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患有高血压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2例患有高血压病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和47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有稳定的下降。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辅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确切。
关键词: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高血压;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李建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辅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123.
0引言
临床上常说的高血压具体指的是,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常常合并有血糖代谢紊乱以及血脂代谢紊乱同时合并有心、脑、[1]肾、血管、视网膜等器官的功能的改变。本次研究对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将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抽取92例合并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男30例,女17例;患者年龄60~80岁,平均(65±5)岁,患有高血压病的时间为1~16年,平均(3.7±0.6)年,治疗组中男35例,女10例,患者年龄60~80岁,平均(63.00±1.53)岁,患有高血压疾病时间1~16年,平均(3.6±1.6)年。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高血压病诊断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年修订版)标准:PP≥60 mmHg(1 mmHg=0.133 Kpa)为PP增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治疗方法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次,1次/d,计划治疗1个月。
1.2.2治疗组
治疗方法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1次/d,1次/d,计划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高血压治疗前后血压下降幅度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①脉压:PP≥60 mmHg为脉压增大。②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IMT≥0.9 mm或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颈动脉增厚[2]。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SBP、DBP、PP对比,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厚度比较见表2。治疗组明显改善患者的IMT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是临床上可以对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进行治疗的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是第二代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心肌和平滑肌的收缩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通过特异性离子通道进入细胞。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对平滑肌的作用大于心肌。其与钙通道的相互作用决定于它和受体位点结合和解离的渐进性速率,因此药理作用逐渐产生。它是外周动脉扩张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可使冠状和全身血管都处于一种舒张状态,在最大程度上增加冠脉血流量,使血压水平能够明显降低[3]。阿托伐汀钙片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的一种还原酶抑制剂,口服吸收后的水解产物在体内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也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增加,主要作用部位在肝脏,结果使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中度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和增高血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由此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防治产生作用[4]。
参考文献
[1]张琰,杨蕾,刘梅,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健康人体得药物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27(12):174.
[2]吴聪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6):1297.
[3]吴惠良.阿托伐他汀片辅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0):125-126.
[4]常瑛,文爱东,李昌炜,等.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的人体药动学[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28(19):16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