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06月到2018年0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20例,设定其为试验组,并对其采用阿替普酶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另选取往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以作参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卒中量表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用药治疗措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宋亮.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184.
0引言
急性脑梗死属于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恶性脑血管疾病,该疾病有着发病急、发病快以及病情恶化迅速等诸多特点。患者一旦发病,将会直接威胁到其生命。并且,该疾病还会引发患者出现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将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丧失生活自理的能力,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1]。所以,就需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因此,选取我院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06月到2018年0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20例,设定其为试验组,并对其采用阿替普酶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另选取往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以作参照(组)。全部患者中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区间为42到79岁,平均年龄为55.3(s=4.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用药方法为:患者每天饭后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首次给药剂量为100毫克,根据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实际情况对药量进行调整;每天给予患者75毫克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用药方法为口服;每天给予患者500毫克的血栓通注射液,用药方法为静脉滴注。结合患者的症状,开展降血压和降血糖等常规治疗。对试验组患者则是采用阿替普酶开展静脉溶栓治疗,给药剂量为每千克/0.9毫克,但是最大剂量要控制在90毫克以内。将阿替普酶与100毫升的生理盐水进行充分混合,从中取出10%对患者开展静脉滴注,给药时间要控制在1分钟以内,然后将剩余药物通过输液泵为患者静脉滴注,给药时间需要控制在1小时内。在对患者完成24小时的静脉溶栓治疗后,对患者开展头颅CT检测,如果没有出现出血问题,就要对患者开展常规治疗,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相同。两组患者经过两周的治疗后,评价对患者的治疗效果[2]。
1.3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为显效(患者的肌力提高2级,恢复正常的语言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有效(患者的肌力提高1级,语言能力以及假性球麻痹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的肌力以及各项临床症状均未见明显好转)。并且,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第1天和第14天,由主治医生根据卒中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分值为0分到42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开展分析,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通过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表明资料比有明显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卒中量表评分
试验组患者治疗1天后的卒中量表评分为(8.1±2.2)分、14天后的卒中量表评分为(4.7±1.8)分,参照组患者治疗1天后的卒中量表评分为(9.1±2.1)分、14天后的卒中量表评分为(6.4±2.0)分。试验组患者的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
3讨论
针对急性脑梗死疾病,采用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医疗界人士的青睐。有研究资料表明,脑梗死患者的发病部位中,会出现部分脑细胞坏死的现象,而其余的部分还会出现可逆性缺血性损伤。而如果可以在患者发病额早期,对其发病部位开展血液灌注,则可以使其有效的恢复,并避免患者出现残疾和死亡的严重后果[3]。
而通过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对患者机体内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产生激活作用,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实现溶解血栓的目的,从而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使患者可以更好的恢复健康。本次试验的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用药治疗措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冯琼,涂明义,黄娟,等.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0):1876-1880.
[2]陈娜,李虹,陆连生,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同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7,39(1):69-71.
[3]石智珍,白宇,赵延欣,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8):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