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针康疗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15 17:59: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0 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60 例。治疗组采用针康疗法温针灸加超短波配合耳穴按压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物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排尿频率测试、膀胱最大容量以及临床治疗疗效比较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日排尿频率测试各项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日排尿频率测试各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均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经治疗后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35.0% 和 96.7%,对照组分别为 18.3% 和78.3%,两组痊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针康疗法温针灸加超短波配合耳穴按压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

关键词:针康疗法;尿失禁;温针灸;耳穴贴压;超短波

本文引用格式:许明军 , 邱良玉, 刘敏娟, 等. 针康疗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6):14-16.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Urinary Incontinence after Stroke
XU Ming-jun , QIU Liang-yu , LIU Min-juan, WANG Chan, DAI Jun-sheng, LONG Quan-gang, LUO Wen-xian
(Taihe Hospital of Shiyan City, Hubei Provinc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bei Medical College, Shiyan Hubei)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treating urinary incontinence after stroke. Methods 120 cases of post apoplectic urinary incontinen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warm acupuncture plus ultrashort wave combined with auricular point press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efficacy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evaluated by daily voiding frequency test, bladder maximum volume and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he urination frequency test with the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 test the micturition frequenc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ladder capacity (P<0.01),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cur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35% and 96.7%, respectively,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18.3% and 78.3%,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of cur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indicating  that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better effec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combined with warm acupuncture plus ultrashort wave combined with auricular acupoint press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 apoplectic incontinence.
KEY WORDS: Needle therapy; Urinary incontinence; Warm acupuncture; Auricular acupoint pressing; Ultrashort wave

0引言

中风后尿失禁属西医神经源性膀胱范畴,是指由于脑卒中损伤导致控制膀胱的中枢神经发生病损而引起的贮尿障碍[1] ,是脑血管意外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有研究 [2] 表明脑卒中后尿失禁总发生率为 44.4%,其中脑卒中急性期尿失禁发生率为 34.6%,恢复期发生率为50.9%,后遗症期发生率为 54.5%,在中风后排泄障碍的发病率中高居首位,中风后尿失禁还是引起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3],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徒增烦躁抑郁的情绪,更打击了患者的康复积极性,延缓其康复进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探求中风后尿失禁的优化治疗方案,进一步研究导致其发病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社会的双重负担,极为重要。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应用针康疗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获得了较好疗效,现进行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针灸科 2015 年 2 月至2016 年 12 月确诊的中风后尿失禁住院患者 12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60 例:男 27 例,女 33 例,年龄在 40-75 岁,平 均(51.76±4.25)岁,病 程 6d-3.5 年,平 均(6.7±1.3)月;对照组60 例,男25 例,女35 例,年龄42-77 岁,平均(52.34±3.76)岁,病程 7d-3.2 年,平均(6.3±1.7)月, 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考 1995 年全国脑血管意外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 [4] 经颅 CT 和 / 或 MRI 扫描证实为脑卒中,并符合吴阶平
《泌尿外科学》中尿失禁的诊断标准,尿液不受主观意志控制而由尿道溢出。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 35-75 岁;③意识清晰,无认知功能障碍,病情稳定,能配合检查治疗;④患者及家属熟知本研究各项条款,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
①非脑血管病引发的尿失禁;②合并有尿路机械梗阻、前列腺炎或手术损伤等其它能引发排尿障碍的疾病;③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④有其他原因如晕针、凝血功能障碍不能行针灸治疗者;⑤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温针灸
取百会、四神聪、气海、关元、中极、提托(双)、足三里(双)、阴陵泉(双)、三阴交(双)。取穴定位以《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5] 为标准。针刺前患者需排空小便以免刺伤膀胱,嘱患者仰卧位,消毒所选穴位,选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为 0.30×40mm),进针 0.8-1.5 寸,针刺得气后将数段 2cm 长的艾条,钻小孔后固定于针柄,底部与穴位皮肤间距 2cm,于下端点燃施灸,下垫薄纸板,时时探温度以皮肤泛红而不灼伤为度,每个穴位(除百会、四神聪) 灸 1 壮,留针 30min。1 次 / 日,每周休息 1d,2 周为 1 个疗程。

2.1.2耳穴贴压
取肾、膀胱、尿道、缘中、枕、额、兴奋点等穴。操作:以探针在相应的穴位附近探查阳性反应点,常规消毒,用镊子夹取王不留行籽耳贴(沪食药监械生产证 20041117)贴压于上述穴位上。嘱患者或家属每日晨起、午间、睡前分别揉按 1 次, 每次 3-4min,以穴区有酸胀痛感,耳部稍红微热,若出现局部红肿、破溃,应及时消毒处理,以防软骨膜炎。3-4d 更一侧耳, 两耳交替贴压,每周休息 1d,2 周为 1 个疗程。

2.1.3超短波
采用上海医疗器械高技术公司生产的 LDT.CD31 型落地式超短波治疗仪,频率 50Hz、波长 7.2m、电流强度 80-100mA,患者仰卧位,将两片电极分别放置于患者腹部(肚脐下)和腰骶部正中,腹部电极片上压沙袋以固定,输出导线保持平行,投照25 分钟,每日1 次,每周休息1d,2 周为1 个疗程。

2.2对照组
患者口服金匮肾气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国药准字 Z11020054),每次 6g,三次 / 日,2周为 1 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按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肢体、言语障碍等中风后遗症,治疗 2 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3治疗效果

3.1观察标准
采用日排尿频率 [6] 测定标准:Ⅰ度:白天可随意控制排尿,一般 3-4h 排尿一次,夜尿 1 次或无;Ⅱ度:白天可随意控制排尿,一般 2-3h 排尿一次,夜尿 2 次; Ⅲ度:白天有时不能控制排尿,一般 1-2h 排尿一次,夜尿 3-4 次;Ⅳ度:白天不能控制排尿,一般 0.5-1h 排尿一次,夜尿 4次以上。

3.2B 超测膀胱容量在治疗前 1 天以及治疗结束后次日,在排尿前做腹部 B 超,测膀胱容量。

3.3疗效标准
根据相关文献 [7] 疗效标准制定如下:
痊愈:可随意控制排尿,尿频、尿急症状基本消失,日排尿频率测评达Ⅰ度;显效:可随意控制排尿,尿频、尿急症状明显改善,日排尿频率测评达Ⅱ度;有效:尿频、尿急症状有所改善,日排尿频率测评达Ⅰ度;无效:尿频、尿急症状无改善,日排尿频率测评无提高。

3.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均经 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采用 t 检验,等级分组资料采用 Ridit 分析,以P<0.05 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5治疗结果

3.5.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排尿频率测试比较

\

由表1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日排尿频率测试比较,经 Ridit 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日排尿频率测试各项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日排尿频率测试各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5.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最大容量比较

\

由表 2 可见,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与治疗前比较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组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与对照组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对膀胱最大容量的恢复均有效果,但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3.5.3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比较

\

由表 3 可见,治疗组经治疗后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5.0% 和 96.7%,对照组经治疗后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8.3% 和 78.3%,两组痊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体会

祖国医学将本病归属于“小便不禁”、“遗尿”范畴,《赤水玄珠》云“生生子曰:不禁,谓无禁约,小便多而频,不计遍数……盖阳气衰微不能约束”。肾、膀胱、三焦功能失调诱导本病发生,主要病机为脑神失养,肾失开阖,膀胱固摄无权, 开阖不利,小便统摄不能 [8]。中风后尿失禁的病人具有年龄偏大、病程迁延的特点,临床上以虚证为主兼有瘀证,治疗当以益气升举、补肾固涩为原则。

现代医学认为,排尿活动由排尿中枢控制,通过神经反射来完成。排尿中枢与支配膀胱的神经腹下神经、盆神经等, 以及膀胱逼尿肌和尿道外括约肌等效应器官形成反射弧。高级排尿中枢抑制低级排尿中枢,释放神经递质,涉及自主神经、躯体神经,由效应器官协同完成,而脑卒中引起神经递质紊乱,干扰了表达排尿信息的神经递质,引起盆底肌无力与韧带松弛,使其收缩与支持能力下降,不能固缩膀胱与尿道, 膀胱逼尿肌亢进,尿道外括约肌松弛最终导致尿失禁 [9-10]。治疗的重点在于恢复盆底肌功能和抑制。我们考虑将传统中医药疗法与现代康复治疗相结合,在温针灸的基础上配合超短波以及耳穴贴压,点面结合,多靶点多因素结合以增强疗效。

百会穴其脉上达与脑,下连足太阳膀胱经,有升举收摄之效;配合四神聪升阳固脱、补脑益髓,以兴奋大脑排尿中枢。从穴位解剖体系上看,位于其下的大脑皮层旁中央小叶, 可以兴奋高级排尿中枢 [11],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是皮层下排尿中枢的调节。气海、关元为任脉要穴,针灸此二穴可以补肾固摄,扶正培元。中极为膀胱的募穴,助膀胱气化以通水道。提托为经外齐穴,有益气升提,固脱止溺之效。阴陵泉健脾渗湿,三阴交能够振奋肾气,使之固摄有权,鼓舞膀胱开合有度 [12]。以上诸穴合用,达到开窍醒神、温肾助阳、通调水道的目的,针刺不仅激活了排尿中枢,还可将神经冲动传至排尿中枢,促使逼尿肌收缩,提高膀胱收缩力,改善括约肌协调功能,从而调整膀胱功能失调。在针灸的基础上再施以艾灸,艾火的热力可以调整体温和血浆渗透压,改善膀胱及盆底肌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补肾益气、温阳固摄的作用 [13], 在辅助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14]。

耳穴诊疗是针灸微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枢·素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全身脉络均汇聚于耳,通过耳穴贴压刺激可以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恢复人体阴阳平衡。现代研 究也表明,运用耳穴贴压可以升高尿渗透压,降低血浆渗透 压,以调节肾脏的分泌功能 [15-16]。本研究选用的耳穴中膀胱、尿道为相应部位取穴,作用于病变脏腑,增加膀胱贮尿作用, 可使膀胱束筋气化得力;肾穴以补肾培元;枕、缘中为经验效 穴,有抗利尿作用;额、兴奋点增强大脑皮层对来自膀胱的条件反射兴奋性,降低激醒阈值。诸穴同用以达到调节脑神, 补益肾气,温化膀胱的作用。

超短波疗法能够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并能通过双向调节人体内植物神经的功能来增强膀胱肌的收缩能力。研究表明 [17] 应用超短波疗法可使膀胱区的小血管尤其是深部毛细血管持久性扩张,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加快血流速度以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加速神经纤维的修复和传导,使高张力的逼尿肌逐渐松弛,以顺应储尿功能的要求,能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症状。

本研究表明应用针康疗法温针灸加超短波配合耳穴按压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可以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稳固已有的治疗效果,减少后遗症,且病情不易反复。但是本研究样本量仍偏少,未能使用多种量表作为测评工具,数据相对不足,今后可进一步增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观察,同时加强基础研究,以促进传统中医和现代康复相结合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南登崑 , 黄晓琳 . 实用康复医学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846.
[2]郭丽 , 王静新 , 王丽 , 等 . 脑卒中后尿失禁住院患者排尿情况及膀胱管理分析 [J]. 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5):33-36.
[3]庞灵 , 李桂杰 , 宗敏茹 , 等 .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8):4404-44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 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 ( 上册 )[M]. 北京 : 华夏出版社 ,1999:59.
[5]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中国国际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S]. 北京 :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7-41.
[6]Fall M, Lindstr M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 physiologic approach to the treatmrn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J].The Ur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nrica,1991,18(2):393.
[7]何逸军 . 针灸治疗卒中后尿失禁 39 例临床研究 [D]. 广州 :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8]赵建安 , 苏同生 , 刘敏 . 俞募穴位电针脑卒中尿失禁 56 例 [J]. 陕西中医 ,2007, 28(10):1383-1384.
[9]王永炎 , 谢雁鸣 . 实用中风病康复学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10:610.
[10]宋丰军 , 蒋松鹤 , 郑士立 , 等 . 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 : 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J]. 中国针灸 ,2013,33(09):769-773.
[11] 杜敢琴 , 孙圣刚 . 脑卒中与尿失禁 [J]. 中国临床康复 ,2004,8(19):3582- 3583.
[12]曹银香 , 白炜玮 . 针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 56 例临床观察 [J]. 四川中医 ,2008,26(1):124.
[13]程珂 , 丁轶文 , 沈雪勇 , 等 . 温针灸的传热学研究 [J]. 上海针灸杂志 ,2007,26(8):32-36.
[14]胡诚 , 邬继红 , 张丹妹 . 艾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综述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20(3):56-58.
[15]李俊伟 , 何乐中 . 耳穴疗法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观察 [J]. 上海针灸杂志 ,2014,33(10):893.
[16]宫润莲 . 耳穴贴压对特发性尿崩症患者尿渗透压及血浆渗透压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 ,2009,11(19):124.
[17] 李虹. 针刺加艾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 36 例[J]. 中国针灸,2005,25(6):432.

《针康疗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15/20181215060024823.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