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0例住院病人进行探讨,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管理。结果通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针对住院病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降低住院感染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护理干预;护理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任士美.护理管理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309,311.
0引言
目前,侵入性操作不断地增加,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医院感染率逐渐提高[1]。医院感染属于评价医院医疗水平的一种指标,有效降低住院感染率是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2]。本研究笔者将制定的预防院内感染护理流程应用到2018年6~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病人,获得良好的效果,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信息
抽取医院2018年6~12月收治的200例住院病人进行分析,男性126例,女性74例,年龄23~72岁,平均(43.8±5.4)岁,妇产科45例、普外科72例、消化内科28例、呼吸内科12例、骨科35例、心内科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预防感染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常规信息进行对比,包括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等等。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存在临床对比意义。
1.2护理措施
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预防感染护理进行干预,主要内容如下。
1.2.1加强护士的培训
详细介绍有关医院感染的知识、职业暴露防护、手卫生等知识,提高护士的认知。依照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预防感染的相关知识介绍[3]。
1.2.2监管护理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相对的监管制度,通过制度的严格执行,同时不断完善有关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安排专人监管落实,定期检查临床科室医院感染质控指标情况,具体分为:消毒用具、消毒液细菌的检查、护士手部细菌检查、地面和空气消毒情况等,对于未合格的科室,指导其及时整改,定时检查整改情况。
1.2.3保证病房卫生,严格消毒处理
病房勤通风换气,每5天进行1次大扫除,采取消毒液擦地,每1个月检查1次无菌物品;拖布和抹布做好标记,专物专用;每日对病房内的物品进行擦洗,抹布消毒后再清洗晾干;床单被褥每7天更换1次,同时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1.2.4抗生素应用
使用抗生素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并做好有关的工作,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管控[4],做好应用的抗生素记录,防止因为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二重感染,记录各种抗生素的抗菌谱、药理效果。配置要求护理工作人员需要牢记。认真执行医嘱,严格监测患者用药反应,同时协助主治医生进行细菌培养标本的送检工作。并且告知医生,使用抗生素之前需要首先进行细菌培养标本。
1.2.5保证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
护士进行临床工作时,必须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规程进行[5],必须佩戴帽子、口罩,严格规范洗手步骤。换药车或输液车准备相关物品。取血标本时,使用一次性针,过程中使用过的受污染棉棒需要进行回收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1.2.6增强细节护理管理
避免医院的污染源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在院内进行彻底的灭菌。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严格地执行消毒工作,对消毒知识以及消毒作用、时间必须牢记。科学的使用消毒机械,对手术设施以及物体表面进行严格消毒。同时落实消毒工作的检查工作。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避免同样的问题第二次发生,从而较少不良情况的发生。护理人员在给患者进行急救工作的期间,对所用的注射器、医疗器械等要保证无菌性,使用过器械给予及时的清洗、消毒,有效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发生医疗事故。另外,还可通过组建感染监控网络对消毒作用、环境污染、传染源等给予全面的观察,进而降低感染率[6]。
1.2.7持续质量改进的实行
通过成立科室小组的形式,对感染质量进行严密的管理优化,组长由本科室的主任担当,组内包含了护士长、护理人员与相关医生。护士长担任小组副组长。相关医生主要负责对科室感染病例的报告总结、日常的管理换药工作、穿刺等。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严格的监管无菌操作,医疗污染用具进行严密的消毒处理,并进行管理交接。同时定期报告物体表面、空气、手的监测数值。组长和副组长负责感染管理的监督和调整。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科室内组织学习与培训。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定期督促质量控制员按照质量控制要求给予检查,如果出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将检查结果报告感染科。通过实际情况将质量管理工作划分八项,并制定相应奖罚制度。组长和副组长对当月的工作情况进行打分,通过分数的高低进行排名。对完成各项工作指标的科室进行奖励,对未完成指标或者出现工作失误的科室进行惩罚。并协助进行调整优化。当月完成情况结果在本院进行通报。本次出现的问题在次月进行主要的循环检查。
1.3结果判断
护理工作质量属于医院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监管和评价工作的结果,总分100分。通过将两组院内感染率以及护理工作质量的对比进行分析。
1.4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使用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的院内感染率以及护理工作质量等情况,实验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细内容见表1。
3讨论
医院感染是住院患者十分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病人的康复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现阶段在医院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也是一项重要的评判指标。护理管理十分重要,但往往也是最容易忽略的环节。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医院对护理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造成医院感染情况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同时也影响了医院护理工作的质量。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加强落实护理管理工作十分必要,通过管理减少院内感染几率,让患者安心的接受临床治疗[7]。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医院感染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十分严重的威胁,导致医院感染的情况多种多样,使得医院对其控制的难度也大大提升,医院加强护理管理,优化护理工作防止感染[8],提高治疗效果,通过对相关制度的管控。包括病人、医护人员、环境卫生的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也要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的操作,对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进行牢记。可以有效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让患者安心的接受治疗,更好地康复。很多医院是一个救治场所。忽略其更是一个病菌、细菌携带者的聚集地。院内感染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忽略了这一点,细菌通过患者对空气、水、食物、医疗机械的接触进行传播,造成感染。所以护理人员要增强无菌操作与安全意识,有效避免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等,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减少医院感染人数,促使临床事业的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针对住院病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降低住院感染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芬.规范化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25(10):88-89.
[2]徐丹丹.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解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8(22):76-77.
[3]苏默,王毓萍,郭敬霞.血液净化中心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1):76-77.
[4]车林.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价值[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6(12):76-77.
[5]蓝丽,刘剑,方彭,等.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探讨[J].医药前沿,2017,26(4):73-74.
[6]张蕙茹,孙德秀.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7,9(10):83-84.
[7]杜永红.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9(11):29-30.
[8]张琳,车智玲.护理管理中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33):77-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