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临床护理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应用效果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4 10:08: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治疗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康复护理,将两组美国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功能(MFMA)、自理能力(BI)及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观察组NIHSS(15.49±1.06)分、MFMA(55.13±2.16)分、BI评分为(69.40±2.2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加强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运动评分。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许民.临床护理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313,315.

0引言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伤残死亡率高的特点,缺血性脑卒中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1]。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给予患者适宜的护理方案能够为患者的后期治疗奠定基础[2]。为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本研究主要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90例患者给予康复护理效果,结果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治疗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观察组男性48例,女42例,年龄区间在45~76岁,平均(65.51±10.92)岁;左侧梗死46例,右侧梗死44例;对照组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区间在45~77岁,平均(64.35±9.71)岁;左侧梗死47例,右侧梗死43例。两组患者梗死位置、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向患者介绍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和健康护理,时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对患者的生活进行指导。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康复护理方案,其中包含心理护理、康复训练、效果评估。(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评测,向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向患者树立成功的案例,缓解患者内心不安、焦虑的情绪。(2)康复训练:住院2到3天,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上肢、下肢以及认知方面的训练。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基本资料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通过护理提升患者的记忆能力和计算能力。(3)效果评估:住院5到13天,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效果评测,评测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训练效果,指引患者完成呼吸、吞咽、咀嚼等功能训练。

1.3观察指标和评定

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表(NIHSS)对卒中恢复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证明患者恢复效果越好;运动功能评分表(MFMA),对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运动能力越强;生活自理能力(BI),评分越高,患者自理能力越强。两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资料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s)表示,t作为组间比较,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2检验,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NIHSS(15.49±1.06)分、MFMA(55.13±2.16)分、BI评分为(69.40±2.2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


3结论

临床相关研究发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适宜的护理方案,能够加快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和肢体功能的改善,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为患者的后期治疗奠定基础[3-4]。康复护理是一种临床干预脑卒中预后主要护理措施,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因患者内心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会对护理人员和治疗产生抵触的心理,以及患者家属的文化程低,造成护理不能完善的落实,所以实际的护理效果与预期护理效果差距显著[5]。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更加具体的表现出护理内容,对患者实行阶段化护理措施。根据患者出现的状况并与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结合,制定出最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使护理效果更加明显,使护理更加灵活、人性、具有针对性[6]。本研究主要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90例患者给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NIHSS(15.49±1.06)分、MFMA(55.13±2.16)分、BI评分为(69.40±2.25)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说明对患者给予康复护理能力显著提升患者语言能力和肢体能力,加强患者的自理能力。原因分析可能是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内心不安、焦虑的负面情绪,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基本资料,对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护理措施[7-8]。同时,予以患者康复训练,患者初愈不能进行大幅度的动作,首先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和简单的肢体运动;当病人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患者能够下地进行简单的活动,活动范围较小,患者需要紧贴墙壁进行活动;患者病情稳定后,加强患者语言能力恢复,强化训练,提升训练难度,加快患者语言恢复,促进患者早日融入社会。关于两组远期临床效果,有待临床再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康复护理,能提升患者的自理水平,加强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的恢复,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孙志宏.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临床效果[J].临床研究,2018,26(9):153-154.
[2]杨冬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8,24(15):173-175.
[3]李金梅,周长美,张伟伟.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预后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6(17):2049-2051.
[4]杨丽莉.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医生,2018,24(9):296-297.
[5]唐晋.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于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7,7(36):233-234.
[6]张静.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早期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效果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8,31(2):115-118.
[7]张伟伟,李金梅.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7):149-151.
[8]余微.护理临床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7,7(19):290-2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09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