针适用于输注刺激性小的药物或溶液;输液时间在3d内、输液治疗<4h、输液量少的患者。
4全密闭输液系统应用方法
临床静脉输液治疗目前已全部采用软袋装全密闭输液系统,即第8代输液系统。由于软袋液体的袋壁可通过空气压力被压瘪,使得袋壁塌陷,在大气压力下,袋内全部液体可经密闭的输液管路输液给病人。全密闭输液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程度。主要表现在,全密闭输液无需使用进气通路,起到了切断传播途径的作用,从而彻底避免外界空气对输液的污染,杜绝了医源感染,确保患者使用的安全性。
5安全管理药物配置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控制微粒污染。坚持溶液现用现配,由此杜绝了细菌的生长。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实际操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操作规程。①不得使用包装已出现破损、失效及霉变的产品。②无菌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为20-50 cm,距天花板高度为50 cm,离墙面距离为5-10 cm。③确保良好的手卫生,来自皮肤的致病菌是感染的主要来源,可以使用无水的免洗手消毒液,也可通过流动水或使用抗菌皂充分清洗手部。④在配置液体和药物之前,首先需对药物的相容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解,明确药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依据药典及药物配伍禁忌标准执行。
7严格控制微粒污染
改进安瓿的切割和消毒[4]。药液的正确抽吸方法可有效地减少微粒。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可有效地减少微粒[5,6]。
8选择输液管要求
目前临床使用的普通输液器,多为纤维素滤膜的药液过滤器,其无法进行精确的孔径分级,在使用过程中,一旦超过一定量,或遇酸遇碱后,则会由于纤维脱落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导致自污染产生。主要是滤除药液中对于直径<15m的微粒几乎没有截留作用,且药液中<10m的微粒占98%左右,因此,无法避免输液不良反应及输液远期影响。精密输液器其过滤介质结构为双层,输液过滤介质在5m左右,具有过滤精度高,纳污能力强,不溶性微粒滤过率达95%,有效降低药物吸附率,提高静脉输液的纯度,将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造成有危害有效控制在最低程度[7],从而减少微粒进入人体,减少了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对血管的刺激和损伤。
9皮肤消毒护理措施
对于穿刺部位需加强护理干预,以此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常用皮肤消毒剂主要有75%酒精、2%氯己定以及碘伏等。临床应表明,留置后静脉炎的发生与静脉穿刺处皮肤消毒效果有直接关系。
10穿刺、置管
护士应选择合适的血管,良好的周围静脉充盈度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关键,而握手式输液穿刺时,患者的心理状态相对较为放松,此时患者静脉易充盈,手背部皮肤平坦且不过紧,易于行穿刺。经临床研究提示,行穿刺时,若将输液器调节开关放置于过滤器24 cm以上,则针头进血管后极易回血,利于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应用5号静脉输液针输液时,穿刺一次成功率可高达98.7%,且能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损伤局部血管组织较小,且拔针后局部瘀血青紫较少。
11管道维护措施
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血管内的导管进行冲洗,为确保导管通畅,需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液,可见,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是冲管及封管。输液指南提示:①PICC导管的封管需使用>l0mL的注射器给予其脉冲式正压封管。②PICC导管冲、封管需遵循SASH原则,即:S-生理盐水;A-药物注射;H-肝素盐水;冲管以生理盐水,封管以101100 U/mL稀释肝素盐水,封管液量是导管加辅助延长管容积的2倍。③静脉留置针最好采取原液输液器封管法封管或者选用5 mL生理盐水经注射器封管。
12拔针管理
按压时间:曾龙英有关研究也显示[8]:其皮下出血的比例与不同的按压时间相关,皮下出血的发生率,<l min时为11.4%,≥1 min为5.6%,2-3 min为2.7%。考虑到正常人出血时间通常为3 min,而其凝血时间为3-5 min,因此,建议静脉输液拔针后,需按压时间为3-5 min。临床按压方式,经临床实践提示[9,10]:静脉输液完毕后,较之于先棉签按压后拔针方式,先拔针后棉签按压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因拔针而引起的疼痛反应,且患者针眼处出血及血管周围淤血现象明显更低,两种方式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按压面积[11,12]:应用平行棉签按压法按压棉签时,使得棉签与血管平行,致使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受力,由此使得皮肤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情况减少。
13提升护理人员的输液安全意识及执行能力
在输液护理的整个过程中,不安全隐患时刻存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务必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及安全管理意识,注意防范安全风险。主要措施:①设立输液巡视卡;②加强健康知识宣教;③设立醒目的护理安全标识等。
14结论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治疗及护理质量与患者病症痊愈时间直接相关。为提高输液治疗护理的安全性,护理人员需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及职业安全防护意识,通过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输液治疗的依从性,从而确保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翻译.2002
[2]杨红梅,张振强.病理生理学,第7版[M].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付艳红,路凤清.控制输液微粒的有效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学,2008,3(32):159-160.
[5]苏素红,王雅萍,张秀霞,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输液微粒危害的控制[J].海峡药学,2010,1(22):25-26.
[6]张晓乐,赵蕊,黄志文,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现代医院药学[J].中国药学杂志,2004,1(39):70-71.
[7]张鲜利,张红军,付敏.精密过滤输液器用于临床静脉输液安全探讨[J].医疗装备,2009,22(9):55-56.
[8]曾龙英.2种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04,18(1):155.156.
[9]郑碧英,阮钦如.静脉穿刺后按压方法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1999,21(3):110.
[10]李宝军,关小宏.防止输液拔针后局部出血嵌斑新法[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7):54.
[11]李晓惠,黄小梅.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1-3.
[12]胡娅玲.急诊静脉输液正确拔针后按压方法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1):111-1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