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观察。方法抽取40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病人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参考组实施一般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效果,研究组明显优于参考组,存在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病人开展综合护理服务,有效增强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保证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护理干预
本文引用格式:荣霞萍.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241-242.
0引言
脑梗死属于诸多因素造成的脑部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的一种临床多发的神经内科疾病,其具有患病率大、病死率大、残疾率大的特点[1]。脑梗死病人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能够促使闭塞的脑血管通畅,重建血流通路,保证恢复大脑组织的氧气供给,改善神经功能。临床报道显示,时间窗属于影响脑梗死病人实施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2]。因此,脑梗死病人确诊至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工作非常关键。该报告中,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现体会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常规信息
抽取2018~2019年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者给予研究,随机分组,参考组包括男11例,女9例,年龄19~62岁,平均(42.5±3.1)岁,研究组包括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17~58岁,平均(43.2±4.1)岁。通过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溶栓方法
患者均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剂量为0.9 mg/k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90 min完成。溶栓完成后24 h内进行头颅CT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是无脑出血,病人服用阿司匹林治疗,100 mg/d,并且配合脑细胞代谢等改善治疗。
1.2.2护理方法
参考组开展传统护理措施,研究组开展综合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因为疾病的突发,情况严重,病人会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护理人员通过简单易懂的表达方法,为患者介绍静脉溶栓治疗方法、优势以及目的必要性,介绍溶栓成功病例,溶栓疗法属于救治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措施。此外,尽早进行救治,临床作用越强,选择恰当的溶栓时机。为家属详细地介绍溶栓中可能产生的不良症状,同时告知预防方法。使患者与家属在明白风险的同时,提高治疗疾病的勇气。②溶栓前准备:保持病室的安静,将床头抬起25°~30°,呈头高足低位,避免病情加重。准备好相关急救的药物。密切监测病情,快速询问病史,抽血进行检查。遵医嘱吸氧,调节氧流量。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掌握意识、肢体功能、皮肤黏膜与消化道有无出血表现。根据病情留置胃管、尿管。
(2)溶栓时护理:随时监测意识、语言、瞳孔以及肌力,一旦发生不良症状,马上报告医生。牢记溶栓剂的用药方法。
随时调节滴速,确保溶栓的作用,时间保持0.5 h,开始滴注15~20 min,随时询问病人的感觉,若疾病未出现减轻,没有产生并发症,再加尿激酶2.5~5×105/U,持续0.5 h。疾病减轻后,恢复>3级的肌力,放慢滴速,10 min监测1次。如果出现意识障碍严重,呼吸异常,考虑颅内压升高或脑出血[3]。细心观察溶栓患者皮肤和黏膜有无出血点,观察痰液、呕吐物及大小便颜色,如有出血征象应及时停药,报告医生,给予检查处理。为防止出血,尽量减少各种穿刺,如需穿刺则在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防止皮下出血的发生。
(3)溶栓后护理:①饮食及休息:维持病房的舒适寂静,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光线的刺激。溶栓初期禁食,12 h后可进易消化的食物,低盐、低脂、维生素充足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不能自主饮食者,选择鼻饲支持,做好口腔护理。每2 h翻身1次,防止压疮。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采取缓泻剂或开塞露60 mL加温水灌肠[4]。②康复训练:积极的开展肢体功能练习,卧床期间,家人对病人开展被动活动。如果可以下床,进行不少于2次行走锻炼,加强关节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肌力恢复。锻炼过程中,应该慢慢的增多时间以及频率,以不感劳累为佳。指导家人进行全程的看护,避免产生事故。③严格观察病情:观察语言、肌力与神经功能恢复。瞳孔大小与对光反射情况。在溶栓后24 h内,15 min查看1次瞳孔[5]。测量血压,开始2 h内每15 min测1次,然后6 h内每30 min测1次,随后1 h测1次,直到24 h。当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应该增加测量次数,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收缩压应该控制在130~160 mmHg,舒张压70~90 mmHg较为适宜。2 h观察肢体肌力1次,并1 h评估神经功能1次,直至24 h[6]。
(4)早期功能锻炼:溶栓24 h后,生命体征平稳,先进行床上被动锻炼,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坐、站、走等活动。早期康复锻炼可改善急性脑梗塞偏瘫患者的ADL,降低致残率。静脉溶栓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较短、治疗过程较为紧迫,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协调和配合好医生的治疗。同时在治疗前期要和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交流,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要及时报告,并立即采取紧急救助措施。综上所述,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过程中,通过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做好护理措施,配合患者在治疗后的恢复运动,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并发症产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1.3结果判断
应用MESSS判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8~l5分是轻型;16~30分是中型;31~45分是重型[7]。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比,研究组远远优于参考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所示。
3讨论
对于脑梗死患者采取积极的救治是降低残疾的重要措施,多数脑梗死病人在发病后容易出现失语,甚至瘫痪等严重残疾的情况,对病人的后半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依据患者的实际疾病情况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是减轻急性脑梗死病情的重要治疗措施。静脉溶栓治疗可通过有效溶解血栓,在缺血组织坏死前,补充脑部的血流供应,减少梗死面积,减轻神经元的损伤[8]。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增强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该报告结果说明,研究组护理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远远强于参考组,在治疗后的1周、2周与3周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均优于参考组,差异较大,P<0.05,充分证实了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对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适合临床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绍娟.细致护理对于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31(19):17-18.
[2]白云.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1):66-67.
[3]叶惠.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42(11):101-102.
[4]杨佳音.65例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33(11):23-24.
[5]李贝.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9(10):812-813.
[6]刘玉萍,郑新颖.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疗效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5,15(5):96-98.
[7]章怡.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1,8(15):478-479.
[8]王秀容,舒亚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0):315-3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