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拉莫三嗪+丙戊酸治疗癫痫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方法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癫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未联合拉莫三嗪、丙戊酸治疗)与实验组(50例:联合拉莫三嗪、丙戊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实验组给药治疗3个疗程后疾病控制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00%),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P>0.05。结论癫痫患者拉莫三嗪+丙戊酸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丙戊酸治疗效果。
关键词:拉莫三嗪;丙戊酸;癫痫;效果;不良反应;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徐和彬,方洁,杨华.拉莫三嗪+丙戊酸治疗癫痫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180,183.
0引言
癫痫病因尚未明确,临床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脑血管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病变均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综合因素作用下神经元异常放电,致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出现肌肉强制性收缩症状,若未及时行有效治疗,脑神经元异常放电频率以及症状严重程度可逐渐加重[1]。目前我国癫痫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保守治疗,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6年3月-2019年3月50例单一给予丙戊酸治疗癫痫患者与50例联合拉莫三嗪、丙戊酸治疗癫痫患者持续治疗3个疗程后疾病控制情况,从而论证癫痫患者拉莫三嗪+丙戊酸治疗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癫痫患者按照是否行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未联合上述药物治疗)与实验组(联合上述药物治疗),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比例为1:1,年龄在21岁至78岁,中位年龄为(63.12±1.12)岁,病程在1年至4年,平均病程在(2.04±0.11)年,平均体重为(52.14±0.12)kg。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比例为13:11,年龄在24岁至78岁,中位年龄为(63.15±1.14)岁,病程在1年至4年,平均病程在(2.05±0.13)年,平均体重为(52.22±0.16)kg。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一般资料相关资料数经统计学验证,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具有可对比性,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医师均参考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癫痫疾病防治相关内容,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因突然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入院,医师结合患者症状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均判定患者符合癫痫疾病临床诊断标准,医护人员告知患者、患者家属临床诊断结果、本次研究目的、内容,在征得患者、患者家属、医院伦理会同意后实施本次治疗。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心脏、肝、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全身血管畸形或血管疾病患者。(3)排除合并交流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4)排除合并丙戊酸、拉莫三嗪过敏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均单一给予丙戊酸(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874)治疗,丙戊酸初始给药方法、给药量如下:患者每日给药2次,丙戊酸每次口服剂量为250mg,若患者连续给药5天至7天未出现毒副反应后,为增强药物治疗效果可增加口服剂量,每次最大口服剂量应控制在800mg,持续给药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2实验组
该组患者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GlaxoSmithKline Pharmaceuticals S.A.(波兰),国药准字:H20160513)治疗,拉莫三嗪初始给药方法、给药量如下:患者每日给药一次,拉莫三嗪每次口服剂量为20mg,持续给药两周后若患者未出现毒副反应,患者每次口服拉莫三嗪可每次增加20 mg,拉莫三嗪每次最大口服剂量应控制在250mg,持续给药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持续给药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显效:患者癫痫症状完全得到控制,近1个月未发生癫痫抽搐现象。有效:患者癫痫症状基本得到控制,近1个月癫痫抽搐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未达有效标准。疾病控制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使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中相关以(%)表示的计量数据用2检验,P值低于0.05表示各项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持续给药治疗3个疗程后病情控制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治疗3个疗程后疾病控制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2.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持续给药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情况(见表2),实验组共有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共有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多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t值验证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据我国相关卫生部门调查研究显示癫痫具有反复发作性、短暂性等特点,属于脑神经慢性疾病,本病主要病理特点为神经元过度放电,神经元过度放电可致使大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性坏死或缺血性坏死病理改变,大脑组织病变可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临床常见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包括感觉系统功能障碍、运动神经功能障碍[2]。药物治疗是癫痫患者常用治疗手段,传统癫痫治疗手段主要是给予患者丙戊酸治疗,丙戊酸属于广谱抗癫痫药,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癫痫患者口服丙戊酸后可经胃肠消化系统完全系数,而后分布于细胞外液,与血液中血浆蛋白进行结合增加机体γ-氨基丁酸神经递质的浓度,继而抑制γ-氨基丁酸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达到抑制神经元兴奋的作用[3]。相关部门调查研究显示有70%至80%的癫痫患者单一给予丙戊酸治疗后病情即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难治性癫痫以及复发性癫痫患者单一给药治疗效果有限,因此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联合给药治疗癫痫[4]。拉莫三嗪口服给药后可作用于神经细胞,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的开放,从而阻断中枢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继而控制癫痫患者神经元异常放电。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病情控制率好,综上所述,癫痫患者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梅道启,王媛,陈国洪,等.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和血脂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6):615-618.
[2]温玉梅,刘秀娟,刘晓宇,等.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4(8):816-818.
[3]宋志刚.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6):69-70.
[4]刘丽.拉莫三嗪+丙戊酸治疗癫痫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J].北方药学,2019,16(2):179-1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