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的效果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8 10:56: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甲组、乙组、丙组,甲组实施全身麻醉,乙组实施硬膜外麻醉,丙组实施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相联合方式,对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全身麻醉(甲组),硬膜外麻醉(乙组),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相联合(丙组),优良率分别为96.88%、93.75%、90.63%。结论依据急腹症患者临床表现和症状,对有效的麻醉方式进行选取,可对麻醉效果进行保证,同时还能使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降低,促进手术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急腹症;临床手术;麻醉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李文忠.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66,70.

0引言

急腹症手术患者发病较急,病情严重程度高,需尽快对患者实施治疗,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病情的基础上,还需对恰当的麻醉方式进行选取,以此才能使麻醉效果得以提高,减少麻醉引起的并发症[1]。为对急腹症临床手术最佳麻醉方式进行探寻,本文选取了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6例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了手术中不同麻醉方式起到的麻醉效果,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6例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甲组、乙组、丙组,每组各32例。甲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9~75岁,平均(47.29±14.35)岁,发病时间5 h至2 d;乙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17~73岁,平均(46.47±14.24)岁,发病时间5 h至2 d;丙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8~76岁,平均(47.58±14.42)岁,发病时间5 h至2 d。所有患者入院时皆发生不同程度的腹痛反应,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实施麻醉前对手术室内温度、湿度进行调整。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于麻醉相关知识要向其讲清,使患者产生的紧张、恐惧心理得以解除,更好地配合临床医师进行麻醉。对患者进行常规处理,包括胃肠减压、休克处理、饮食饮水禁止、水电质絮乱纠正等。

甲组实施全身麻醉,急腹症为3~4级,病情严重程度和复杂程度都较高的患者。麻醉药物主要采用丙泊酚、芬太尼、羟乙酸钠、咪唑安定等,注射方式为静脉注射,与肌松药相配合。对表面麻醉插管进行添加,在手术过程中给氧,给予机械通气,手术结束前麻醉药物需停止使用,对患者呼吸道通畅进行维持[2]。

乙组实施硬膜外麻醉,急腹症为1~2级,术前低血容量得到有效处理,血液循环及呼吸正常者。术前,对麻醉穿刺点进行确定,对恰当的椎间隙穿刺置管进行选取,硬膜外成功穿刺后,采用浓度为0.15%,剂量为8 mL的布比卡因和1.6%利多卡因向管内注射。麻醉平面达到后,无需再对局部麻药进行添加,硬膜外用药追加需隔45 min,剂量为5 mL,术中实施面罩供氧,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对咪唑安定和杜冷丁进行采用[3]。

丙组实施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相联合方式,急腹症为2~3级,对恰当的椎间隙穿刺置管进行选取,硬膜外成功穿刺后,采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麻醉平面显现后,实施气管内全麻,全麻方式及麻醉诱导方法与甲组一致,术中间隔45 min,采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剂量为5 mL[4]。

1.3观察指标

麻醉效果评判标准:优:疼痛感无,良好的肌松度,手术过程中患者情绪波动较小;良:疼痛感无,良好的肌松度,牵拉反应呈轻微症状,尚可忍受,无需采用其他药物;差:疼痛感明显,肌松度勉强,牵拉感明显,需采用镇静药物,才能继续行手术治疗。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均在SPSS 21.0中纳入并进行分析和统计,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全身麻醉(甲组),硬膜外麻醉(乙组),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相联合(丙组),优良率分别为96.88%、93.75%、90.63%,见表1。


\

 

2.2比较三组麻醉方式对血压的影响

三组死亡均未受麻醉方式的影响,但是手术中患者血压有发生波动,其中甲组血压波动幅度较小,而乙组和丙组血压波动较大,三组患者均无因麻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见表2。

\

 
3讨论

急腹症在临床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程度高等特点[5],因此尽快对患者手术治疗十分关键。同时麻醉是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需依据患者病情状况进行选取,尽量减轻对患者生理功能造成的影响,以此才能对手术麻醉效果进行保证,从而为手术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次研究分析三种麻醉方式,对于气管内全麻:在患者肌松、镇痛、供氧方面效果较好,麻醉深浅调控度高,对于复杂的手术也能满足其需求[6],但气管插管较为困难,需借助辅助手段。对于硬膜外麻醉:在急腹症为1~2级,疾病病程时间较短的患者中应用较多。可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并且麻醉持续时间较久,对血液循环和呼吸肌造成的影响不大,但是对麻醉操作具有较高的要求,穿刺难度较大,如果操作存在缺失会对手术治疗造成较大的影响,在麻醉用药方面,应选择浓度低、剂量小的药物[7]。对于硬膜外联合全麻:肌松效果及麻醉效果都能达到最佳,二者结合对麻醉药物用量过多及全麻时不能达到良好的阵痛效果等缺陷进行了弥补[8]。由此次研究得知,本次研究的96例急腹症患者分别采用:甲组实施全身麻醉;乙组实施硬膜外麻醉;丙组实施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相联合方式。优良率分别为96.88%、93.75%、90.63%,三种麻醉方式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依据急腹症患者临床表现和症状,对有效的麻醉方式进行选取,可对麻醉效果进行保证,同时还能使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降低,促进手术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施连章.右美托咪定在急腹症并发感染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2):160-162.
[2]刘显远.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小儿急腹症手术50例体会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2):66-67.
[3]史牛华.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输注用于急腹症手术的临床价值[J].中国校医,2017,31(12):953-954.
[4]卓君.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2):62-64.
[5]卢勣.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7,24(27):108-109.
[6]陈再兴,刘勇军,徐名开,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急腹症患者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J].河北医学,2017,23(6):1008-1011.
[7]Kim YA,Kim GM,Chun P,et al.Management of Pediatric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cute Abdomen Accompanying Dilatation of the Common Bile Duct[J].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Nutrition,2018,21(3):203-208.
[8]Iwata M,Kuzumoto N,Akasaki Y,et al.The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s of abdominal wall contributed to anesthetic management of cholecystectomy in a patient with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without using muscle relaxants[J].Ja Clinical Reports,2017,3(1):64-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58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