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老年患者CT增强扫描的临床护理干预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1 15:17: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讨论老年患者在进行CT检查时采用整体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名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整体护理。结果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配合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扫描正确率等方面,均好于只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结论老年患者进行CT扫描时,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扫描正确率及治疗配合度,同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患者:CT检查:整体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郭燕芳.老年患者CT增强扫描的临床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288-289.

0引言

随着人类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疾病研究也在不断完善与成长。目前对于影像学科中的诊断治疗时,CT扫描成为当前的主要识别手段。在对患者进行CT扫描时,为了提高影像的清晰度,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在对患者进行CT扫描之前经常使用的方法是静脉注射或吸收水溶性碘造影剂使病变组织X线吸收率提升,这样更容易辨别出患病组织与正常工作组织的区别,从而增加疾病的检出率[1-2]。对于年纪较大的患者来说,其生理机能下降,造成血管壁变厚变硬,更加脆弱,治疗时可能形成瘀斑,这样会造成穿刺成功率下降,并且老年人本身的身体素质也不允许长时间用药,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本文主要研究我院老年患者进行CT治疗时进行临床护理的具体效果,现有如下报道。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名60岁以上的需要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60名。研究的基本原则是所有患者使用同一台CT机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31名,女性29名。其中最大年龄73岁,最低62.5岁,平均(67.3±5.8)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32名,女性28名。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58岁,平均(64.0±5.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其他资料,发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实验具有可对比性(P>0.05)。

1.2方法

将所有患者使用同一台机器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恢复状况做好详细记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方法如下。

1.2.1基础护理

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并且年纪较大,多数患者在进入医院治疗时都会有家属陪同,在与家属接触时,护理人员需要纠正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护理误区,并在家属跟随下对患者进行示范性护理。在对病人进行CT扫描时,首先需要告知病人进行扫描的大致时间与流程,并对一些可能发生事件做出一些说明,使得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且需要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在治疗的同时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药品。防止再发生意外时耽搁最佳救援时间。治疗时可能会发现有部分患者对于治疗时使用的药液存在过敏情况,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会使病人出现生命危险,所以在治疗开始前需要针对病人做好过敏试验,确定所使用的药液不会对病人造成意外[3]。主要的实验方法:对患者注射1 mL优维显(300),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在注射15 min之后观察病人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若无不良反应,确定可以进行CT增强扫描。

1.2.2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人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会出现耳聋、行动迟缓、思维迟钝等现象,所以在对其进行CT增强扫描时需要进行一些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心中的安全感。对于不同的患者,存在的疑惑可能根据自身的病症各异,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病情,针对性的对患者讲述CT增强扫描的主要目的,讲述应用此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于疾病的确诊有不错的效果,消除患者对于治疗方式的疑虑。在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需要与患者家属及时沟通,用最大努力得到患者家属的支持与帮助。注意对患者的病情描述不要让患者当面听到,可以通过患者家属的途径转达。对于患者在治疗时的提问要耐心解答,做到详细认真,随时面带微笑的回答问题,做好基础工作。在进行扫描时询问患者或者测试患者是否具有幽闭恐惧症,详细了解情况后再进行扫描,防止发生意外[4]。

1.2.3扫描前准备

CT扫描前期,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病症,以免扫描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

1.2.4扫描注意事项

(1)胃肠道准备:进行腹部CT扫描的患者,告知患者在1周前控制饮食,避免使用重金属以及钡含量较高的食物以及药物。老年患者的肠胃消化功能会有所退化,因此扫描前8 h,患者不能进食任何食物。扫描前,护理人员正确指导患者服用泻剂,清空肠胃。对于肠胃不好的患者,可以使用X线检查肠胃排泄情况,然后再进行CT扫描。也可以在30 min前口服多潘立酮,帮助提高腹部的扫描率。老年患者一般会有尿频、尿急的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及时提醒患者补充水分,避免出现脱水症状。

(2)扫描进行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调整呼吸频率,与憋气交替进行。双臂举过头顶,防止出现伪影,影响后期判断。

1.2.5CT增强扫描常见不良反应及相关对策

(1)造影剂渗漏:老年患者的血管弹性较差,因此护理人员在前期的穿刺过程中要动作轻缓,避免出现注射造影剂外漏的情况,通常会使用皮下潜行静脉穿刺法,容易让造影剂进入血管,提高扫描准确率。一旦出现造影剂外漏的情况,及时清理针刺部位,重新选择针刺部位。

(2)静脉炎是老年患者针刺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后期的扫描结果。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的不同,选取弹性较好的血管进行针刺。整个针刺过程中,严格要求在无菌环境下操作,对患者针刺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出现静脉炎时停止注射操作及时处理,24 h内不能受热。

(3)药物过敏:CT扫描前,护理人员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以往病史,正确引导患者进行药物过敏测试,与此同时耐心地将扫描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有其他病症的患者在CT检查开始前,及时给予药物预防。地塞米松可以有效帮助病人提高耐受力,但糖尿病患者慎用,避免加重病情[7]。

1.2.6老年患者CT扫描

老年患者在进行CT扫描后,大部分都会出现轻度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在扫描完20 min内详细询问患者的情况,20 min后患者无其他反应,正确引导患者离开CT室。扫描过程中患者身体出现异常时,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治疗措施。

1.3效果评价

根据护理记录,将两组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扫描正确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在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X表示不符合条件的患者资料。分析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治疗配合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扫描正确率,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2检验计数资料,P<0.05说明统计结果具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

 
2结果

数据结果显示,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和扫描准确率均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效果明显,详细内容见表1。

\

 
3护理体会

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使得当前患者年纪逐渐趋于老年人,因此,在面对更多的老年患者时,不同的护理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完善。对老年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时,只要恪守本分,仔细检查各项指标,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当的对造影剂进行加热,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发现患者过敏或出现其他状况时及时反应,最大可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研究结果证明:观察组患者配合治疗的态度、发生不良反应的案例数目以及最后的扫描结果都要优于采用普通护理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老年患者使用CT增强扫描时,需要将准备工作做到细致入微,扫描前提前设想可能突发的状况,在扫描时才能提高扫描质量,增加疾病诊断的准确率。经临床实验证明,在对老年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时采用临床综合护理,可以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极大保障,提高疾病的确诊率,结果证明,此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玲芳.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3,11(14):3189-3190.
[2]陈晓冬.老年患者做增强CT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13(12):218-219.
[3]覃雁.70例老年病人行CT增强扫描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4,4(12):2128-2129.
[4]郑金钗.老年患者CT增强扫描的护理干预[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6(12):3381-338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07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