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8 14:10: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03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0.70±11.19)分、社会支持总分(48.46±5.55)分、简易应对方式总分(32.88±7.94)分;受教育程度、可预计的康复结局、朋友支持和积极应对为脊髓损伤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受教育程度高,可预计的康复结局好,朋友支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则促进创伤后成长。护理人员应给予脊髓损伤患者针对性的干预与支持,以促进其创伤后成长。

关键词:脊髓损伤;创伤后成长;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影响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于晓玲,李玉清,翁慧,等.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347-349.

0引言

目前,中国大陆有超过100万人患有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每年报告的新增病例约为12万例[1]。SCI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致残性疾病,患者由于严重创伤可引起脊髓横贯性损害,造成脊髓神经功能的障碍,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引起患者严重的焦虑、抑郁、悲观等负性情绪,从而影响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4]。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学者们认为脊髓损伤的患者除体验到消极情绪外,还可发生正性心理变化,如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5,6]。近年来国外已有研究报道脊髓损伤患者存在PTG,但国内关于脊髓损伤患者PTG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旨在了解脊髓损伤患者PTG现状,探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脊髓损伤患者进一步的干预性研究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治疗的103例脊髓损伤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等于18周岁;②经临床诊断为脊髓损伤患者;③无认知功能障碍;④理解、沟通能力较好;⑤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经研究者解释后拒绝合作者;②有功能性或器质性精神障碍者;③语言沟通障碍者。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费用支付方式、经济负担、创伤相关特征等。②创伤后成长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原量表由Tedeschi等[5]设计开发,本研究采用的是经过跨文化调试的中文版量表,删除了精神改变这一维度,剩下包括人际关系、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欣赏生活四个维度,共19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5分的Likert 6级计分法,量表总分为0~95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PTG水平越高。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量表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7~0.85。③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该量表主要用于测评个体所感知领悟到的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程度。由姜乾金等[7]翻译修订,量表共12个条目,包括家庭支持(4条目)、朋友支持(4条目)和其他支持(4条目)3个维度。每个条目釆用1~7分计分,总分为12~84分,得分越高代表个体主观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总量表和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0.87,0.85,0.91;重测信度分别为0.85,0.85,0.75,0.72。在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④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MQ)[8]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维度和20个条目,积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条目12组成,消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3~条目20组成。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依次计0~3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0.90,积极应对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8。

1.2.2资料收集方法

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现场调查。进入病房,首先告知本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取得患者及其照顾者同意后,讲解问卷填写要求,确保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回答问题。对于部分创伤累及手部无法填写者,由调查员向其阅读问卷,然后完全按照患者的意见如实填写问卷。所有问卷当场收回,问卷平均完成时间约20~30min。所有问卷均由研究者本人、同课题组1名研究生、1名护士及1名具有多年骨科临床经验的主管护师共同完成。如问卷有20%的条目缺答者予以剔除。共发放问卷108份,剔除5份填写不完整问卷,有效问卷共103份,有效回收率为95.37%。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脊髓损伤患者一般资料及创伤后成长单因素分析见表1。

\

 
2.2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得分情况见表2。

\

 
2.3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得分与家庭支持(r=0.474,P<0.001)、朋友支持(r=0.344,P<0.001)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社会支持(r=0.160,P=0.106)和社会支持总分(r=0.097,P=0.328)得分不相关;与应对方式总分(r=0.730,P<0.001)和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r=0.578,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r=-0.390,P<0.05)呈显著负相关。

\
 
2.4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总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受教育程度、是否截瘫、可预计的康复时间和可预计的康复结局)、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中的相关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可预计的康复结局、朋友支持和积极应对为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见表3。

3讨论

3.1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


脊髓损伤患者因突发的意外事件,突然改变了其身体状况,其病程长、恢复慢、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但同时也能使患者感受到生活中的正向改变,产生积极的心理改变即创伤后成长[1]。本研究结果显示,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0.70±11.19)分,高于常模得分(58.14±15.30)分。尽管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但对欣赏生活、人际关系、个人力量这些维度条目均分处于2~4分,说明脊髓损伤患者PTG水平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此外,新的可能性这一维度得分较低,为(9.91±3.24)分,提示护理人员应特别加强此方面的健康教育并及时给予合适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提升其PTG水平。

3.2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影响因素

3.2.1受教育程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脊髓损伤患者的PTG水平因其受教育程度不同而呈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且受教育程度对脊髓损伤患者的PTG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即受教育程度越高,其PTG水平越高。这与唐系甜的观点类似[9],这可能与不同学历层次的患者对负性事件看法不同有关。高学历的患者由于自身知识面广泛,对疾病认知程度更高,深知心理因素对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会对创伤事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进而出现积极的心理成长,而低学历者可能在这方面的思考不够深入,不会主动采取一些心理调适方法来缓解其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了PTG的水平。这提示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3.2.2可预计的康复结局

不同的康复结局,患者PTG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完全康复的患者PTG水平显著高于需要长期康复和残疾的患者,即康复结局越好的患者PTG水平越高。康复结局越好的患者,创伤对其心理产生的负性影响就愈轻,重返社会的时间也就愈短,对生活和生命的信心重建就更为容易,因而这种重返社会的愿望愈强、其恢复的期限愈短,就会产生更高水平的PTG。

3.2.3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来自家人、朋友、同事等关系中获取的物质或精神支持。来自家庭内和家庭外的社会支持都能显著预测患者的PTG,患者从家人和朋友那里得到的包括鼓励、安慰、问题解决等支持,是帮助患者获得心理正性力量的因素[10]。以往研究认为[11],由社会支持构筑而成的团体环境是PTG得以发生、发展的土壤。

本研究结果显示,领悟社会支持越高的脊髓损伤患者,其PTG水平越高。其中,家庭支持得分高于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得分,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朋友的支持对脊髓损伤患者PTG具有最显著的预测力,表明与来自家庭的支持相比,来自朋友的支持是脊髓损伤患者PTG的更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与Lev Wiesel R研究结果一致[12]。这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脊髓损伤患者丧失基本生活能力,其洗漱、进食、翻身及大小便等均需要家庭照顾者帮助,加上疾病的长期性和严重性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和其家庭生活的重建。作为脊髓损伤患者的家庭照顾者,不仅要日复一日地进行大量照顾活动,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活动,耗尽了家庭照顾者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来自朋友的支持越多,对融入社会的期待越强烈,更容易产生高水平的PTG。本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护理脊髓损伤患者时,应该利用其现有社会关系,发动周围的亲朋好友,并教育患者要主动去寻求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以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进而获得更多的积极心理体验。

3.2.4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个体在面对各种应激事件时所采取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和认知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积极应对与脊髓损伤患者PTG得分呈明显正相关,是创伤后成长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消极应对则与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得分呈明显负相关。栾贝贝等[13]也认为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能够促进个体获得更多的成长。这与Loiselle Kristin A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杨冬菊等[15]研究表明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疾病,能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因此,医护工作者在给予患者精准的治疗护理外,还应采取个体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和积极应对,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PTG总分处于中等水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可预见的康复结局,社会支持(朋友支持)及积极应对方式对PTG水平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本研究是采用目的抽样且只在一家医院开展,可能会存在选择性偏倚。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以便更准确地描述脊髓损伤患者PTG水平,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个体化、针对性的干预依据。

参考文献

[1]Wang Y,Xie H,Zhao X.Psychological morbidities and positive psychological outcomes in people with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in Mainland China[J].Spinal Cord,2018,56(7):704-711.
[2]Le J,Dorstyn D.Anxiety prevalence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a meta-analysis[J].Spinal Cord,2016,54:570-578.
[3]Lim SW,Shiue YL,Ho CH,et al.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PLoS ONE,2017:12:14.
[4]刘汪澄,王维利,庞海云,等.治疗性沟通系统对脊髓损伤伴瘫痪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4,21(07):75-78.
[5]Kalpakjian CZ,McCullumsmith CB,Fann JR,et al.Post-traumatic growth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J].J Spinal Cord Med,2014,37:218-225.
[6]解文君,张帅,刘毅,等.领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在恶性血液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J].护理学报,2019,26(03):73-78.
[7]姜乾金.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ASS)[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31-133.
[8]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02):53-54.
[9]唐系甜,谢文.口腔癌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01):36-40.
[10]张月娟,胡海波,张刚.地震救援官兵创伤后成长状况及相关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3):517-520.
[11]Lechner S C,Antoni M H.Posttraumatic growth and group-based interventions for persons dealing with cancer:what have we learned so far?[J].Psychol Inq,2004,15(1):35-41.
[12]Lev Wiesel R,Amir M.Posttraumatic growth among holocaust child survivors[J].J Loss Trauma,2003,8(4):229-237.
[13]栾贝贝,王维利,朱宇.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创伤后成长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9):2339-2343.
[14]Loiselle Kristin A,Devine Kate A,Reed-knight Bonney,et al.Posttraumatic growth associated with a relative's serious illness[J].Families,Systems,&Health,2011,29(1):64-72.
[15]杨冬菊,蒋晓莲.8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青中年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应对方式相关性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报,2018,25(03):71-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6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