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NT-proBNP联合血清HCY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3 10:11: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云南新昆华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心力衰竭患者50例纳入至研究组,将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纳入至对照组中,对比治疗前后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HCY水平;随访1年,对HCY水平及NT-proBNP进行检测,并将心源性不良事件记录下来。结果在HCY水平及NT-proBNP水平方面,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更高(P<0.05);在LVEF、方面,HCY水平及NT-proBNP水平治疗研究组改善明显。结论联合HCY与NT-proBNP检测有助于避免患者诱发心源性不良事件,预测效果明显。

关键词:心力衰竭;血清HCY;NT-proBNP

本文引用格式:岁雪.NT-proBNP联合血清HCY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199-200.

0引言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其是因为心脏舒张剂收缩功能障碍,无法将静脉回心血量由心脏充分排出,致使静脉系统血液聚集,动脉系统血液灌注量欠缺,最终导致心脏循环障碍[1]。临床表现如下:腔镜动脉瘀血、肺瘀血等。近些年来,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背景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越来越多。虽然近几年心力衰竭治疗发生了一定改变,但是依旧伴有较高的疾病复发率、心源性死亡事件发生率,所以,密切监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明确相关指标非常重要。处于正常状态下的心脏心肌细胞能够分泌BNP,提高心肌细胞负荷的同时,增加了BNP分泌量,其可以将心力衰竭病情发展状况清楚的反映出来[2]。氨基末端BNP前体源于BNNP前体,其半衰期时间长,而且状态相对平稳。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将云南新昆华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心力衰竭患者50例纳入至研究组,将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纳入至对照组中,研究组中,31例男性,29例女性;年龄56-78岁,均值(63.52±7.02)岁;对照组中,32例男性,28例女性;年龄55-79岁,均值(62.85±7.12)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利用无抗凝剂普通真空采选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3 mL。通过Autolumo A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Beckman 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监测NT-proBNP水平及HCY水平。研究组根据我国慢性心衰治疗指南开展有效治疗,控制心力衰竭后,再次对外周静脉血进行收集并检测。受试者就诊24小时,检测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仪器为西门子S100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左室射血分数记录下来。予以安体舒通治疗,并进行1年随访,分别于半年及1年时对患者HCY水平及NT-proBNP水平进行检测,并将心源性不良事件记录下来。原因分析期间,将由非心源性不良因素排除,分析随访不良数据平均值。就未发生心源性不良事件者,准确分析HCY水平及NT-proBNP水平。

1.3观察指标。统计各组HCY水平、NT-proBNP水平及LVEF水平、随访状况等。

1.4统计学分析。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准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检验值为t值;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在HCY、NT-proBNP及LVEF水平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经有效治疗后,研究组心力衰竭控制明显,而且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LVEF改善显著(P<0.05);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HCY及NT-proBNP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随访患者HCY水平及血清NT-proBNP水平。第6个月随访,50例患者中,死亡、心力衰竭加重再次住院、失访分别有6例、8例和3例,病情控制平稳33例;第12个月,死亡、再次入院、失访分别有12例、14例和2例,病情控制平稳18例。经1年随访,总计18例死亡,其中,22例再次住院,病情控制稳定10例。将36例发生不良事件纳入至不良事件组,将10例病情控制平稳纳入至对照2组,详见表2。

\

 
3 讨论

目前,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重的同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越来越多,所以,临床医学人员进一步关注心力衰竭疾病的诊治及预后。如何对预后进行有效诊断、预测心力衰竭及往已经成为医学人员研究的重点[3]。

疾病早期发展期间,NT-proBNP具有重要作用,而且HCY与心力衰竭存在紧密联系。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内及国外研究人员在心力衰竭诊断期间,联合应用了HCY与NT-proBNP,但是有关预后及不良事件的研究相对较少。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有效治疗,可显著控制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发展,而且治疗后LVEF、HCY及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后,在HCY水平及NT-proBNP水平方面,不良事件组均较对照组2组高,此外,死亡患者较再入院患者更高,结果提示,心源性不良事件与HCY水平及NT-proBNP水平存在紧密联系。

据有关资料显示[4],早期心力衰竭患者无显著心肌结构及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其无法将病情清楚的反应出来,而血清NT-proBNP变化明显,在早期疾病预测中,血清NT-proBNP可以将疾病状态清楚的反应出来。HCY属于细胞毒性物质,若血清中该物质含量提高,则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炎症反应,产生氧自由基,而且其余心肌重构存在紧密联系,加快了疾病发展。相关研究表明,饮食极易提高HCY水平,对NT-proBNP分泌进行刺激,与此同时,重构不可逆心室。BNP与HCY两者间具有诱导表达效果,其能够对心肌细胞氧化反应等进行调节。

总而言之,在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血清HCY水平及NT-proBNP联合检测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将心力衰竭患者具体状况清楚的反应出来,更好的判断疾病,根据具体病症开展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效果,值得采纳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春伟,李轶鹏,秦文艳,等.血清sCD40L联合NT-pro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5):816-819.
[2]徐守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联合检测血清NT-proBNP和Hcy水平的临床意义[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7,34(2):161-162.
[3]付婕.血清NT-proBNP和cTnI联合检测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8):174-175.
[4]于晓阳,冯杰雄,何寿富.血清NT-proBNP、hs-CRP、Hcy、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1):48-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1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