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HIV合并盆腔脓肿的快速诊断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2013~2019年在我院因HIV感染和艾滋病合并盆腔脓肿而住院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术后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后,HIV感染患者病情稳定后采用HAART治疗。过去接受过HAART治疗的患者继续接受原方案的HAART治疗。4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急诊手术,术后引流、抗感染治疗、病情稳定后HAART治疗是治疗和避免盆腔脓肿复发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艾滋病;盆腔脓肿;临床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帕丽旦木·阿布力克木.艾滋病合并盆腔脓肿40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106-107.
0引言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当今对社会危害极大的一中疾病,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HIV将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从而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导致死亡[1]。
盆腔脓肿包括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卵巢脓肿,以及急性腹膜炎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所至的盆腔脓肿。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容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等,根据病情由于症状各异,患者就诊时往往延迟,诊断方法较多但是误诊率较高[2]。感染性手术治疗,清楚盆腔炎性包块是治疗盆腔脓肿的常用手段。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妇女中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感染,由于患者抵抗力下降,盆腔炎症容易发展为脓肿。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40例HIV感染和艾滋病合并盆腔脓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2019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HIV感染和艾滋病合并盆腔脓肿患者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25~45岁,平均35岁,均有性生活史,其中经产妇30例,未产妇10例;剖宫产史12例,异位妊娠病史6例。HIV感染盆腔脓肿患者17例,年龄25~39岁,平均30岁,均有性生活史,其中经产妇10例,未产妇7例;剖宫产史10例,异位妊娠病史1例。艾滋病盆腔脓肿患者23例,年龄25~44岁,平均34岁,均有性生活史,其中经产妇10例,未产妇13例;剖宫产史7例,异位妊娠病史3例。HIV感染组与艾滋病组患者年龄,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均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有创检查,手术探查等明确诊断,其中5例超声引导下腹部穿刺,10例急诊剖腹探查术,25例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1.2诊断标准
盆腔脓肿诊断标准:(1)高热、恶心、乏力、纳差、单侧或双侧下腹部坠胀疼痛不适;(2)下腹部压痛,宫颈举痛,子宫附件硬结节,子宫及双侧附件可触及明显包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有触痛;(3)白细胞计数增高,超声,盆腔核磁发现盆腔包块不规则增厚内回声差,血流丰富,40例患者通过免疫免疫学方法检测到HIV抗体阳性,根据CD4和CD8计数的表达分为HIV感染组和艾滋病患者。
1.3治疗方法
所有的患者均根据病情,妇科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急诊开腹手术,保守治疗+开腹手术,30例患者妇科超声考虑盆腔包块,大小约8 cm×10 cm,初步诊断盆腔脓肿的患者给于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联合替硝唑抗厌氧菌感染,3 d内症状好转,继续用药10 d,复查超声盆腔包块大小不变,行剖腹探查术,其中10例,腹痛症状较重,超声结果提示盆腔包块大小约18 cm×16 cm,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有生育要求者开腹,脓肿切开引流切除囊壁,粘连比较重的单侧输卵管切除术,没有生育要求,包块比较大,盆腔粘连比较重,无法松解的全子宫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引流,常规抗感染治疗,同时用中药肛门清洁灌肠。观察组患者按艾滋病治疗指南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药物有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药物(NRTIs):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替诺福韦(TAF)。非核苷反转录抑制剂类药物(NNRTs)、依非韦仑(EFV)、奈韦拉平(NVP)。蛋白酶抑制剂(Pls):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
1.4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有间断性发热、间断性下腹部隐痛、纳差、乏力、偶有恶心、呕吐等病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方式,住院天数以及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超声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超声提示:包块明显缩小,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
1.5疗效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痊愈:HIV感染患者和艾滋病患者痊愈比例也有明显差异,先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后手术治疗,术后引流,继续抗感染,中药肛门清洁灌肠,病情恢复后开展HAART治疗,间断性发热,乏力,纳差,下腹部隐痛病史较长,术后逐渐恢复,住院天数明显较长,基本未复发。好转:HIV感染患者和艾滋病患者好转比例也有明显差异,急诊做剖腹探查术患者,均既往有间断性低热,乏力,纳差病史较长,下腹部隐痛症状较重,术中发现腹盆腔脓肿比例较高,术后引流,抗感染治疗,中药肛门清洁灌肠,已接受HAART治疗的继续HAART治疗,未接受HAART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病情平稳后尽快开展HAART治疗,急诊手术治疗患者的住院天数较短,艾滋病患者复发率高。
2结果
40例患者中17例HIV感染患者,其中出现高热、乏力、纳差、恶心的患者10例,下腹部隐痛患者16例,有盆腔脓肿病史的5例。艾滋病患者23例,其中23例均出现高热、乏力、纳差、恶心等临床表现,出现下腹部隐痛患者20例,有盆腔脓肿病史的10例。HIV感染患者中对3例行急诊手术,对14例给予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艾滋病患者中对8例行急诊手术,对15例给予保守治疗+手术治疗。通过以上治疗,15例HIV感染患者和7例艾滋病患者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属于正常,超声波检查结果提示包块儿明显吸收好转,半年到一年随访没有复发,2例HIV感染患者和16例艾滋病患者半年后再次复发,接受保守治疗,疗效比较HIV感染组、艾滋病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8%、30%,好转率12%、70%。总有效率分别为100%、100%。
3讨论
盆腔处于腹腔的最低位,急性期炎症病变发展脓液的结果,HIV感染和艾滋病的患者HIV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将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患者出现机会性感染的机率增加,女性HIV感染者常伴有生殖道机会性感染导致慢性盆腔炎,输卵管水肿,堵塞,其中不孕症的发生率也很高,由于HIV患者机会性感染的普遍存在影响机体对炎症的反应程度,好多患者疼痛,发热等临床表现不典型[3]。
盆腔脓肿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抗生素很难起作用,复发率也很高,因为盆腔腹膜面积较小,吸收毒素能力较低。HIV感染和艾滋病患者急性盆腔炎导致的盆腔脓肿,高热时手术风险较大,所以保守治疗退热后可择期手术,对于高热无法控制者,如果患者状况良好也可以急诊手术,利用炎症过程中血管渗出,白细胞吞噬现象占优势,机体反应能力较长的特点,手术清楚病灶后患者恢复快且恢复较彻底。
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期合并盆腔脓肿患者先抗感染治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急诊手术治疗患者在临床表现,住院天数等多个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上述结果提示:(1)HIV感染患者应积极接受HAART治疗,减少HIV病毒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损害,减少出现各种盆腔机会性感染的出现。(2)对妇科炎症要加以重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预防发展成为盆腔脓肿。(3)目前医疗手段对HIV感染合并盆腔脓肿患者的治疗效果一般,以推算出HIV病毒复制量与疗效间呈负相关性。文献报道,用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中具有独特的疗效,因炎性包块包膜较厚,血供较差,药物无法有效控制,但联合肛门给药可以起到以上不足,因此术前术后肛门中药治疗是HIV感染和艾滋病合并盆腔脓肿患者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
综上所述,HIV阳性患者及时合理的抗HIV治疗是提高合并盆腔脓肿等合并症的关键,因此临床工作中重视HIV阳性合并盆腔脓肿时行原发病的积极治疗,提高盆腔脓肿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帕丽旦木·阿布力克木,蔺志强.抗病毒药物艾滋病母婴阻断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2),303-304.
[2]帕丽旦木·阿布力克木,祖拉古丽·肉子.不同水平CD4/CD8的HIV阳性合并盆腔脓肿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8):77-78.
[3]李娟,尹华春,吴明香,等.艾滋病感染合并盆腔脓肿23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6(13):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