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骨科的手术后患者400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平均分成两组,比较进行不同护理措施后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但患者满意度评分却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骨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科;手术;针对性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苏婷,李艳梅.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266,276.
0引言
以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骨科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1]。此类疾病的患者多进行手术治疗,但存在术后疼痛的问题。受疼痛的影响,患者常常会出现血压升高、失眠、伤口血管痉挛等问题,这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因此,对于此类病人的治疗除进行手术外,还应配合相应的护理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其早日康复。这次试验,我们对我院骨科的手术后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全年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40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10例男性和190例女性,年龄24~66岁,平均(46.3±11.2)岁。平均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2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没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分析两组患者疼痛的原因,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即在患者主诉疼痛后给予止痛药治疗等;研究组则针对术后疼痛产生的原因拟定具体的护理方案,进行综合护理,详细内容如下。
1.2.1术后疼痛原因
(1)心理原因:由于骨科疾病患者起病比较突然,患者心理尚无法接受,加之术后活动受限,担心自己身体是否能恢复如前以及受经济、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延缓伤口的愈合,降低其对疼痛的耐受力[2]。
(2)环境因素:由于术后疼痛,加之身体制动,若病房环境嘈杂、噪音较多,可能会影响患者正常休息,令其感到疲倦,进而造成疼痛不耐受;此外,其亲人的关心也会造成其过度关注伤情,因此造成其疼痛感加重。
(3)自身素质:不同的性格、经历及年龄也会令疼痛承受力产生个体差异。通常来讲,年纪大的疼痛耐受力比年龄小的更大,性格较为沉稳的人诉说疼痛的次数要比性格活泼的人更少。阅历丰富的人疼痛承受力较阅历少的人忍耐力更强。
(4)体位因素:一般来说,术后患者多要求采取被动体位,且伤口处多制动,而活动量的减少也会降低局部血流速,造成局部疼痛加重[3]。
1.2.2疼痛程度的判断
判断患者疼痛程度,是进行针对性护理的第一步。通常依照以下标准进行综合评定:(1)患者主诉:依照患者对疼痛的描述(0~10分)进行评分。(2)采用VAS评分法(在一张纸上画一条直线,并平均分成十份,一端为无痛0分,另一端为10分,由病人画出其疼痛感受分布在哪个位置,而后进行分段评分)。(3)医护评估:针刺评分法。疼痛程度依照卡诺夫斯基计分法进行评定:0分代表无痛;1分代表轻度疼痛;2分代表中度疼痛;3分代表重度疼痛;4分代表无法忍受[4]。
1.2.3疼痛的护理对策
(1)药物镇痛:目前,依照WHO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计划来拟定骨折患者的疼痛治疗方案;应用非阿片类药物缓解轻度疼痛: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物;弱阿片类止痛药缓解中度疼痛:可待因等;强阿片止痛药控制重度疼痛:吗啡、芬太尼等。应用药物过程中应注意镇痛药物与镇静药物联合应用,保证患者睡眠,提升痛阈值[5]。
(2)技术性镇痛:针刺、电针、磁疗、热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物理疗法。
(3)对症治疗:依照每个患者疼痛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对症治疗。例如,因外伤导致四肢骨折,术后伤口处的组织因缺血而肿胀,压迫神经末梢产生疼痛,此时,针对疼痛产生的原因,可将患肢抬升,高于心脏,从而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患者疼痛。手术后骨骼尚未愈合完全,若是进行活动,很可能引起二次损伤,加重患肢疼痛。因此,应对受伤处进行夹板固定,从而进行肢体制动,缓解肢体疼痛。若外伤所致肋骨骨折,在尚未明确是否合并内脏损伤的情况下禁止随意使用镇痛药,避免耽误病情。随时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若患者存在细菌感染,应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若患肢出现青紫、肿胀,应及时寻找原因,查看包扎带是否过紧,去除缺血原因并进行对症治疗[6]。
(4)心理护理:术后疼痛是骨科疾病手术后常见的症状之一,若是治疗和护理得当,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一般来讲,药物止痛对患者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保证患者无痛。因此,临床工作中,除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外,还应对其进行身心护理,从而保证其生理和心理的舒适,提升痛阈,增强其抗痛能力。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合理制定护理方案,兼顾身心的综合需要,提升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5)健康宣教:疼痛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其除受伤口的影响外,与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应告知患者术后疼痛对其情绪的影响和其伤口的不良作用,如令其焦虑、烦躁,影响睡眠,或是对其伤口愈合、对其他组织产生影响,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引发死亡。因此,应对其进行术后镇痛,从而保证伤口的氧气和血液供应,促进伤口愈合。多和患者进行沟通,知晓患者的情况,若是患者存在不适及时告知护士,从而进行对症处理。为更好地服务患者,进行无痛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应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包括专业知识的培训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学习此类工作优异护理人员的经验。在平时的工作中,实施奖惩机制,对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进行表扬,并和其工资挂钩,对其经验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每个护理人员的业绩和人际交往能力。
1.3评价指标
自行拟定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采取百分制)对患者护理措施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疼痛程度依照NRS数字分级评分法进行评定,采取十分制,分数和疼痛程度成反比,此外,还应进行组间比较。
1.4数据处理
所得信息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实施t检验,若P<0.05则可认为本次研究两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结果,我们发现,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但患者满意度评分却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内容见表1。
3讨论
术后疼痛是骨科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症状,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患者感觉疼痛后会刺激机体释放内源性物质,造成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收缩,增加心肌耗氧量及外周阻力,从而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不利于伤口的愈合。针对此类情况,一般只进行对症治疗,如应用各种镇痛药物或冷热敷、分散注意力等,然而,此类方法控制疼痛的效果有限,且还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加之患者心情的影响,临床上疼痛控制情况往往不佳。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医疗模式已经由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心理-生物-社会医学模式,而舒适护理、无痛护理等护理观念也在现代护理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它要求护理人员提高护理质量,重视患者感受,以患者为中心,保证患者术后无痛[7-8]。这次试验中,我们分析手术后患者疼痛产生的原因,并针对病因进行心理、药物、对症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但患者满意度评分却高于对照组,二组之间差别明显,统计学有意义,因此,对骨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护理,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月清,陈叶辉.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3(10):27-28.
[2]周欣欣.骨科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7,4(11):212-213.
[3]侯超.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及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7,4(10):98-99.
[4]戴彩虹.骨科术后疼痛原因分析与疼痛护理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8,17(10):21-22.
[5]秦玉梅.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8,21(9):289-290.
[6]张玲,虞雪莲,惠莉.心理干预在护理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分析[J].心理医生,2017,8(10):212.
[7]霍仁霞.健康教育在疼痛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8,20(7):403.
[8]李萍,邓慧英.综合疼痛评估图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8,7(9):45-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982.html