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讨论手术室护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所发生安全隐患事件的1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详细了解事件的原因后,分别分类为护理管理方面、护理人员方面以及患者方面因素。结果统计结果显示,10例安全隐患事件中,护理管理方面的问题较为明显。结论对于患者护理的工作中,严格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以及防范计划,防止在院内过程中,因护理不当发生纠纷,影响护理质量和医院口碑。
关键词:安全隐患;对策;护理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寻淑英.手术室护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245,260.
0引言
手术室是所有医院中的心脏,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对于内外科室的作用尤为重要。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故,突发事故的处理是否妥当会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次研究主要对于手术过程中容易疏漏的环节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结果详细的做好了防范工作,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详细分析了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过程中发生的10例手术室内发生安全隐患方面的纠纷事件。其中有7例是在手术检查期间发生的纠纷,3例是由于医院与患者家属发生的纠纷。
1.2观察内容
将纠纷事件的发生因素分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以上的10例安全隐患纠纷事件结果进行详细统计后根据细分标准进行分类。
2结果
10例安全隐患事件的细分结果如下表1所示。
3护理安全隐患
3.1护理管理方面
(1)手术室内的安全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应该对于手术室内的一切操作人员进行制度完善,包括主治医生,护理人员以及保洁人员。对于医生的等级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做到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服从安排的军事化指令,主要监管对象包括在医院内工作的所有参与人员,上到主治医师、下到辅助护士,在对病人进行治疗时,都要根据条例规定,严格执行。护理人员及各科医生的术前准备,如术前充分洗手杀菌、操作规范等项目进行不彻底,增加了患者在治疗时受到感染的风险,虽然发现此类医生及护理人员的不正确操作并及时提醒,但大多数医生都不愿改正,效果甚微[2]。
(2)医院以及手术室卫生环境不达标或者部分地方设置不当,手术室的治疗器械放置不合理,且手术操作流程不按规章制度执行,手术进行时使用的各种治疗设备发出的杂音增加了患者对于手术的恐惧感,容易使患者变得焦虑、暴躁。在手术时医护人员等进入手术室携带通讯设备对医疗器械的影响,降低了手术的成功率,成为潜在的危险因素。
(3)理念“零缺陷”和质量持续改进:要求护士一次性做好事情,减少或消除手术隐患,从根本上改进护理质量,并实施自我考核,以不断进步。全程监控护理质量,确保每个环节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程序,制定工作差错预防措施,减少护理漏洞。在手术室护理中融入持续质量改进理念,以现有护理为基础,随时分析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高护理质量。
3.2护理人员方面
(1)护理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性质、工作范围不清楚,导致在工作时间不从事与自己职业相关的工作内容。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全国所有护理人员中,大约有4%的护士在从事清洁卫生、财务核算等工作,这些人员的流失导致医院内很多重要工作岗位的空缺,空缺的岗位可能由其他人员代替,这是造成护理工作混乱、职责不清的主要因素。
(2)刚刚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往往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当时间长久后,由于护理工作的单调、复杂、压力大等因素,会导致护理人员工作热情逐渐消失,甚至变得消极,往往不再用心工作,每日敷衍了事,此类护理人员往往会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3]。
(3)工作前期,护理人员心态较好,工作态度认真负责,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护理人员开始应付自己的工作,进行手术治疗时态度不端正、开小差、玩手机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在患者刚刚注射完麻醉剂后,便与其他护理人员或者医生攀谈聊天,干扰医生的判断力以及手术效果[4]。手术室护理人员加强对器械的清点,必须达到使用前使用后数目相符。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的原则,此外,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可能存在误差,在很多时候,往往会由于一两个词语的原因造成患者的反感。
4护理安全管理的防范对策
对所有参与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所有出现的医疗事故中,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差、安全防范不到位成为造成此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按时举办安全教育大会,责令每位护理人员必须参加,通过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端正其工作态度,保证在进行手术治疗时能够高质量的完成任务[5]。
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护理人员必须实行监督制度,监督是对护理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保证,通过有效的监督配合奖惩制度,可以充分激发起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上进心。在保证自己工作质量的同时还能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此外,通过成立监督小组的方式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每月对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评价、检查及改进[6]。
强化业务培训:通过不断开课的方式举办学习班,主要针对提升业务能力方面的课程,对于业务能力不突出的护理人员,要多加鼓励,督促其多去听课、总结。在完善自己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定期选择业务能力较为突出的学员外出进修、学习,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强化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应急反应能力。
强化服务意识培训:改变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对于降低纠纷事件的发生率非常重要。首先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并在培训后进行考核,将考核成绩作为护理人员的绩效的一部分,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持续强调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语势语态。对于患者的提问,有问必答,即使不了解,也要礼貌回应。改变自己的同时也在改变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护理环境,降低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7]。
5结果
通过既往案例的分析以及对手术室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出一系列的改善,发现手术室的手术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护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手术室中发生纠纷以及安全事故的事件降到了最低,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在护理工作时,没有护理人员在开小差、大声谈论与手术无关的内容。极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承受的痛苦。
6小结
风险管理是指于临床护理中将风险发生率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包括评估风险、处理风险等方法。手术中的护理风险管理是临床医院较为重要的一环,将直接影响患者手术效果、医院利益。在医院这个大环境中,手术室属于医院核心组成部分,很多患者的疾病需要在手术室内进行手术才可以治疗,手术室内的工作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一个不慎,带来的可能是对患者永久的伤害,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在手术室中工作的护理人员,其工作与患者的生命安全直接挂钩[8],在手术室进行工作时,不仅要保证医生的工作不受影响,同时要排除掉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确保每一次手术都达到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本次研究通过对手术室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做出分析,并针对性的做出一系列安全防范,从根本上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效率,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在降低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加强了护患关系的改善。所以,此模式在临床中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娜.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饮食保健,2018,49(11):313-315.
[2]利亚莲.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医药前沿,2017,3(13):33-35.
[3]王海燕.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J].世界最新医学(电子期刊),2016,16(11):103-104.
[4]粱艳彩,侯海燕.护理人员短缺的原因及对策叨[J].现代护理,2016,10(90):255.
[5]Guan Yi.Operating room nursing safety risk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J].Contemporary Chinese Medicine,2016,17(5):123.
[6]Huang Jingxiang,Guo Limin,Xu Xiufang,et al.Nursing safety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interventional operating room[J].Translational medicine,2016,22(6):517.
[7]吴莫愁.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健康必读,2018,13(17):72-74.
[8]艾萍.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的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8,5(19):218-2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