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6 11:22: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研和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到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15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参数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pH值、PaO2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祁玉诚,艾热提·坎吉.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95-96.

0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支流阻塞的慢性肺部疾病,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1]。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多数患者若是治疗不合理或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症状。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为机械通气,但有创通气具有通气时间难掌握、脱机困难、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缺点,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而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概率低[2]。对此,本文就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研和分析,具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到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15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50~78岁,平均(63.59±5.25)岁;观察组男43例,女32例,年龄52~80岁,平均(64.29±4.2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做比较。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2)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并签署知情书;(3)患者无严重意识障碍、无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无大量气道脓性分泌物、无持续性血流动力学改变。

排除标准:(1)非慢阻肺所致呼吸衰竭患者;(2)生命体征波动不平稳患者;(3)不愿参加研究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糖皮质激素等;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采用双水平正压呼吸机,呼吸频率为12~18次/min,吸气压的初始压为10 cmH2O,调整到16~20 cmH2O;呼气压调整到4~8 cmH2O。

1.3观察指标

(1)动脉血气参数,包括动脉血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治疗效果判断标准:患者神志清醒且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消失则表示显效;患者神志清醒且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有明显减轻则表示有效;治疗后,患者神志不清且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则表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经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参数变化情况对比


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参数无明显差异(P>0.0 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p H值、PaO 2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 a CO 2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P<0.05),见表2。


\

 

3讨论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疾病的发病率而在不断增加,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是指患者的肺出现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以至于使患者不能进行呼气和换气活动,导致患者缺氧,从而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无法呼吸的情况[3]。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有研究结果表明,若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处于急性加重阶段,那么患者极易发生呼吸衰竭,加重临床治疗的难度,提高患者病情的凶险性和危险性[4]。目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是机械通气,此法可快速改变并恢复患者的通气状况,但是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下降,导致老年患者并不能完全适应机械通气方法;而有研究指出无创正压通气可完全改善机械通气的局限性,改善患者的治疗环境[5]。

本文针对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研和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是目前医学界中用于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有效改变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的速度,缩短血氧饱和度恢复的时间[6];降低患者交感神经的张力、动脉血二氧化碳的浓度以及胸内负压,提高副交感神经张力和pH值[7];通过无创正压通气的介入可改变患者的呼吸方式,快速有效的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和恢复患者体内器官功能[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pH值、PaO2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P<0.05),这说明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贾珺.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6):758-760.
[2]郑仁虎.无创正压通气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4,4(17):131-132.
[3]宝全.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血气分析及炎性指标的影响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z1):185-187.
[4]李达,余阶洋,周柳芳,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重症呼衰对患者血气及炎性指标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7,38(7):817-821.
[5]陈明辉.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8(21):38-40.
[6]陈春芬,徐德祥.滴定呼气灵敏度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7,57(6):54-56.
[7]孟小蓉,杨娇,张磊.盐酸纳洛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4):105-108.
[8]何昌国.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7):118-1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3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