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6小时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转归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8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每组50例,在两组患者住院28天内对其进行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6小时乳酸清除率在患者机体内的存活情况。结果6 h乳酸清除率不低于10%的患者,相较于6 h乳酸清除率小于10%的患者而言,其存活率明显较高,并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分析价值;相较于死亡组的APACHEⅡ(23.41±2.6)而言,存活组APACHEⅡ(19.58±3.6)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显著。进行一系列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乳酸值并没有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而治疗后6-12 h乳酸水平显示,相较于死亡组而言,存活组明显较低,并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价值。就6-24 h乳酸清除率而言,存活组都明显较高,并且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分析价值。结论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乳酸值进行动态监测尤为关键,而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状况预估的关键性参数主要是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
关键词:6小时;乳酸清除率;感染性休克;评估
本文引用格式:李本祥.6小时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转归的评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118-119.
0引言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临床休克疾病的参考指标之一是血乳酸水平,乳酸也是机体循环系统内非常关键的一个代谢参数,而其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因此针对血乳酸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具备较高的临床运用及参考价值。鉴于此,本文选取100名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汇总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至2018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死亡组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42-76岁,平均(52.34±9.85)岁;存活组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41-76岁,平均
(53.11±8.2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进行对比。
1.2方法。患者入院之后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此外,联系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方案,在规定时间内展开液体复苏治疗与24h集束化治疗。并且借助全自动生化设备,针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 h后、治疗24 h后的血乳酸水平进行检测,并基于此得出乳酸清除率。6 h乳酸清除率=(初始水平-6 h水平)/初始水平×100%。24 h乳酸清除率=(初始水平-24 h水平)/初始水平×100%。
1.3观察指标。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各项因素。②针对6h乳酸清除率存在差异的患者再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得出存活率与此差异之间的关系。③针对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进行APACHEⅡ评估,并且对比分析治疗前、治疗后6-24 h的乳酸值、24 h乳酸清除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值变量以(±s)表示,运用t检验。分类变量用百分数表示,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6h乳酸清除率对患者存活的差异分析。如表1所示,6h乳酸清除率不低于10%的患者,相较于6h乳酸清除率小于10%的患者而言,其存活率明显较高,并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分析价值。
2.2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比较。如表2所示,相较于死亡组的APACHEⅡ(23.41±2.6)而言,存活组APACHEⅡ(19.58±3.6)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显著。进行一系列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乳酸值并没有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而治疗后6-12 h乳酸水平显示,相较于死亡组而言,存活组明显较低,并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价值。就6-24 h乳酸清除率而言,存活组都明显较高,并且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分析价值。
3讨论
感染性休克及严重感染会在很大程度上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这是一种急重症疾病,致死率非常高,并且疾病的发生率渐渐提升,虽然患者早期接受了激素治疗,进而使得患者的器官功能得到保障,并且运用机械通气、液体复苏、控制感染等临床治疗措施为患者展开治疗,如此便能够使得患者预后得到有效改善,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患者的病死率[1]。
现今,并未有相关研究针对早期乳酸清除率阈值进行研究,大多数专家表示,6 h乳酸清除率大于10%。此外有报道提出,把乳酸清除率当成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的指导性参数,相较于以血氧饱和度为参考依据而言,其效果更佳,并且经过3 h的治疗之后,并且相较于死亡组而言,观察组中心静脉压情况明显较佳,并且6 h后患者的心律与呼吸频率等参数改善程度显著高于死亡组[2]。根据有关报道可知,6 h乳酸清除率超过10%的患者及低于10%的患者致死率分别是15%、43%,并且组间差异显著。有相关研究提出,6 h乳酸清除率低于10%已经变成患者致死率提升的关键性影响因素[3]。根据本研究数据可知,相较于死亡组6h乳酸值(4.65±1.34)mmol/L、24 h乳酸值(5.91±0.65)mmol/L来说,存活组6h乳酸值(3.84±0.43)mmol/L、24h乳酸值(2.41±0.27)mmol/L都明显较低;相较于死亡组APACHEⅡ(23.41±2.6)分而言,存活组(19.58±3.6)分明显较低;相较于6h乳酸清除率小于10%的患者(10.00%)而言,6 h乳酸清除率大于10%的患者(90.00%)明显较高,这就说明就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而言,乳酸清除率具备较大的预估作用;相较于死亡组6-24 h乳酸清除率而言,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22.68±2.16)%和24 h乳酸清除率(27.62±2.55)%明显较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EGDT,乳酸清除率可以视作关键性的参考指标,并基于此展开液体复苏,对预后的价值相对较大。根据本研究数据可知,此类患者死亡的独立性影响因素包括6-24 h乳酸清除率,这和相关报道结果一致,可是因为本文样本量相对较少,今后应该深入开展大样本调研[4]。
总之,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乳酸值进行动态监测尤为关键,而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状况预估的关键性参数主要是6h、24h乳酸清除率。
参考文献
[1]韦艳萍,龚冀荣,黄勤英,等.小剂量酚妥拉明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乳酸清除率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9):1183-1185.
[2]汤熠.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9):2818-2819.
[3]肖安东.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4):15.
[4]梁建林,肖伟利,哈斯.PCT联合血乳酸清除率检测对感染性体克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9(1):136-1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