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患者的临床血液流变性以及血小板(Platelet)参数变化,为RA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思路。方法对在院20例活动期的RA患者进行血液流变性以及全血细胞计数测定,与同期的20例健康正常人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成员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血沉、血程方程K值、缺血低切相对粘度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结果RA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血沉、血程方程K值、缺血低切相对粘度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均显著的高于正常健康人,P<0.01。结论RA患者的血液流变性以及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可作为RA疾病活动度的参考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其与RA的相互作用关系值得病理学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性
本文引用格式:苏伟,周丹,贺贤丽,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血液流变性及血小板参数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114,116.
0引言
RA是一种以慢性、外周性、侵袭性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损伤[1],以对称性、渐进性多关节炎为特征,引起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的侵蚀破坏,韧带和肌腱等受到侵犯,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以双手、腕、膝、踝和足趾关节为最常见的受累关节,最终会导致关节畸形破坏和关节功能的丧失,除了关节病变外,其中常见血管病变,主要病变表现为静脉炎和毛细血管炎.其原因是血管壁有单核细胞浸润和免疫复合物沉积为免疫的反应结果[2,3]。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系统性难治性自身免疫疾病,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了血小板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理中至关重要的作用,血小板相关因子会加重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炎症,促进血管翳形成,血小板激活与RA发病密切相关。RA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与RA疾病活动相关,血小板计数可作为RA疾病活动性的判断指标之一[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RA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诊断参考ACR、EULAR2009年的RA诊断标准,其中男3例,女17例,男女比例为1:5.7,病程5个月~20年,平均病程5.2年,年龄22~65(平均39.6)岁,所有患者经过我院临床确诊。选取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20例健康人均未患急慢性疾病及血液异常症状疾病和影响血小板参数的疾病,其中男4例,女15例,年龄23~63(平均37.2)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组和健康组在年龄、性别方面相比具有可比性,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1.2.1诊断标准
参考ACR、EULAR2009年的RA的诊断标准:分为关节受累、滑膜炎持续时间、血清学、急性时相反应物4个部分,评分总为10分,总得分≥6分即可确诊为RA。
1.2.2RA的病情活动期判断标准
采用通常采用国际上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6]:28个关节计分:包括双肩、双手掌指关节、双肘、双腕、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双膝关节,DAS28=0.56×压痛关节个数+0.28×肿胀关节个数+0.7×ln(血沉)×1.08+0.16,其中缓解期DAS28<26分;低活动性26<DAS28≤32分;中等活动性32<DAS28≤51分;高活动性DAS28>51分。
1.2.3纳入标准
①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②中、高活动性患者,即DAS28评分为≥32分;③年龄<70岁;④患者知情并同意。
1.2.4排除标准
①伴有心、肝、肾、造血系统、肺、精神病者、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②孕妇或哺乳期女性的患者;③缓解期或低活动性RA患者。
1.3检测方法
(1)两组参与人员在清晨时空腹取肘静脉血5mL,在接受检查前1天禁食高蛋白、高脂肪类的食物及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类相关药物,采用EDTA-K2进行抗凝处理,温度在37℃下,用R-80型锥板粘度仪采用温氏法检测两组血液的全血表观黏度(切剪率分别为200s-1、100s-1、50s-1、5s-1)、红细胞的压积、红细胞沉降率及血液黏度,采用ISP-Ⅱ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测定指标包括全血还原黏度、全血相对黏度、血沉方程的k值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用盐析双缩脲比色法测定血液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均用公式进行计算,且经由电脑出结果,血液检测试验由检验专业人员按照各项要求进行检验操作,并在4h以内完成。(2)PLT参数:空腹取静脉血lmL,立即轻轻倒入含EDTA抗凝剂的10mL试管内,颠倒3次,血样用1700.Cell-DYN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精密度(CV)≤5%。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s,计量资料的比较用配对均数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
3讨论
在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液流变性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对比研究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沉、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血程方程K值、缺血低切相对粘度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水平均显著的高于正常健康人,通过对其血液的流变性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测定、分析,可以为基层医院临床诊断、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胡荫奇,唐先平,等.简明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
献出版社,2009,29.
[2]Mediwake R,IsenbergDA,Schelleken GA.Use of anticitrul-1ianted peptidc and-RA33 antibodies in distinguish crosive Arthriti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crythemamtosu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Ann Rheum Dis[J].2001 60(1):67-78.
[3]Bizzaro N,Mazzanti G.Tonutti E.D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anticitrulline antibodv assay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c1in Chem[J].2001,47(6):1089~96.
[4]齐宝庆,李英.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流变变化的探讨[J].天津医药,2003,31(8):549.
[5]肖敬,尹智功,蒙继勇,等.血小板参数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指标相关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622-36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